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及B联蛋白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NHERF1及13联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使用MTr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HERF1及β联蛋白在黑素细胞中同时表现为细胞膜阳性表达,而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均出现膜表达的缺失,同时呈现不同程度的胞质和(或)胞核阳性表达。在3株黑素瘤细胞系中,MV3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仅呈少部分胞质弱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免疫印迹法中未见NHERF1蛋白表达条带,而其在MTT法中检钡4到的增殖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另外两株细胞。A375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胞质及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中可见NHERF1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其增殖速度却慢于MV3细胞。β联蛋白在MV3细胞中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A375细胞及M14细胞中,β联蛋白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相对弱的细胞质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免疫印迹法中的蛋白表达较MV3中的表达低。结论黑素瘤细胞胞质中NHERF1表达量可能与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关,NHERF1在黑素瘤细胞中表达程度越低细胞增殖越快。黑素瘤细胞中的NHERF1与β联蛋白存在着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Cbl?b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9份黑素瘤、30份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bl?b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Cbl?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69份皮肤黑素瘤标本中,52份(75.36%)表达Cbl?b;30份色素痣标本中,4份(13.33%)表达Cbl?b,两组Cbl?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5,P<0.01)。黑素瘤组织中Cbl?b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程度、Clark分级和Breslow厚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69、0.654、0.727,均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A375、M14、MV3细胞Cbl?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37,P<0.01)。免疫印迹法显示,A375细胞Cbl?b蛋白表达水平最高,黑素细胞最低。结论 Cbl?b蛋白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其细胞株中均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肤黑素瘤及痣细胞痣组织中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 (NHERF1)和β-联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47例皮肤黑素瘤及37例痣细胞痣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NHERF1和β-联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膜表达、浆表达及核表达)和表达强度进行检测.结果 原位皮肤黑素瘤组织中NHERF1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38%;而侵袭性皮肤黑素瘤组织中NHERF1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7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全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NHERF1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60%,而痣细胞痣组织中NHERF1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位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可见β-联蛋白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50%;而侵袭性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可见β-联蛋白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8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B一联蛋白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72%,而痣细胞痣组织中NHERF1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30%,两组相比具异有统计学意义.NHERF1及β-联蛋白胞质中等/强阳性表达率在痣细胞痣组、原位黑素瘤组及侵袭性黑素瘤组中均随着病变组织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皮肤黑素瘤中NHERF1及β-联蛋白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显示无相关性.结论 NHERF1及β-联蛋白在痣细胞痣、原位黑素瘤及侵袭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胞质阳性表达随着病变组织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但两者的表达差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croRNA)-let-7a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TaqMan探针法)检测microRNA-let-7a在A375细胞及黑素细胞的表达差异;然后用microRNA-let-7a的模拟物转染A375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的改变;最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黑素细胞相比,microRNA-let-7a在A375细胞中表达下降了0.462倍;采用microRNA-let-7a的模拟物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细胞凋亡率16.9%)相比,A375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47.4%)增加;转染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microRNA-let-7a可促进黑素瘤细胞系A375的凋亡,同时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究微小RNA-203(miR-203)调控锌指蛋白281(ZNF281)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系中miR-203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细胞系中ZNF281蛋白水平。A375、M14细胞分别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miR-203模拟物对照组(加入miR-203模拟物阴性对照)、miR-203抑制剂对照组(加入miR-203抑制剂阴性对照)、miR-203模拟物组(加入miR-203模拟物)、miR-203抑制剂组(加入miR-203抑制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迁移数量,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ZNF281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03与ZNF281的靶向关系。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结果 与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相比,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中miR-203表达水平较低(均P < 0.05),ZNF281蛋白水平较高(均P < 0.05)。与对照组、miR-203模拟物对照组、miR-203抑制剂对照组相比,miR-203模拟物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水平均显著升高(F = 487.632、68.454,均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 < 0.05),ZNF28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 0.05);miR-203抑制剂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 < 0.05),A375细胞中ZNF28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 < 0.05),36、48、60、72 h A37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均P < 0.05),24、36、48、60、72 h M14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均P < 0.05)。miR-203与ZNF281之间存在靶位点。结论 上调miR-203表达可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下调miR-203表达可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可能通过调控ZNF281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黑素瘤组织及黑素瘤细胞系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比较性研究25例皮内痣、45例恶性黑素瘤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3种黑素瘤细胞系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恶性黑素瘤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36/45),显著高于皮内痣组0%(0/25)(P<0.05);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正常黑素细胞COX-2阴性表达,3种恶性黑素瘤细胞系中A375、1585细胞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Libr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COX-2在恶性黑素瘤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率显著升高,可能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小RNA let-7a对黑素瘤A375细胞系BRA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RAF蛋白在A375细胞及黑素细胞的表达;用微小RNA let-7a的模拟物及阴性对照分别转染A375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黑素细胞相比,BRAF蛋白在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升高;与阴性对照相比,微小RNA let-7a的模拟物转染A375细胞后,抑制细胞增殖,BRAF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微小RNA let-7a可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下调BRA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性.方法:以取材自两个健康供者的原代培养黑素细胞和乳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对照,应用RT-RCR方法,检测部分与肿瘤相关的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MAR1、Lamin B1、Nucleolin、hnRNP U、SATB1、YBX、CUX1和Lamin B2)mRNA在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和MV3的表达.结果:所有被检测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在正常黑素细胞均未见表达;在三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均有表达的有SMAR1、Lamin B1、Nucleolin、hnRNP U、SATB1和YBX1,以Nucleolin、hnRNP U和SATB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黑素细胞的差异较大.乳癌细胞系MDA-MB-231与黑素瘤细胞表达谱相似.结论:Nucleolin、hnRNP U和SATB1等MARBP可能参与了黑素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黑素瘤细胞株和原代黑素细胞IGFBP7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IGFBP7表达的关系。 方法 亚硫酸氢钠修饰后测序法检测4株人黑素瘤细胞和原代黑素细胞中IGFBP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状态。 结果 IGFBP7表达阴性的3个细胞株(A375、M14、SK-MEL-1)和表达阳性的2个细胞株(MV3及原代黑素细胞)的甲基化模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各自聚为一类。结论 IGFBP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在恶性黑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AP蛋白、mRNA和MHC-Ⅰ类分子在3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A875、KZ28)中的表达,并与正常黑素细胞做对照。结果 与正常黑素细胞相比,TAP mRNA表达在A375、A875、KZ28细胞系中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5.89,4.45和4.57,P值均 < 0.01;TAP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46,4.32和4.67,P值均 < 0.01。在A375细胞中TAP mRNA和蛋白下降最显著。MHC-Ⅰ类分子也具有相同的趋势,t值分别为6.16,5.22和5.61,P值均 < 0.01。结论 TAP蛋白及其mRNA在A375、A875、KZ28细胞系中表达显著降低,可能为恶性黑素瘤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及A375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以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PEDF的表达与分布.用RTPCR法检测正常黑素细胞及A375中PEDF mRNA的表达.结果 ①PEDF在正常皮肤组织、正常人色素痣及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逐渐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DF在正常黑素细胞中表达,而在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缺失.③PEDF mRNA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黑素细胞.结论 PEDF的表达降低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对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M14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和M14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10μmol/L 5-氮-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A375和M14细胞中IGFBP7mRNA和蛋白的表达,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5-氮-2'-脱氧胞苷对A375和M1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10μmol/L 5-氮-2'-脱氧胞苷处理A375和M14细胞48h后,IGFBP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恢复.不同浓度的5-氮-2'-脱氧胞苷分别作用24、48、72、96和120h后,呈时间(F=141.35,P<0.01;F=549.33,P<0.01)和剂量(F=561.12,P<0.01;F=271.43,P<0.01)依赖性抑制A375和M14细胞增殖.结论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IGFBP7基因的表达,5-氮-2'-脱氧胞苷具有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KK3 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反转录(RT)?PCR及实时定量PCR分析DKK3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WM35、SK?MEL?1、Hs?695T和MDA?MB?435s及38例原发性黑素瘤、4例转移性黑素瘤和20例色素痣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分别转染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pcDNA3.1(+)?Flag?DKK3 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 质粒(对照组),RT?PCR 验证 DKK3 的过表达;通过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 DKK3 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 DKK3对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A375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DKK3 mRNA 在WM35细胞系表达下调,HM、A375、WM451、SK?MEL?1和Hs?695T细胞系表达缺失,MDA?MB?435s细胞高表达。与色素痣相比,DKK3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表达降低(P 〈 0.001)。与对照组A375细胞相比 (100%),实验组A375细胞克隆形成效率明显受到抑制(23.22% ± 3.55%);同时转染后24、48、72 h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均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对照组A375细胞(G1期,25.38% ± 2.92%)相比,实验组A375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48.68% ± 3.92%,P 〈 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01)。与对照组A375细胞相比,实验组周期凋亡相关蛋白p21、Bax、活化的parp和 活化的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和Bcl2表达降低(均P 〈 0.001)。结论 DKK3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作为潜在的抑癌基因参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Fam114A1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黑素瘤细胞A375为工具细胞株,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蛋白的细胞株,即过表达组和表达抑制组,以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375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m114A1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前黑素小体蛋白(PMEL)、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多巴色素异构酶(DCT)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TYR、MITF蛋白的表达,MTT法、Transwell迁移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Fam114A1对A37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细胞数及黏附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效率均在90%左右。与对照组A375细胞Fam114A1相对表达水平(0.850 ± 0.120)相比,过表达组显著升高(1.507 ± 0.170,t = 5.888,P = 0.001),而表达抑制组显著降低(0.397 ± 0.120,t = 4.065,P = 0.007),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的A375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表达抑制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过表达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抑制组细胞增殖活性和黏附能力显著增强(P = 0.009、0.00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 = 0.005),而过表达组仅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 = 0.021)。结论 Fam114A1可影响A375的增殖活性、迁移和黏附能力,且影响黑素合成相关蛋白TYR和MITF的表达,可能是一种参与调控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elecoxib(塞来考昔)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作用及对A375细胞表达Cox-2和分泌型MMP-1蛋白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Celecoxib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作用;细胞爬片SABC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elecoxib对A375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Celecoxib对A375细胞分泌型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80μmol/L的Celecoxib明显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凋亡率35.91%)和G2/M期阻滞,减少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分泌型MMP-1蛋白。结论人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MMP-1蛋白,Celecoxib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M14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以U6基因为内参,分别检测A375、M14细胞中miRNA-21的相对含量。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将三种浓度的miRNA-21抑制剂分别转染这两种细胞系,用CCK-8检测转染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的细胞活性。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提示,miRNA-21在A375细胞系中的表达(2-ΔCT值为1.2928 ± 0.1509)明显高于M14细胞系(2-ΔCT值为0.1894 ± 0.1803)。miRNA-21抑制剂浓度为90 nmol/L时,A375、M14细胞活性受到极显著抑制,细胞活性(R值)分别为0.7362 ± 0.1662、0.7295 ± 0.1478;当浓度为180 nmol/L、270 nmol/L时,A375细胞活性显著下降,R值分别为0.7248 ± 0.3204、0.6767 ± 0.2998,而M14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miRNA-21在A375、M14两种人黑素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iRNA-21在A375、M14细胞系中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下调了某些肿瘤抑制因子而起到癌基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KK3 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转染DKK3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DKK3在人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SK?MEL?1、Hs?695T、MDA?MB?435s、WM35)及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14 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集的58例恶性黑素瘤(包括原发性黑素瘤与转移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组织中DKK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转染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和pcDNA3.1(+)?Flag?DKK3 质粒(转染组)至恶性黑素瘤 A375 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 DKK3 的过表达,及DKK3过表达对黑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细胞平板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DKK3对A375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DKK3蛋白在人黑素瘤细胞系中表达缺失或低表达,在色素痣组织中高表达。原发性黑素瘤、转移性黑素瘤与色素痣中DKK3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分别为(0. 325 ± 0.150) × 10?3、(0. 142 ± 0.210) × 10?3、(0. 634 ± 0.120) × 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57,P < 0.05),转移性黑素瘤表达水平低于原发性黑素瘤和色素痣 (LSD?t分别为2.48、3.12,均P < 0.05)。A375 细胞转染DKK3后,细胞划痕迁移率(22.11% ± 5.11%)低于对照组(54.36% ± 23.22%)(t = 2.36,P < 0.001);迁移及侵袭实验中,转染组穿出小室细胞数(265 ± 33、76 ± 18)低于对照组(429 ± 41、135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1.35,均P < 0.001)。转染组A375细胞过表达DKK3后,上皮钙黏着蛋白和mRNA表达上升,神经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MMP1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 DKK3在黑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下调,DKK3过表达后A37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明显抑制,DKK3可能是抑制皮肤恶性黑素瘤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中miRNA-34c的表达以及其对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和VEGFR-1的影响。方法 Northern blotting检测原代人黑素瘤细胞、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miRNA-34c表达。构建miRNA-34c基因过表达与基因敲低的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系即高表达miRNA-34c组和低表达miRNA-34c组,以空载体转染黑素瘤细胞株A375作为空载体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VEGF-A、VEGFR-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相比,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原代人黑素瘤细胞中miRNA-34c的表达降低(P<0.05)。高表达miRNA-34c组、低表达miRNA-34c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高表达miRNA-34c组VEGF-A、VEG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载体对照组降低(P<0.05)。低表达miRNA-34c组VEGF-A、VEG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载体组升高(P<0.05)。结论 miRNA-34c在皮肤黑素瘤中呈现特异性下调,miRNA-34c可能通过对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A、VEGFR-1的下调参与皮肤黑素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在多株黑素瘤细胞系及原代表皮黑素细胞中的表达,探讨酪氨酸激酶在黑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人原代表皮黑素细胞,培养浅表垂直生长期黑素瘤细胞株WM793B,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株A2058,WM-266-4,Hs294T,SK-MEL-5和SK-MEL-1,用RT-PCR法分别检测7株细胞中酪氨酸激酶c-abl,c-kit和PDGFRα/β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7组细胞中非受体性酪氨酸激酶c-abl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表皮黑素细胞和WM793B细胞相比,5株转移性黑素瘤细胞中的c-abl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偏高;而PDGFRα/βmRNA表达明显偏低、c-kitmR-NA在表皮黑素细胞,A2058,WM-266-4和Hs294T中mRNA表达较高,而在WM793B,SK-MEL-5和SK-MEL-1中偏弱。结论酪氨酸激酶c-abl对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而PDGFRα/βmRNA的低表达可能与黑素瘤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miRNA-21对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90 nmol/L miRNA-21抑制剂,经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A375细胞系;用RT-PCR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蛋白表达。结果:经转染miRNA-21抑制剂的A375细胞中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BRAF蛋白表达下降了31%,p27蛋白表达上升了48%。结论:miRNA-21可能在转录后水平间接调控BRAF和p27基因表达而促进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