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持久的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 ,挽救更多心肌 ,改善心功能 ,改善 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1 ]。为使 AMI患者迅速得到溶栓治疗 ,减少院前转运 ,我们采用尿激酶在急诊室对 68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收到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 ,选择无溶栓禁忌证 [2 ] ;持续性胸痛≥ 3 0 m 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相邻 2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导≥ 0 .1mv,胸导≥ 0 .2 mv,发病时间≤ 6h的患者 68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发病≤ 3 h…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4 h内)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为观察对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冠脉再通29例,再通率85.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4 h内)溶栓再通率较高,无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并发症轻微,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崔宏萍  王月娥 《河北医药》2000,22(10):790-790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机会。溶栓开始得越早 ,心肌组织损害越小。AMI临床护理对病情的恢复尤为重要。现将我科 1 996年 1月~ 1 998年 5月以静脉应用尿激酶 (UK)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 5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 1 5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4例 ;年龄34~ 66岁 ,平均年龄 50 .7岁 ,前壁梗死 7例 ,前壁 侧壁梗死 2例 ,上壁梗死 3例 ,前壁 下壁梗死 2例 ,下壁 正后壁梗死 1例。所有病人入院后 ,除常规吸氧、心电监护、口服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尿激酶溶栓治疗)与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80.77%(21/26),溶栓达标率为75.76%(19/26),对照组动脉再通率为34.62%(9/26),溶栓达标11.54%(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血管的再通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卧床、监护、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以外加静脉溶栓治疗,采用1000000U尿激酶加入0.9%NaCl溶液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0.56%,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率为5.56%,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组(>65岁)120例,低龄组(≤65岁)136例,两组除给予冠心病AMI常规治疗药物外,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比较冠脉再通率(53.3与57.4%),4周内死亡率(8.3%与5.9%),出血发生率(6.7%与5.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岁(>65岁)AMI是一种安全、有益且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应把年龄列为溶栓禁忌,应为高龄AMI患者积极创造溶栓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疗法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8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 40例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 42例 ,除不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外 ,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 结果  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 5 %(2 6 / 40 ) ,常规治疗组为 14.3%(6 / 42 )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住院 4周内病死率为 5 %。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 2 3.8%(10 / 42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 )。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给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肝素钠、阿司匹林等;尿激酶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在参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将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的尿激酶静脉滴注,分别观察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血管再通率、继发症和并发症。结果参照组患者6例达到溶栓标准,达标率为14.29%,尿激酶治疗组即滴注尿激酶的患者31例达到溶栓标准,达标率达73.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患者的再通率为35.71%、尿激酶治疗组的为80.9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尿激酶治疗组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常规治疗方案明显,且能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采用静脉滴注溶栓剂的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治疗后再通率85.5%,明显高于6小时以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副作用小,远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ST段下降超过50%(1.4±0.8)h、胸痛缓解(1.7±0.4)h、CK-MB变化(11.4±3.1)h时间均短于对照组(9.7±3.2)h、(14.5±6.1)h、(21.2±2.9)h,血管总再通率93.1%高于对照组的60.3%,并发症发生率(12.1%)、病死率(3.4%)均低于对照组(20.7%、12.1%),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广贵 《安徽医药》2014,(5):949-95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按是否符合溶栓条件分两组,溶栓组50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胸痛缓解迅速、明显,但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确切、安全,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70-27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动脉再通率和溶栓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动脉再通率23.21%,溶栓达标率17.86%;观察组动脉再通率80.36%,溶栓达标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2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及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2.2%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组间的血管再通率、CK—MB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冠脉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8-2003年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双福 《云南医药》2007,28(1):58-59
静脉溶栓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如何选择静脉溶栓药物,及时进行溶栓开通阻塞血管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尿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进行对比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琦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84-88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手段之一,已成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现选取近几年来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包括广泛前壁、前间壁)10例,下壁梗死4例,下壁加前间壁梗1例。其中并发心功能衰竭2例,休克2例,Ⅱ度AVB3例。诊断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溶栓具备的条件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1996年7月修订,以下简称修订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49±3.25)mm小于对照组的(50.41±3.69)mm、左室射血分数(58.77±2.95)%高于对照组的(51.14±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8(142.81±4.37)n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02±0.49)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95±4.66)ng/L、(10.48±1.6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6%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因此,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