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惠芬  梁春华  吴志红 《河北医药》2008,30(11):1689-169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64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法多个投射角度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临床多种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72.0%(118/164),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5.9%(108/164),包括合并心肌桥病变6例,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4例。累及单支44.4%(48/108),双支14.8%(16/108),3支35.2%(38/108),左主干 3支5.56%(6/108)。共累及218支冠状动脉,累及前降支40.4%(88/218),右冠30.3%(66/218),回旋支35.7%(56/218),左主干3.7%(8/218)。单发心肌桥病变3.7%(6/164),单发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病变2.4%(4/164)。年龄>45岁、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脂、吸烟以及有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史,典型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对疑诊冠心病者,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9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方法采用Judkins法,经股动脉穿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结果阳性率占54.82%(108/197),累及215支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LAD)占40.00%(86/215),右冠状动脉(RCA)占30.70%(66/215),左回旋支(LCX)占26.51%(57/215),左主干(LM)占2.79%(6/215)。同时还发现室壁瘤18例、4例心肌桥。共有36例患者行PTCA术,其中包括5例急诊PTCA术。术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男性阳性率多于女性;年龄大于45岁;伴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肥胖、心肌梗塞史、典型心绞痛病史及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指导治疗。方法检索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病历资料完备的病例,分为两组:早发冠心病组93例,非早发冠心病组98例。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计算总积分以总积分表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早发冠心病的冠脉造影特点: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59.1%),血管病变累及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较少(P<0.05);非早发冠心病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严重(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以单支为主,且病变累及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较少,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至肺动脉瘘4例,至右心室瘘3例);双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1例.临床表现胸闷、胸痛9例,劳累性气促7例,心悸4例.心电图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心肌缺血5例(均经活动平板试验证实).行介入封堵治疗8例,外科手术治疗6例,未治疗6例.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在急性期出现心室颤动和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临床特点:男55例(83.3%),女11例(16.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电图特征:66例患者中,41例(62.1%)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中30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占73.2%;25例(37.9%)为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其中合并右心室梗死18例,占72.0%.③冠状动脉造影特征:4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2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病变;余39例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病变在近段者28例,中段者9例,远段者2例,其中37例闭塞或中重度狭窄,轻度狭窄者2例.2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7例(28.0%)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其中罪犯病变在近段者1例,中段者5例,远段者1例;18例(72.0%)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在近段者10例,中段者8例,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66例患者中,多支病变46例(69.7%),其中三支病变25例(37.9%).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室颤动患者,以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最为常见,下壁心肌梗死则常合并右心室梗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作为梗死相关动脉最为常见,罪犯病变以近、中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缺血性胸痛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结果的影响。方法2004年9月至2008年2月连续164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依据是否为临床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表现的特征性胸痛(缺血性胸痛),分为:72例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I组)和92例因胸痛临床疑似冠心病(Ⅱ组),以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观察2组在对冠状动脉病变。结果①两组在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例数分别为:70例vs.8例,P<0.01。②两组的单支病变血管数分别为:24例vs.8例,P<0.01。另I组的双支病变14例,三支病变12例;而Ⅱ组则无双支病变或三支病变。③两组的病变血管数分别为:88支vs.8支,P<0.01。④I组和Ⅱ组的局限性病变分别为:50处vs.6处,P<0.01;管状病变分别为:18处vs.2处,P<0.01。结论缺血性胸痛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临床依据,而且能反映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的程度、对病变血管的数量、形态、范围有影响,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左主干病变(狭窄≥50%)者和非左主干病变者临床资料.结果1 275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狭窄74例(5.8%),非左主干病变180例(14.1%).左主干合并3支病变占66.2%,左主干病变组心绞痛发生率较非左主干病变组高.57例(77.0%)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移≥0.2 mV.左主干并3支组与单纯左主干组比较心肌梗死发生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P<0.01).23例行CABG 1年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行无保护左主干直接支架术,术后半年心绞痛明显减轻.结论左主干狭窄者多合并其它冠脉病变,心绞痛严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多支冠状动脉闭塞(MTO)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6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发现MTO132例(4.9%),其中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2h内对罪犯血管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10~14d对其余病变血管作第二次PCI;9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首次及术后第7d两次行PCI。手术前后常规给氯吡格雷、阿斯匹林,AMI予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同时予硝酸盐类药物,心力衰竭同时予狄高辛、速尿或武都力等治疗。AMI伴低血压、心源性休克18例,术前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24例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术前先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结果 AMI35例首次PCI成功率100%,二次成功率81%,术后死亡3例,治愈率91.2%;97例PCI首次PCI成功97支(95.8%),二次成功率86.6%。结论 MTO血管闭塞时间短,PCI成功率高;根据病情对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患进行干预后再选择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胸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收治胸闷胸痛患者92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9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3级的12例(13.O%),T1M12级6例(6.5%),动脉肌桥3例(3.3%);单支病变42例(46.1%),双支病变的21例(22.8%),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的7例(7.6%),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1.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提高了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和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应用“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观察,评价“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80例,随机分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494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常规投照体位为7~9个)。“简化”冠状动脉造影组486例(未用三联三通,投照体位为4~6个,简称“简化”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121、室颤1、材料费用、造影剂剂量、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7.38±3.08)min和(4.32±2.9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49±9.19)min和(12.13±8.25)m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3例(P〉0.05);材料费用分别为(1465.30±188.78)元和(1188.52±163.66)元(P〈0.01);造影剂剂量为(42.5±6.3)ml和(32.9±6.1)ml(P〈0.01),无一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结论“简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更简单实用,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造影剂量和手术操作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余洋 《中国基层医药》2014,(7):1021-102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最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累及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对121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 的检测。其中冠心病组83人 ,非冠心病组38人 ,冠心病组又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 (25例 )、双支病变组 (35例 )、三支病变组 (23例 )。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为 (16 06±6 98) μmol/L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1 11±4 27) μmol/L ,P<0 001。冠心病组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其血浆Hcy 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但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Hcy 增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浆Hcy 水平可能与累及冠状动脉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6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脉形态进行分析,探讨血管病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Judkins法对364例临床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分布、部位、程度、范围、形态、长度、血运情况、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 364例经CAG发现病变血管553支。左心室造影282例,异常73例,29例出现室壁瘤。结论 CAG目前仍是诊断冠状动脉有否病变的“金标准”;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CCA)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5月至2009年10月共10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在千佛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中有冠状动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020例患者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31例(发生率3%),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17例(占54.8%),冠状动脉瘘9例(占29%),冠状动脉结构异常5例(占16.2%)。结论老年人CCA并非少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大多数CCA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9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92例,成功率达到95.83%,造影成功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其中对62例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86枚,成功治疗患者60例,成功率达96.77%。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是安全可行的,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吴泳昕  黄春涛 《云南医药》1997,18(5):326-327
本文就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78例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33%;冠状动脉1支或1支以上狭窄大于80%者,运动试验阳性率为100%;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活动平板阳性率呈正相关,与运动功量等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对146例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67%;而多支冠脉病变病人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单支病变病人的无明显差异;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率高于男性(P<0.0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多根旁路移植术,移植旁路数目为2-5根,平均3.3根。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少,恢复快。1例78岁危重患者于术后第16天并发感染、急性肾衰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4个月,均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多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且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