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在普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普外科改革夜班排班模式前后,根据纳入标准,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实施前后对出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包干制排班模式后出院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总体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工作职业倦怠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护士认可新的排班模式,认为精神压力比以前小、拖班现象比以前少,同事间较前团结。结论: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的应用,实行了人性化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的做法及成效。方法对内一科病区13名护士按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排班,并于该模式实施前后各选取110例患者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基础护理落实率、患者投诉次数及陪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率及陪护率进行比较,实施后患者投诉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排班模式从本质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符合原卫生部"示范工程"活动的质量标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对固定的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的成效,为病区改变排班模式,为病人提供连续、高效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推行相对固定的连续排班模式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采用相对固定的连续排班模式后,基础护理的落实、护理措施的落实、治疗的及时性、护士满意度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行新排班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责任包干,改革传统的排班为连续性的排班模式,可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能级分组连续性排班模式对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组建能级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结果:实施1年半后,急诊护理质量检查成绩提高,护理投诉次数降低。结论:能级分组连续性排班模式能减少交接班次数、增强抢救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班制(A N )排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起将护士排班模式改为A N连续性排班模式,比较AN排班模式和传统排班模式对优质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AN排班模式加强了薄弱环节管理,保证了护理质量,与传统排班模式相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 P<0.05)。结论:AN排班模式体现护士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梁小琼  罗木珍 《求医问药》2014,(16):121-122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的14名护士分为高级责任护士组和低级责任护士组,每组各有7名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并指导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进行工作。低级责任护士组护士主要完成对轻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分析在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前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后,新生儿科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1年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责任小组包干制及护士层级搭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缺陷,降低疗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传染科实行固定小组APN连续排班模式的应用.方法 总结2008年7月-2009年6月实行固定小组APN排班模式1年来我科用药错误、病人满意度情况,并与2006年7月-2007年6月传统排班模式做比较.结果 固定小组APN连续排班模式下的用药错误得到有效控制,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结论 固定小组APN连续排班模式既满足了护士需求,又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差错,有利于传染科的管理,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相对固定的小组式排班在急诊科运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小组式排班工作制模式,通过运行,与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各项医疗指标:急诊总数量、输液人数、留观病人数逐年上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分组后医患纠纷及医护矛盾明显下降;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也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培养。结论相对固定的小组式排班不仅使管理者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以及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庄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19-220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妇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妇科护理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改革传统排班模式,建立以护士长领导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梯队,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减少交班次数。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管理的宏观调控;护理组长重点关注危重和抢救病人的整体护理,质控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结果:经过排班模式的改革,使患者、医疗及护士对APN排班模式的满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实施APN连续性排班,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与优质,顺应了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院急诊科实行连续排班(APN)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9年8月份开始我院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实施期间的护理综合质量,病人满意度通过调查表方式跟上年度同期的传统排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APN连续排班模式实行期间,护理综合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和均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用统计学方式,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科采用分组连续性(APN)排班模式适应急诊科的特点,提高护理综合质量,体现护士层级使用,确保护理安全,让患者更满意,是排班管理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变频制与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在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老年护理工作中,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照组)、变频制管理模式(实验组1)和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实验组2)的管理效率与效果。结果:实施变频制与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后老年病区管理、老年护理质量、护理病历书写、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0.01);护理纠纷发生、缺陷和错误率均明显下降(〈0.05);实施变频制管理模式的上述效果优于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但护理纠纷发生、缺陷和错误率差别不大。结论:变频制与APN连续排班层级管理模式,均能较大提高老年疾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惜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8-1101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采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为实践组,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轮班制和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护理服务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满意评分。结果:实践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成就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应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病人的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实现自我愿望、自我价值体现和职业成就感有着积极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对妇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示范病房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示范病房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结合责任包干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有利于护士明确分工,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了病房护理质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高资历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护理组长,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整体护理的各项工作得以切实地落实。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P0.05)。结论: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方法:将3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78)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实验组(n=178)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第1于实验组疼痛评分(2.4±1.0)分,对照组(5.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疼痛控制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建骨科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得到了更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庄增红 《铁道医学》2014,(10):1237-1240
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对提高手术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护理团队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及患者满意度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及满意度,并记录两阶段护理错差率。结果:与未实施护理团队相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不断提高护士自身满意度,稳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方法对福州市某三甲医院优质护理病区的104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婚史、包干责任制满意度、后勤支持管理系统满意度的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且Exp(B).值>1提示评分值增大,满意度升高。说明婚姻状况、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勤支持管理系统对护士的满意度都有影响。结论优质护理病区应加强有配偶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落实好包干责任制,不断完善后勤支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疾病患者3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医院和护士满意度(对病区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出院1年内随访(不合作、高风险事件、复发率)、知识了解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半封闭式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神经内科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和医、护、患同组的护理模式对比研究。结果实施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评价。结论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应用,有效提高了医护配合的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了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前(2018年1月至6月)与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后(2018年7月至12月)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或者家属满意度状况。结果:管理后,护士病房管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护理管理模式、工作积极性提升、能力提升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