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化疗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定位下,经皮经肝穿刺入门静脉分枝内,注入卡铂500mg,5-氟尿嘧啶1000mg,阿霉素50mg或者榄香烯乳400 ̄600mg,治疗后临床观察1 ̄2个月。结果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行B超及CT检查,肿瘤近期疗效明显,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21%,3例门静脉内癌栓病人2例癌栓消失,不良反应较轻,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及瘤体内药物联合治疗 (CPTIII)肝癌及控制其肝内播散的疗效。方法  1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 3次CPTIII,每次间隔 7天。结果 B超复查 :首次CPTIII后 7天所有患者门静脉癌栓均有缩小 ,完成 3次CPTIII后 7天 7例完全消失 ,5例明显缩小 ,缩小率和消失率分别为 10 0 %及 5 8.3% ,所有肝内 <2 .6cm的癌灶均消失 ,10cm以上主癌灶显著缩小 ,未见新灶 ;B超引导下穿刺主癌灶行针吸细胞学检查仅见坏死组织。患者一般情况好转 ,食欲增加 ,腹胀减轻 ,腹水不同程度消退 ,近期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CPTIII操作简单、安全、适应证广 ,在快速消除门静脉癌栓以控制肝癌肝内播散及使癌灶缩小或消失和临床方面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方法:42例肝癌门脉癌栓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入门静脉癌栓处后,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 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 (6/25),缩小率48% (12/25),有效率72% (18/25).肿瘤缩小率88% (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肝癌的首选方案,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尤其是中、晚期不能切除肝癌有较好疗效。但反复治疗后均常见肝功能损害加重,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尤其是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笔者探讨有、无门静脉主干癌栓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分为A、B两组。A组伴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分支癌栓组。B组不伴门静脉癌栓组。A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7岁。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4.7岁。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血清甲胎蛋白、B超、CT或手术病理。门静脉癌栓术前均经B超、CT或动脉造影证实。1 .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行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造影剂为安基格拉芬,观察肿瘤大小,范围,数目,有无动静脉瘘及其它血管供血。将导管超选择到供应肿瘤的动脉支,再行化疗栓塞。常用药物:丝裂霉素8~10mg/次,顺铂40~60mg/次,5 -FU750~1000mg/次,阿霉素40~60mg/次。超...  相似文献   

6.
PVCE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PVC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病人,其中23例行TACE+PVCE治疗作为研究组,25例仅行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AFP变化、门静脉的变化、胃肠道症状(腹胀、恶心)改善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2组治疗前后AFP均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中门静脉直径缩小率、门静脉血液流速增快率、癌栓缩小和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胃肠道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C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对由B超、CT、DSA诊断的肝癌60例施行了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结果;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化疗0例,2例肿瘤缩小(20%),生存期3、6、9个月分别为11%、4%0%。化疗加栓塞50例,48例肿瘤缩小(96%),生存期3、6、9、12个月分别为55%、38%、15%、12%。结论:肝动脉脂疗栓塞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均有疗效,且化疗栓塞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TACE术后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IL - 2治疗肝癌门脉癌栓的护理。 [方法 ]1 6例肝癌门脉癌栓。TACE介入术后 5~ 7d ,B超下穿刺入门静脉癌栓处 ,注入IL - 2 5 0~ 1 0 0万u ,2~ 4次。 [结果 ]1周到 1个月复查 ,癌栓消失率 1 2 .5 % ,缩小 5 0 % ,有效率 6 2 .5 %。中位生存期为 8.7月。 [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中配合良好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格消毒 ,以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47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栓塞化疗疗法。同时,根据1:1比例选取本院同期47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疗法,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程度50%病例数量为13例(27.66%),对照组肿瘤缩小程度50%病例数量为2例(4.26%),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门静脉癌栓缩小率为4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8%),2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方法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临床效果明显,且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及门静脉癌栓,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及瘤体内药物联合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及瘤体药物联合治疗(CPTIII)肝癌及控制其肝内播散的疗效。方法 1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3次CPTIII,每次间隔7天。结果 B超复查:首次CPTIII后7天所有患者门静脉癌栓均有缩小,完成3次CPTIII后7天7例完全消失,5例明显缩小,缩小率和消失率分别为100A%及58.3%〉所有肝内〈2.6cm的癌灶均消失。10cm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2.
Yang Y  Xu C  Chen YH  Lu MQ  Cai CJ  Li H  Wang GS  Yi SH  Zhang J  Yi HM  Zhang JF  Jiang N  Zhao H  Li X  Li MR  Chen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33-2836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包括21例血型不合在内的66例肝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生存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型相同组和血型不合组受体MELD评分分别为31.7±3.2和3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两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06.0±70.0)d和(720.3±118.5)d,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2%、77.4%、67.6%、60.1%和75.6%、64.0%、58.2%、58.2%,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45)和19.0%(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血型不合组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2%(16/21)和28.6%(6/21)显著高于相同组的48.9%(22/45,P=0.037)和8.9%(4/45,P=0.038)。严重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早期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在血型相同供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最主要死因。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是提高血型不合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两种弥漫性肝脏病理学改变,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两者常相继发生或合并存在,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在代谢性肝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在我国某些地区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它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窦内…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Cai XJ  Huang H  Yu H  Liang X  Huang DY  Zheng XY  Shen B  Li LB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0):1698-17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对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应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4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症1例,肝囊肿纤维化1例。结果1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3.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随访35.6个月(3~4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有症状或诊断不明的肝脏肿块,同时伴胆囊结石(需手术切除)的肝脏血管瘤患者,采用PMOD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09名各类人员做空腹腹部B超、肘静脉血肝功能检验、胸部X片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5.5%,不同程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者42名,占脂肪肝患者的2.9%,但基本排除由脂肪肝引起。结论: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真正危害性并非其对肝脏本身的影响,而在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肥胖、高脂血症、嗜酒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肝移植可能是根治肝癌的方法。而进展期肝癌早期易复发、长期预后较差,曾是移植的禁忌症。目前通过严格限定移植标准和术前降期治疗,患者移植术后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移植标准的演进和移植前降期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