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秋菊 《现代护理》2005,11(13):1011-1012
目的 探讨提高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拔尿管后碎石排出率及减轻排尿疼痛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64例留置尿管的下尿路结石碎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10ml+生理盐水20ml,比较首次排石、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排出碎石的量多,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拔尿管时注入利多卡因凝胶能起到润滑及止痛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减轻首次排尿痛苦,提高排石率,减少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男性尿道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留置尿管对排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ESWL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碎石后继续留置尿管3~5d,对照组患者碎石后即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石、排尿及碎石嵌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排石、排尿及嵌顿情况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即有大量碎石排出,排尿顺畅,无1例发生碎石嵌顿,而对照组则有10例首次排石无效,20例出现尿痛,10例排尿困难,10例碎石嵌顿。结论碎石后停留尿管3~5d可促进损伤的尿道黏膜修复、愈合,并对尿道起一定扩张作用,有利于碎石排出,提高排石率,减少排尿困难、碎石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拔尿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健华  彭妍  陈美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88-1789
目的 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引起的疼痛及拔尿管后出现的尿痛和排尿困难.方法 将经尿道内窥镜术后导尿病人224例随机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及观察组共4个组,每组56例.对照1组按常规拔尿管,对照2组在拔尿管前注入10 ml石蜡油;对照3组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则在拔尿管时先注入10 ml石蜡油,再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5 ml,比较拔尿管时(包括尿管头端及水囊处血性粘附物)和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病人拔尿管时和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改进拔尿管的方法.在拔管前经尿管注入药物,能避免或减轻经尿道内窥镜术后病人拔尿管时及拔尿管后出现的自觉症状,且联合给药效果更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骨外科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后2h内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4例导尿的男性骨折病人分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遵医嘱注入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庆大霉素8万U,比较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长期置管病人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尿路给药减轻拔尿管后排尿困难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避免或减轻经阴手术患因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所致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方法:选择妇科经阴手术患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拔除尿管;B组,地塞米松5mg 生理盐水9ml,尿路注入;C组: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尿路注入;D组地塞米松5mg 2%利多卡因5ml 生理盐水4ml尿路注入,观察拔尿管后的排尿困难情况,结果:尿路给药各组患发生排尿困难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路给药能避免或减轻拔尿管后的排尿困难,且联合给药比单一给药效果显。  相似文献   

6.
综合措施对膀胱、前列腺术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术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能顺利排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00例留置尿管10d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30min口服泌尿灵0.4g,同时夹闭尿管;拔管时肛门内注入开塞露20ml;以后每隔6h口服泌尿灵0.2g,连续2d。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尿成功率99%,对照组一次排尿成功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尿时患者疼痛评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3d内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减轻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痛苦,减少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3例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残余尿以及拔管后3d内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77例患者中首次排尿隋况及自我感受顺利者68例,首次残余尿〈100ml者65例,对照组分别为39,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46,16.683,P〈0.01);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3d内排尿正常者73例,对照组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104,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能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拔尿管前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8×104U行膀胱冲洗,对照组48例则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观察组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拔尿管后36例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1);拔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观察组2.15 h±1.09 h,对照组3.31 h±1.35 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1);两组拔尿管后发生尿路刺激征、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 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拔尿管,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拔除导尿管前先注入0.3%碘伏250ml并夹管30min;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排空膀胱。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成功率及排尿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排尿成功28例(93.3%),对照组20例(66.7%),两组比较,x^2=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0.18)h,对照组为(2.0±0.21)h,两组比较,t=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尿管前注入0.3%碘伏250ml后夹管30min,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何俊  孙先禹  余周  张尧  曾定胜 《华西医学》2009,(9):2306-230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通道碎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改良经皮肾通道碎石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2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430例,据术中建立的碎石通道将其分为mPCNL组(220例)和改良经皮肾通道组(210例),分析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率、胸腹腔积液等指标。结果:mPCNL组和改良通道PCNL组均于术后24h复查血红蛋白分别下降(28±6)g/L,(30±5)g/L。其中术中或者术后输血者各为12例和11例,两组各有一例因术后大出血而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愈。mPCNL组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为120 min。改良通道PCNL组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为90 min。结石清除率mPCNL组84.5%而改良通道PCNL组达到94.8%,两组残余结石均经二期、三期取石或者体外碎石排出。其中mPCNL组与改良通道PCNL组损伤胸腹膜者各有3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分别有28例和25例,经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5天体温降至正常。结论:采用改良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取净率并不增加出血、感染、胸腹腔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IM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左侧腹部疼痛伴腰部疼痛5 d,加重1 d入院。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予相应治疗无效。入我院后2次查血浆D-二聚体和肌酸激酶均升高,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撕裂,急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IMH,予控制血压、心率,降低左室收缩力及收缩速率,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未行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造成IMH误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上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上尿路感染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一期术中完全碎石至4 mm以下;2例单纯留置5F输尿管导管,4 d后再次输尿管镜碎石术成功;3例上段结石的患者部分结石进入肾盂,术后体外震波碎石成功.结论:急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尚可的输尿管结石并上尿路感染疗效好、损伤小、安全可靠,可及时解除输尿管梗阻,多可一期处理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行员泌尿系结石发生与尿液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对2017年3—12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泌尿科住院的64例结石飞行员和同期192例健康飞行员的晨尿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对2组飞行员的尿液成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钙、磷、钠是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1、1.20和1.04;尿氯、尿镁是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96和0.95。结论 定期监测飞行员晨尿中钙、磷、钠、氯、镁,及早发现结石的危险因素,尽早对高危飞行员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会降低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自制U形骨垫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PCNL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1例,女2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64)和对照组( n =64)。观察组俯卧位下行 PCNL术时给予本院自制 U 形骨垫支撑,对照组则不给予自制U形骨垫支撑。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手术时间,大出血发生例数,术后结石残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无一例需要中转气管插管全麻,无一例因呼吸及循环系统问题终止手术;对照组有2例术中转气管插管全麻,1例因呼吸及循环系统问题终止手术,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AP、HR及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大出血及结石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自制U形骨垫降低了俯卧位下行PCNL术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患者术中体位耐受程度,降低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减少了结石残留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程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尿路术后患者结石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泌尿外科上尿路结石术后患者680例,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0)和对照组(n=340)。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护理措施一致,对照组出院后单纯行门诊随访,观察组按照全程化护理方案,出院后进行跟踪管理。比较1年后两组患者结石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结石复发率等差异。结果 1年后,观察组结石相关知识知晓率(90.3%)高于对照组(70.3%),遵医行为率(93.5%)高于对照组(75.0%),结石复发率(2.1%)低于对照组(7.1%),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全程化护理方案的应用对患者结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可供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穿刺定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量在不同体位下用微创经皮肾造口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MPCNL)术中定位穿刺位点的位置,明确穿刺位点在不同体位时的变化,量化穿刺位点变化范围;探讨B超和X线两种定位方法同分次手术和并发症之间的联系。方法:2002年11月~2006年4月间,因上尿路结石接受MPCNL治疗患者共计180例,测量穿刺位点同各标志线的距离并对穿刺点变化范围进行检验;对两种方法引导定位的耗时和对手术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穿刺区域在侧卧住时向上移动约2cm(P〈0.001),同时向外侧移动约0.5cm(P〈0.05)。B超引导定位平均耗时为32.34min,X线引导定位平均时间为14.29min,分次手术共计33例,占18.33%,主要分布于穿刺定位时间长的手术中。结论:为避免血管损伤,体表穿刺的位点随手术体位的不同而应该作相应的调整,侧卧位时穿刺区域应该上移并外展;分次手术为18.33%,如增加穿刺定位耗时,不耐受性导致分次手术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128例患者中,膀胱造瘘32例,留置尿管定期更换34例,间歇导尿12例,叩击排尿19例,腹压排尿11例,间断尿失禁应用外部集尿器20例。128例患者中120例存在泌尿系感染,11例血钙升高。影像尿动力学提示逼尿肌无反射39例,逼尿肌过度活动63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1例,尿道外括约肌过度活动27例,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11例。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数种上述病理生理状况。结论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脊髓损伤后下尿路感染、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等下尿路功能障碍、长期留置尿管和膀胱造瘘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钙代谢异常可能是诱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郑凯  徐廷昭  谭建明  吴卫真  杨顺良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59-1460,1463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作者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其中输尿管结石159例,膀胱结石23例.作者对钬激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了比较.[结果]159例输尿管结石中148例(93.1%)单次手术碎石成功,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68.0%,87/128)(P<0.01).膀胱结石的单次碎石成功率钬激光组显著高于气压弹道碎石组(91.3% vs. 31.3%,P<0.01).钬激光碎石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气压弹道碎石组有2例发生穿孔.[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结石合并息肉形成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