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37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连服2周;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2周;联合组予丹红注射液和辛伐他汀,用量用法同前两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单用丹红注射液或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优于单独使用丹红注射液或辛伐他汀,可以起到防止或减轻心绞痛发作的作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附注射液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例.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速效散射比浊法,观察用药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有效率为61.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入院时和治疗两周后各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患者血清IL-6、hs-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和丹红注射液,以15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评价其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可降低血黏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钙20 mg每晚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s-CRP水平均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hs-CRP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改善UAP患者临床症状,降低UAP患者hs-CRP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这种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极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及缺血性猝死[1],及时有效地干预能够避免或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近来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以胸部不适或疼痛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血瘀常贯穿其始终,故活血化瘀为其治疗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疏血通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测定2组患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3 d后,观察组hs-CRP水平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 d后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3 d后hs-CRP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7 d后hs-CRP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大(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UAP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能迅速降低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卢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6):103-103
冠心病、心绞痛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素之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病程进展,降低老年冠心病病死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很多中药能有效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笔者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观察,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Qted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心电图QTed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丹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常规治疗组为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2007年1月~2009年5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44-144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病频率和发病时间、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炎症反应对心肌损伤,提高心肌修复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01期)、MEDLINE(1991~2010.03)、EMbase(1991~2010.03)、CBMdisc(1991~2010.03)、CNKI(1994~2010.03),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121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9篇关于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症状疗效为效应尺度:χ2=6.99,df=8,P=0.54,合并OR=3.83,95%CI[2.52,5.82],Z=6.29(P0.00001);以心电图疗效为效应尺度:χ2=7.85,df=8,P=0.45,合并OR=2.51,95%CI[1.79,3.53],Z=5.30(P0.00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滨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7%(P0.05),血瘀证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C[(4.60±0.24)VS(5.12±0.32)mmol·L-1],TG[(1.82±0.32)VS(2.41±0.27)mmol·L-1],LDL-C[(2.61±0.34)VS(3.36±0.33)mmol·L-1]水平显著降低,HDL-C[(1.71±0.22)VS(1.35±0.23)mmol·L-1]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TNF-α[(54.21±9.57)VS(65.34±9.27)ng·L-1],IL-1[(0.28±0.09)VS(0.45±0.11)ng·L-1]和IL-6[(6.28±3.24)VS(9.55±3.64)ng·L-1]的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和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是UAP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血脂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中医》2015,(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复合辅酶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7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心电图情况改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发作频率降低。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67.5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CRP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复合辅酶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发作频率且安全性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分别予常规治疗 丹红注射液及常规治疗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之75.00%;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67%,亦高于对照组之54.17%;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之64.58%;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等亦无明显改变。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将160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病情发展.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这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