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渊雷,名彭年,为近代著名中医大家。一生对仲景之书用力尤深。《伤寒论今释》与《金匱要略今释》是其研讨仲景学说的心得结晶,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至今在仲景学说的研究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金匮要略今释》的完成后于《伤寒论今释》,因而也更趋成熟和完整,诚如陆渊雷先生本人所说:“《伤寒论今释》因读者督促,仓卒付印,多未惬意”,而《金匮要略今释》则“屡经改易,自以为较《伤寒论今释》颇多是处。”现就此书所及,对陆渊  相似文献   

2.
陆渊雷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他一生著述颇多,尤其对张仲景学术的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重温先生之《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伤寒论概要》等著作,先生的不拘门户,研究西洋医学知识、倡导中西结合的思想溢于言表,并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日本历代医家对张仲景学说研究的论述。据笔者统计:《伤寒论今释》中引用日本医家的论说达674处之多,而《金匮要略今释》中也引用了629处。  相似文献   

3.
《吴承忠老中医治温病经验》(刊于《新中医》1978年第2期)一文,简介吴老中医对温病的治疗经验,颇饶新义。今略谈我们的一些见解,愿与同志们共商,以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关于风温、春温、冬温的见解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别,吴鞠通《温病条辨》首卷即列:“温病者,有风温、有温  相似文献   

4.
“廉泉”一词,今释多有偏颇或遗漏。笔者细考,其义有四。一、经穴名。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其曰“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奈何?……取之廉泉……取之有数乎……取廉泉者血变而止。”但未述及其定位。《针灸甲乙经》则记载颇详,称其为“本池”,归属于任脉,为任脉、阴维之会,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后世针灸著作对之多有阐发,定位也大同小异。今之取穴,一说是在  相似文献   

5.
陆渊雷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其著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广为流传,但其所著《伤寒论概要》一书因时代原因未曾出版,今仅存抄本一册。本文简述该书成书背景,并以此书《急性热病药法之原理》一篇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陆先生在急性热病方面的发病原理和治疗原则,体现他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独到见解。虽然在今天看来仍有不足之处,但其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立足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及思维方式,有利用丰富中医学,对今人的中医研究思路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陆渊雷,字彭年。民国时期医家。生于1894年,逝于1955年。陆氏受中西医汇通学派影响,对中医学术有较深研究,试图以西医学说来印证中医古代学术见解。其代表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多引证古代注家及日本汉医学者的解释,证以现代医学理论。对沟通中西医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金匮要略》首次记述以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脏躁病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评价甚高,皆以甘麦大枣汤作为治疗脏躁病的专方。许叔微、薛立斋、陈自明、陈修园等临床医家都有用本方治疗妇人无故自悲的验案,近代医家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更誉称其为治脏躁病的“特效”方,并列举前人验案加  相似文献   

8.
清莫·枚士(文泉)《经方例释》上卷谓:《外台》卷七于柴胡桂枝汤方后有:又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汤法,今着人参作半剂,三十字不可晓。又云乃又方之  相似文献   

9.
《灵枢》是《内经》的一部分,其文词古奥,所以,注译本很多。而南京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灵枢译释》是其中流传较广、影响很大的一种。今在阅读中发现有不少错误,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蜀中临邛(今四川邛崃县)人,清道光、光绪年间名医。其代表作《医理真传》(以下简称真传)成书于清同治巳已年(1869)。全书四卷,阐发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乾坤坎离;熟黯六经,强调辨证论治、调理气血、顾护阳气。所论深入浅出、质朴无华,论证释方,言简意赅,颇具临床价值,故为西南医家所重,影响颇大。现撷要评述如次。  相似文献   

11.
前文记述了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二代传人陆渊雷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本文分六个方面总结渊雷先生的学术成就。(1)独步国医改良:先生一方面强烈反对废止中医,一方面又强烈提倡改良中医,认为中医执业者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并从政府层面进行督管考核;提出改良中医的第一步为统一中医病名,并在后期自我修正了"中医不识病能治病"的观点。(2)质疑《黄帝内经》:主张从西医解剖生理学解释中医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徒事空洞说理,而于药方治病的原理几乎一字不提;极力反对《黄帝内经》的气化学说。(3)今释仲景古法:尊崇仲景之学,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并以之授课,力倡以今日之理释仲景之法。(4)师范《医案》《医话》:医案中主张以西医病名诊断,重视临床症状的描述;医话中有论药,有论医,或答疑,或明理,真知灼见,不胜枚举。(5)领航中西汇通:主张改良中医,实行中西汇通,著《生理补正》《病理补正》《诊断治疗学》《流行病须知》《细菌学补编》等并以之授课,重视医理今释,强调识病诊断,以求提高疗效。(6)潜心佛学书法:译《法海搜珍》,著《书法浅说》《题文明书局影印兰亭十二种》,反映了其佛学修养及书法功底。  相似文献   

12.
陆彭年(1894——1955),字渊雷,上海市川沙县人。少尝治汉儒训诂之学,旁及金石历算,后从恽铁樵研习医学。曾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上海国医学院任教,解放后曾任上海中医学院筹委会主任等职。著有《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集》等,遥从及门弟子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13.
雷平 《四川中医》1995,13(12):20-20
《伤寒论》第40条小青龙汤方后附:“……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注家对之颇有争议。多以为此注系后人所为,不属仲景原意。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五版)就言: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笔者认为小青龙汤治喘用麻黄与去麻黄加杏仁都是正确的,其关键在于喘证的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吴瑞甫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甫先生(1872—1952)名锡璜,是我省蜚声海内外的中医学家。其一生著作为林,学生遍布海内外。现就吴老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进行初探如下: 学识渊博探幽索微释新义吴老自幼寒窗苦读,精研歧黄,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靡不穷原竟委,经其批阅之医籍数以百部,常有突出之见解。如《灵枢·论疾诊尺篇》“瘅热”一词,历代医家均将之解为湿热发  相似文献   

15.
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艹慧)。”郭璞注云:“王帚也,似黎,其树可以为扫蔧,江东呼之曰落帚。”《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葥,王蔧也。锴曰:今落帚草也。”《本草纲目》卷十六地肤条,其释名项目有《尔雅》“王蔧”、郭璞“王帚”,作为地肤子别名。这就意味着“葥”是地肤子。  相似文献   

16.
大道至简     
余以为理论当从西医之病名,治疗当宗仲景之审证为宜也。——陆渊雷《伤寒今释》  相似文献   

17.
《素问·脉解篇》:“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此句经文前人解释均不够详细透彻.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释译》(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6月第一版,1981年10月第二版。下简称《释译》)以古代的“月建”之说加以注释,影响颇广,近年出版的《素问令释》、《黄帝内经素向校释》等书皆沿  相似文献   

18.
近年出版的《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以下简称《文献分册》)中列有“沈彤”及其著作《释骨》的条目,所述内容大抵得当,然对其中沈彤的生卒年月及其生平事迹,窃以为犹有可补充可商榷之处,今以自己见到的有限资科,就此二者作一简介。此外,对《释骨》一书也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9.
《难经·五十七难》云:“大瘕泄,名日后重……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同而不能便,茎中痛。”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如清·莫枚十《研经言·下利解》云:“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云:“大瘕泄:指痢疾等病。”痢疾为何称之为大瘕泄?历代注家所释之义很难理解,多以“瘕”之本义“结”而释,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云:“大瘕,邪气结于下,成瘕瘕而不散也。”时贤郭霭春、郭洪冈《八十一难经集解》云:“《本义》:瘕,结也,  相似文献   

20.
俞根初(1734—1799),清代名医,世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其幼承庭训,生性慧悟,勤奋好学,精通《内经》、《难经》,而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提倡寒温统一。笔者就俞根初对外感病学发展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