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已久 ,我们从 1999年开始应用肝素联合亚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  36例患者为初发或原有劳累性心绞痛、近日恶化或自发性心绞痛者 ,其中变异型心绞痛 18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呈典型缺血表现 (静息时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水平压低≥ 0 .5mm ,T波低平或倒置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ST段—过性抬高 )。心功能 (NYHA分级 )Ⅰ级 30例 ,Ⅱ级 2 0例 ,无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 ,近 2周内无心肌梗塞病史…  相似文献   

2.
胡宇枫 《中国医刊》2000,35(9):27-27
肾衰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HD)临床上常遇及 ,如何调节透析前患者心功能 ,合理进行血液透析 ,减少副作用 ,改善心功能十分重要。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0例患者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其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6~ 6 8岁 ,平均 6 1 3岁 ,1 0例患者除有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系乱、酸碱平衡失调外 ,7例合并有高血压性心脏病 ,3例合并有冠心病 ,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其中稳定心绞痛 2例 ,发作时多导ST段明显压低≥ 1 0mm者 2例 ,1例静息心电图ST段明显压低 1 5mm。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机P…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7月用碟脉灵加爱倍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下同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心绞痛诊断标准  (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除外主动脉病变、心肌病及严重贫血 ) ,心绞痛发作时 ,口含硝酸甘油片后 3min内症状缓解或以往有肯定的心肌梗塞 (6个月以上 )者 ;(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静息时心电图正常 ,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中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自J点后 0 0 8s测得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并与P R段相比压低≥1 0mm (0 1mV)或ST段抬高≥ 1 0mm者…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衍生物 ,同普通肝素比 ,具有疗效明显、半衰期长、出血副作用少的优点 ,因此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我院应用克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6例 ,其中男2 1例 ,女性 15例 ,年龄 4 6~ 72岁 ,平均年龄 (6 4 7±7 8)岁 ,心绞痛病程 0~ 5年 ,入选标准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自发型心绞痛和混合型心绞痛 ,发作时ST段压低 >0 2mV ,入院前 72小时内有 1次以上休息时心绞痛发作 ,经一般抗心肌缺血药物 (硝酸酯类 ,β受体阻滞…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武  鲁跃华  霍垚 《四川医学》2001,22(5):472-473
我院心内科自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46例 ,通过对比判断低分子肝素对UAP的疗效及预后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入选及除外标准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11月我院收治的 80例UAP患者 ,入院前 4 8小时均有 2次以上典型心绞痛发作 ,发作时有相邻两个导联ST段压低≥ 1mm或T波倒置或伪改善或发作时ST段≥ 0 .2mV ,发作后降至正常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梗塞后心绞痛及抗凝禁忌症者。1 2 方法及疗效判定 :对照组 34例用硝酸甘油 4 0~10 0 μg/分…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心内科及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效果临床争议较多。本文依据1994年全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治疗研讨会提出的溶栓治疗 ,旨在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UPA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病人 ,其中男 2 4例 ,女 7例 ;年龄44~ 74岁 ,平均 6 3 7岁 ;病程最长 3个月 ,最短 2天 ,平均11 5天 ;胸痛持续时间最长 2 3h ,最短 3 0min ;心电图均提示ST段压低或抬高及T波改变呈缺血性 ;心肌酶学检查正常。31例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2 7例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1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不…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春 《广西医学》2001,23(6):1501-150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不稳定冠脉疾病的一个类型。发病特点为频发的严重的 ,发作时间长的心绞痛 ,常伴有ST段的上升及下降 ,但无心肌酶学的改变 ,病情不稳定 ,极易发展为无Q波或有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除了在传统的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基础上 ,抗凝治疗已应用于临床 ,并且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作者自 1995年收治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 6 0例患者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5 2~ 76岁 ,平均年龄 5 5 2岁。冠心病史 1…  相似文献   

8.
非Q波性心梗 (NQMI)缺乏特征性改变 ,易漏诊或误诊。本文观察非Q波心梗的临床、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的改变 ,旨在加深对非Q波性心梗的认识 ,做到早诊断 ,早治疗。1 资料与方法42例均为 1995年以来我院住院患者 ,男 33例 ,女 9例。年龄 42~ 72岁 ,平均 5 8 2岁。临床表现 :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 >30分钟 35例 ;无典型心绞痛 ,有阵发性胸闷、心前区压榨感 7例。 42例中ST段抬高 15例 ,ST段下移 2 2例 ,ST段无改变T波有动态变化者 5例。每例记录发病以后 72小时内全导心电图或CCU室心电监护 ,3天内常规做心电图每日 …  相似文献   

9.
郑玉文 《四川医学》2002,23(11):1147-1147
现将我院 1996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肺心病总人数 4 36例并冠心病 10 2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2例 ,其中男 6 9例 ,女 33例。年龄 :男 5 1~ 6 7岁 ;女 6 5~ 88岁 ,平均年龄 6 6 92岁。病程 6~ 2 7年。 10 2例病人均有长期咳嗽、咳痰、心累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史 ,心绞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5min内缓解 5 8例 ,心电图出现心肌梗死 4例 ,左胸前导联缺血性ST T波改变 4 0例。1 1 诊断 :①有长期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史 ,有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肥厚的表现 ,即确诊肺心病 ;②心绞痛发作 …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是从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血液粘度及改善微循环,临床上已用于心、脑血管病治疗[1]。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按1979年WHO冠心病分类标准诊断的UAP病人74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6~79岁,平均56±7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7例,恶化劳力型20例,自发型5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心电图ST段压低0.05~0.1mv为21例,>0.1mv17例,T波倒置33例。对照组36例,男22例,…  相似文献   

11.
潘纯凯  马伟 《中原医刊》2000,27(1):38-39
我们于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12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2 5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心肌梗塞 2 5例 ,男 2 0例 ,女5例。年龄在 4 2~ 70岁。梗死部位 :前壁 11例 ,前间壁 7例、广泛前壁 4例、下壁加后壁 3例。临床特征 :胸痛持续超过 30min ,经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 1mm。发病后多于 6h以内到达病房 ,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症。有 3例患者虽到达病房时间超过 6h(在 10h以内 ) ,但胸痛持续存在 ,ST段仍抬高 ,其它条件均具备 ,也列入治疗对象。1.2 给药方法 :…  相似文献   

12.
体外超声应用于临床后 ,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其中对脑血管疾病所致偏瘫报道最多。 2 0 0 2年 4~ 7月 ,应用北京东健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SUT 680型超声心脑血管治疗仪对 3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治疗 ,近期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 0例心肌缺血患者 ,其中男 38例 ,女 1 2例。 5 5~ 75岁 ,平均年龄 ( 65± 8)岁。有心绞痛者 39例 (治疗组 2 6例 ,对照组 1 3例 ) ,无症状者 1 1例。均经心电图检查 ,提示有 2个或 2个以上导联ST段压低 ,T波低平或倒置。其中合并高血压 2 1例 ,频发室早 2例 ,…  相似文献   

13.
4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93例(21.7%)出现胸前导联ST段压低伴T波倒置。患者分为2组:A组62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B组31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2mm),T波对称性倒置(≥2mm)。结果表明,两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A组:20.91%,B组:9.68%)及猝死发生率(A组:6.45%;B组:3.23%)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是一高危亚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45例,与心痛定治疗3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静息心电图(ECG)缺血型ST段下降≥0.05mV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CM。导联,缺血型ST段下移≥0.1mV,持续1min以上者,年龄>40岁。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2~15次,平均每周8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56岁~77岁,平均67.4岁。病程0.5~18年,平均7.7年。合并高血压病10例,高脂血症12例,Ⅱ型糖尿病2例。对照组39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先…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对心肌缺血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干预冠心病心肌缺血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 10月~ 1999年 2月因冠心病心肌缺血住院患者 72例 ,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16例 ;年龄 4 6~ 75岁 ,平均年龄 (57.2± 6 .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 :①胸闷及心绞痛 ,②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 0 .1mV ,③心肌酶谱正常。有出血性疾病或 1个月内有活动性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纳入尿激酶组。1.2 方法 患者分为 2组。常规治疗组 :硝酸甘油10mg/d静脉滴注 ,10~ 4 0 μg/min ,肠溶阿司匹林 50mg/d ,共 7d。尿…  相似文献   

16.
自 8 0年代早期 ,有专家提出临床应按Q波梗死 (QMI)和无Q波梗死 (NQMI)分类。 1997— 1999年我们收治 16例NQMI患者 ,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6例中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5 1~ 86岁 ,平均 6 3.5岁。首发症状频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14例 ,胸闷 ,心前区不适 2例 ;其中 9例有高血压病史 ,5例有糖尿病史 ,4例有心绞痛史。ECG表现为ST段水平下移 >0 .1mV ,伴或不伴T波改变的 12例 ,ST段上抬伴其后T波改变的 2例 ,T波倒置 ,呈冠状T波的 2例 ,心肌酶CK及CK -MB升高 2~ 7倍 ,均于发病后 3.5h内开…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科 1994~ 1998年病历及心电图资料完整者 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根据下壁或侧壁有无ST段压低分为 2组。有ST段压低组 39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5 2 8岁 ,伴高血压 12例 ,糖尿病 9例 ;无ST段压低组 5 7例 ,男性 44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 4岁 ,伴高血压 19例 ,糖尿病1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排除严重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 ,具有可比性。采用统一常规治疗方案 ,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 ,无溶栓…  相似文献   

18.
蔡中敏  李艳  邓朝霞 《四川医学》2002,23(12):1299-1299
近年来 ,我院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早期溶栓治疗 ,胸痛平均 4 0min缓解或消失 ,ST段在 30min内回降 >5 0 % ,通过早期溶栓治疗赢得了抢救时间 ,12例均达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4 6~ 67岁 ,10例有心血管病史。病例特点 :①心前区疼痛持续 30min以上或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心电图 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 2mm。③年龄 >4 0岁。④发病 <6h。以上特点均符合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指征[1] 。1 2 治疗 :在病人家中或救护车中立即给予 :①尿激酶 …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小剂量肝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就诊的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均符合 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肝素加硝酸甘油组 (治疗组 )及对照组。治疗组 2 5例(无肝素应用禁忌症 ) ,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45~ 76岁。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10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8例 ,变异型心绞痛 3例 ,梗塞后心绞痛 4例。对照组 2 5例 ,其中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5 0~ 78岁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8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11例 ,变异型心绞痛 2例 …  相似文献   

20.
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在短期内心绞痛发作频次突然增加 ,持续时间延长 ,程度加重 ,被称为劳累性恶化型心绞痛。此病患者有随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 ,临床上应予以重视。现将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 6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为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 ,其中男 5例 ,女 1例。年龄 5 5~ 6 8岁 ,平均 6 1岁。均有典型的劳累后胸闷、心前区疼痛史 2~ 11年。因劳累致使病情加重 7~ 6 0d而来院就诊。发病时心电图改变 :5例男性Ⅱ、Ⅲ、aVF、V4~V6ST段压低 0 .0 5~ 0 .0 6mV。 1例女性仅为胸导V3 ~V6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