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在起搏器安装术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采用常规治疗和心理咨询,对照组(n=24)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2周,分别量化测定血压、心理障碍、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量化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心理咨询能促进起搏器安装术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别分为ABCD4组,A组(n=165)进行常规治疗,B组(n=17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可欣口服,C组(n=16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穴位注射,D组(n=21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比较4组患儿腹泻症状好转及消失情况。结果:D组治疗3d的显效率、轮状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治疗时间以及病情的反复率均明显低于其它3组。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脾可欣颗粒口服对轮状病毒的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腰腿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部入组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3)与对照组(n=45)。采用简化疼痛量表(SF-MPQ)对两组患者腰腿痛进行连续动态观测,治疗组采用局部单穴电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各组的电针参数与针刺频度一致。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SF-MPQ每次后续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每个时间点该指标组间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SF-MPQ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取穴电针相比,局部单穴电针对LIDH腰腿痛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8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3组,爱宝疗组(n=42),采用爱宝疗液治疗;聚焦超声组(n=58),采用CZF型超声治疗仪治疗;研究组(n=80),采用CZF型超声治疗仪治疗,术后创面涂爱宝疗液。对3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具有无创伤、无并发症,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0Hz组(n=20)、20Hz组(n=20)和30Hz组(n=20)。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10Hz全身振动训练,2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20Hz全身振动训练,3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30Hz全身振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lower extremity,FMA-LE)、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 TUGT)、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LE、BBS、TUGT和10mMW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0Hz组和20Hz组均显著优于10Hz组(P<0.05),30Hz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显著(P<0.05)。 结论:3组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和步行能力,但30Hz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方文  陈永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114-3114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出院的偏瘫出院患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患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对照组(n=35)。两组均采用颅脑损伤术后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出院半年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脑卒中患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宫牛黄丸防治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防治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在TACE后均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TACE术后予安宫牛黄丸,连续用药1周,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变化。结果:安宫牛黄丸可显著缓解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相关恶心、呕吐、发热、疼痛等症状,并且治疗组TNF-α下降更明显。结论:安宫牛黄丸可有效防治TACE检塞后综合征,降低TNF-α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Zung自评焦虑量化表(SAS)评价心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0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n=99例)和实验组(n=101例),对照组予常规心理干预方法;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法外,还增加了认知和行为干预(放松疗法和治疗性触摸),并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用SAS评定量表评定,进行t检验。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明显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减少焦虑影响,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顺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1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FTS组(n=109)引入FTS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n=109)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护理模式用于乳腺癌围术期护理,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FTS所倡导的无痛、无应激理念指导下的乳腺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可穿戴振动反馈训练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患肢关节松动、肌力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和平衡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日增加1h的可穿戴振动反馈训练,每周5天,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上每日自行步行训练1h,每周5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膝关节主动角度重现法(active angel repositioning,AAR)、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Berg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GAITRITE步态分析获得的步幅和步速值和等速运动中角速度为60°/s时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AR(30°)、AAR(60°)、Lysholm评分、BBS,以及步幅和步速、伸膝PT、屈膝P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BBS、步幅和步速、伸膝PT、屈膝PT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AAR(30°)...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胸腔镜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68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和患者自身对手术的选择性分为腋下小切口治疗组(n =86)和胸腔镜治疗组(n =45)及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组(n=37)。所有病例均有外科治疗适应证。三组均采用肺大泡切除及壁层胸膜机械性磨擦。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自发性气胸的复发及治疗费用。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天数、止痛药物用量、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自发性气胸的复发在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在治疗费用方面腋下小切口组低于胸腔镜组(P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对急性脑卒中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人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常规组局限于药物治疗,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人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人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后干预组患者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后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患肢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将201例脑卒中偏瘫患分为常规护理组(n=100)和加强护理组(n=101)。加强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入院第1天开始即设计良好的肢体位置,进行患肢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及主动运动训练。结果 两组患经1个月的治疗护理后,加强护理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患受损的肢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淋巴血浆置换(LPE)加半全血置换术对术后严重感染导致患者伴中、重度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30例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伴中、重度贫血,抗生素治疗48~72 h无效符合标准的患者,观察组(n=15)行LPE加半全血置换术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n=15)行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输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感染、贫血评价观察指标组间、组内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感染、贫血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感染、贫血观察评价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WBC、NEUT、NEU观察指标无明显下降,且CRP、PCT观察指标呈上升趋势,RBC、Hb、HCT无明显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每次治疗后两组感染、贫血评价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PE加半全血置换术治疗术后严重感染,伴中、重度贫血治疗方案优于单纯抗生素抗感染,输血改善贫血症状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取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部入组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3)与对照组(n=45),采用改良Oswestry失能量表(ODI)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连续动态观测,治疗组采用局部单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各组的电针参数与针刺频度一致.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ODI每次后续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每个时间点两指标组间差异也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局部单穴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刺三角肌和肱三头肌以及针刺醒脑开窍针法的上肢主穴和针刺阳经穴位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以2003-10/2004-11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9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进行活血化瘀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常规针刺组(n=33):针刺患侧醒脑开窍针法的上肢主穴:内关,极泉下1寸,尺泽,均采用提插泻法,不留针。②阳经穴位针刺组(n=32):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取患侧肩髃、臂臑、天井、臑会,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③三角肌和肱三头肌针刺组(n=34):除常规组针刺外,取三角肌、肱三头肌肌肉丰满处任一点(每次针刺取不同点)进针,周围左右隔约1cm处再各刺一针,共6针,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全部行针完毕后留针半小时。3组均为治疗1次/d,周日停针,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共分0, Ⅰ,Ⅰ^+,Ⅱ,Ⅲ,Ⅳ 6级,0级为肌张力不增高;Ⅳ级为强直)评定上肢肌痉挛状态。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0-Ⅰ^+合计率:治疗前常规针刺组,阳经穴位针刺组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针刺组无差异(31%,37%,28%,P〉0.05),治疗后阳经穴位针刺组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针刺组无差异(57%,62%,P〉0.05),两组均高于常规针刺组(41%,P〈0.01)。结论: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针刺三角肌和肱三头肌与针刺阳经穴位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相似,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醒脑开窍针法,提示临床上可以联用从“肌肉”角度针刺治疗,扩大传统针灸采用“穴位”治疗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57例实施先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患儿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情况。其中2007年7~12月间为抑肽酶(aprotinin)治疗组(AP组n=265);2008年2~7月为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治疗组(TA组n=292)。全部患儿按手术复杂程度分为:复杂先心手术组(n=156,其中AP组n=79,TA组n=77);简单先心手术组(n=401,其中AP组n=186,TA组n=215)。简单先心手术组按体质量又分为〈10kg组(其中AP组n=129,TA组n=134)和〉10kg组(其中AP组n=57,TA组n=81)。抗纤溶药物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血制品用量;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抑肽酶的止血效果在复杂先心手术组中表现较显著,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比氨甲环酸组减少21%[分别为9.6(7.5~17.5)mL/kg和12.1(6.2~17)mL/kg](P〈0.05)。而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组术后出血量较体质量〉10kg组明显增多,但2种药物止血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在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患儿在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较其余各组显著减少。结论:抑肽酶在减少小儿复杂先心术后出血方面优于氨甲环酸。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对减轻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及常规使用抗感染消肿药物静脉输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肢进行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患肢膝上20cm的大腿周径。结果治疗组显效例数14例,有效10例,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例数7例,有效12例,有效率5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P〈0.05)。结论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对减轻股骨骨折患者患肢的肿胀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百忧解)对血管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血管性抑顾症患,随机分为氟西汀组(n=38)和对照组(n=30)。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率较高(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可显改善血管性抑郁症患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呼吸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90例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呼吸训练组(n=30)和联合训练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专门呼吸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呼吸训练和EDP治疗。呼吸训练和EDP的治疗量都是3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pred、RV/TLC)、膈肌移动度和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 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训练组和呼吸训练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膈肌移动度明显提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呼吸训练组相比,联合训练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及膈肌移动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呼吸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EDP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且比常规康复训练和呼吸训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