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常规手术疗法.其中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称为球囊扩张术,即通常所指的PTA;而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则称作血管内支架术(endovascular stenting).本文报道一例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股浅动脉破裂修补后狭窄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上下腔静脉破膜、球囊成形术(percul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21例进行经上下腔静脉破膜、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1例均破膜、球囊扩张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21个....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方法:临床确诊的16例住院病人,均经血管造影证实。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8.3岁,病程4小时-3年。股动脉穿刺入路,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视血管开通情况加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13例,开通率81%,血管存在严重狭窄者行PTA,成功率94%,其中1例失败,内支架植入后成功。随访1-48月,Doppler检查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其中1例再次PTA后满意。结论: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为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首选方法,PTA为内支架植入术作为溶栓后进一步治疗的手段,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探讨动脉闭塞(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疾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导管内灌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或留置导管持续溶栓治疗;②机械导管碎栓负压抽吸伴药物溶栓治疗;③对局限狭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锁骨下动脉1例,骼动脉6例,股动脉5例,胭动脉2例,胫前、胫后及腓动脉和足部动脉2例。结果咒~(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复通率100%,溶栓术后,血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DSA或B超随访,动脉均保持通畅。其中1例介入术后1周,因高血压病脑干出血死亡;3例脉管炎血栓坏疽者;2例截肢。结论采用急诊机械性和药物性溶栓术,结合PTA和支架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葛国军  朱晓峰  何强 《浙江医学》2023,24(24):2679-2683
动静脉内瘘狭窄是透析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并发症之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当前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PTA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狭窄血管通路,球囊类型、直径、长度、材料和充气压力等因素均影响其扩张效果。本文介绍常见5种球囊的结构特点及在PTA治疗中的应用,比较不同类型球囊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球囊类型及治疗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并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级医刊》2011,(5):42-42
微创的冠脉介入治疗在短短30多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球囊扩张时代、金属裸支架时代和药物支架时代:单纯球囊扩张是用扩张球囊对变窄或发生阻塞的血管进行扩张。但由于没有永久的血管内支撑物,变窄或发生阻塞的血管会发生回缩,并且没有局部药物应用以抑制疾病的再进展,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而支架植入术是将支架在导管的引导下植入发生阻塞的血管并留置于血管内,以保持血管开放并恢复流入心脏的血流。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PE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在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是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球囊行血管腔内修复术及持续血管腔内给药治疗DASO135例。结果135例全部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成功,48例术后保留导管持续给药治疗1周~2周。在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同时狭窄的93条肢体病变中均开通者59例,其他34条肢体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只开通1支血管,其中2条肢体胫前动脉和1条肢体胫后动脉未能通过导丝(行成夹层)。所有病例均未放置支架。术后48例患肢动脉内留置硬膜外导管持续治疗。13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在足趾坏死6例中,2例足趾末端脱落愈合,4例截肢后一期愈合。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PTA之后,踝肱指数(ABI)及经皮氧分压(TcPO2)获得明显的改善(P〈0.001)。随访6~36个月,累积首次通畅率分别为81%、70%、59%、51%,累积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0%、83%、78%、71%,其中有36例再狭窄或闭塞,再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疗效满意。结论PTA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法肯定,且可重复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踝上截肢率。对于罹患足溃疡及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PAOD)的糖尿病病人,PTA应作为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优点、适应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 2 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 2例球囊扩张成功 ,植入血管内支架 2 4个。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 ( 2 .68± 0 .3 3 )kPa下降至术后 ( 1.5 2± 0 .40 )kPa。术后 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6~18个月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肝功能指标显著好转 ,疗效满意。 1例支架回缩行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结论 :与外科手术相比 ,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为了防止再狭窄发生 ,应在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并在手术后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4年2月我院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7例。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置入支架。经1年随访,1例术后14 d支架内栓闭塞经导管溶栓后再次成功开通。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