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工肝和肝移植研究的动物实验阶段,大多要用到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对乙酰氨基酚可诱导急性肝衰竭,用其制备模型比手术法简便、经济、符合临床实际,因而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对乙酰氨基酚制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机制、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苯是确认的致癌物,持续苯暴露可引起血液系统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职业苯暴露人群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发病率。近年,苯诱导的急性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促进了苯致白血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对苯皮下注射及吸入染毒两种方法诱导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卓 《大众医学》2010,(2):74-75
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统计表明,1995年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为89例,以后逐年增多,至2005年肝损伤为404例。在所有引起肝衰竭的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最为常见。我国的情况也很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乙肝)动物模型有助于乙肝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乙肝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如人乙肝病毒(HBV)动物模型和其他嗜肝HBV动物模型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急性肝衰竭时的氨基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赵桂兰 《营养学报》1989,11(4):337-343
本实验以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半乳糖胺制成急性肝衰竭的动物模型,观察了血清、肝脏、肾脏、肌肉和脑组织的氨基酸代谢变化。急性肝衰竭时,血清除精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均升高,这与Fischer等的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与他们使用了葡萄糖有关。血清支/芳比值下降,且与半乳糖胺的剂量呈负相关(r=-0.789)。各组织氨基酸谱有明显的改变,其特点说明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是造成血清氨基酸增加的重要原因。脑内芳香族氨基酸(AAA)升高可能与肝昏迷有关。脑内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一些氨基酸增高提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可能有所改变。血清γ-氨基丁酸在肝昏迷中的作用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动物模型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为探讨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已经建立了众多的活体胰腺炎动物模型。由于活体胰腺炎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便于观测全身变化指标和利于治疗研究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广泛,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是进行胰腺炎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本研究探讨几种常用的胰腺炎动物模型,可使我们更加了解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NO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采用D-GalN(800mg/kg)和LPS(8μg/鼠)腹腔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氨胍(AG,100mg·kg-1·d-1)和左旋精氨酸(LA,400mg·kg-1·d-1)皮下注射3d,分别抑制和促进NO的合成,注射D-GalN和LPS后24h处死,留血清测定NO、ALT和AST的水平,肝组织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活性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肝衰竭时NO和iNOS的水平升高(P<005),与ALT和AST的升高相一致(P<005),抑制iNOS的活性或促进NO的合成,则NO、ALT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或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证实了上述结果。说明NO及iNOS参与急性肝衰竭,抑制NO的合成对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制备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合适的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此文从理想的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标准人手,就目前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常用的造模方法、损伤机制和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艳 《卫生研究》2006,35(6):814-818
人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砷化合物可以导致人类皮肤、肺、膀胱、肝和肾脏的癌症。近来报道指出,砷在小鼠和大鼠的相应器官也可诱发促癌或完全致癌作用,给予p53+/-和K6/ODC转基因小鼠无机砷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DMA)或亚砷酸盐,对转基因小鼠的皮肤或膀胱有一定程度的致癌、联合致癌或促癌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无机砷化合物致癌的动物模型,致使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一直滞后,所以大量研究人员致力于野生型和转基因动物的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丽平  张素仙  杜少英  周瑞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11-5113,5118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基础研究,选择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目前已经建立的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脂肪肝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防治疗脂肪肝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暴发型肝衰竭(FHF)的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60%~80%。本文对此综合征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与预后因素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叙述外,并着重对治疗方法,尤其是目前开展的肝移植与其它治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文中尚对FHF的合理分型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11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所致不良反应与用药不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肝、肾损害、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结论应重视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使决策者和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有直观的认识。方法收集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内科2009年12月—2014年12月肝衰竭患者,根据1∶1比例配对,病例组为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肝衰竭患者276例,有效配对23例。结果显示肝衰竭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非医院感染患者延长11 d(P=0.01),平均医疗费用多支出22 980.01元(P=0.01)。分析各项费用组成,病例组前三位由高至低依次为药费(40.25%)、材料费(20.32%)、输血费(13.90%)。对照组前三位由高至低依次为药费(60.13%)、化验费(14.57%)、输血费(7.25%)。结论肝衰竭医院感染患者较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平均医疗费用多支出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医药与保健》2008,16(10):32-32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类常用非处方药物(OTC)。在我国,其复方制剂的品种多,商品名称多,规格也多,用量各异。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常导致大量的肝细胞坏死,病死率非常高,治疗上及时的肝功能支持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表明肝细胞在替代肝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目前主要有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和肝细胞移植(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而微囊化(microencapsulation)技术可以为两者提供有效的免疫隔离屏障。文中就微囊化肝细胞(microencapsulatedhepatocyte)的制备、材料选择、ALF中的研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检测药品生产中清洁残留物的检测方法,便于控制产品生产中的交叉污染。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2.0~8.0u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方法重复性RSD=0.4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40ug/ml和1.20ug/ml,平均擦拭回收率为88.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物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衰竭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病因、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等,且各因素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联合作用.目前,CTP评分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MELD模式也获得普遍的认可,但这些评估系统自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此文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给SD大鼠龈沟内接种伴放线放线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牙龈剥离以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牙龈剥离组、Aa Pg组及Aa Pg 牙龈剥离组。剥离牙龈,龈沟内接种伴放线放线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发牙周炎,观察牙周组织变化。结果:Aa Pg 牙龈剥离组牙周炎的表现最明显,牙周袋深度(PD)及破骨细胞计数与其余三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龈沟内接种Aa和Pg加牙龈剥离的方法可成功地建立与临床相符的牙周炎模型,为临床牙周炎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同时探讨内源性氢气作为口服乳果糖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4例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乳果糖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乳果糖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乳果糖8周的治疗。结果乳果糖组发生自发性腹膜炎2例,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乳果糖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I。)及血氨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升至40%以上的时间要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乳果糖干预治疗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其机制可能为乳果糖在肠道内产生内源性氢气有关。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危害人类最久,引起各种社会问题最多的疾病。虽然如此,已经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目前对付该病的办法仍然有限。麻风病特殊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麻风分枝扦菌的人工培养迄今尚未成功,尽管自从1873年挪威学者Hansen发现麻风分枝杆菌以来,人们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因此,目前人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动物身上,希望通过把麻风分枝杆菌接种到动物体内,建立起麻风的动物摸型,从而对麻风病进行病因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