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常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在治疗男性少、弱、畸精症和无精症时,常因受精障碍而失败。本研究对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取卵,取新鲜精液或附睾睾丸取精,对MⅡ期成熟卵进行单精子显微注射。结果127个周期取1142个MⅡ期成熟卵进行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率为75%,卵裂率为96%,临床妊娠率33%。结论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侯文文  胡卫华  吴满意 《安徽医药》2013,34(8):1062-1065
目的检测新建IVF实验室培养体系的可靠与否。方法采用鼠胚生物学实验(小鼠体外受精和小鼠体内胚的体外培养)和人精子体外存活实验检测IVF实验室的培养体系,并观察鼠胚的体外发育情况和人精子体外存活情况。结果小鼠体外受精实验的平均囊胚形成率低于小鼠体内胚实验组(85.50%vs 90.51%),人精子体外存活实验结果稳定(SMI>0.85),受测样品合格。结论上述方法很好地检测了IVF实验室的稳定情况,而小鼠体内胚的体外培养更能准确地检测新的IVF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注射重组人绒促性素( rHCG)后不同时间的取卵对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204个周期,根据注射rHCG后的取卯时间不同分为34 ~ 36 h优胚数、临床妊娠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卵率:34~ 36 h组为(73.8±20.5)%,36~37 h组为(78.9±22.8)%,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11卵子比例:34~36h组为(69.1±21.3)%,36~ 37 h组(73.7±21.5)%,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受精率:34~ 36 h组为(73.3±19.5)%,36~37 h组为(78.9±22.1)%,差异有显著性(P< 0.05);卵裂率:34~36h组为(88.3±95)%低于36~ 37h组为(90.1±9.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增高趋势;优胚数:34~36h组为(3.9±1.5)个低于36~37 h组为(4.2±1.8)个,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有增高趋势;临床妊娠率:34~36 h组为40.8%,低于36~ 37 h组的42.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有增高趋势.结论 r-HCG注射后36~37 h取卵,获卵率、M11卵子比例、受精率均较34~36 h取卵高,卵裂率、优胚数、临床妊娠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体外受精技术,比较两组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并对着床患者随访1年,统计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继续妊娠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单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双胎妊娠、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行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相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具有更高的卵裂率和继续妊娠率,为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采取何种受精方式提供了一个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的助孕效果,总结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特点。方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57个周期)纳入观察组,75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925个新鲜周期)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取卵数、冷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辅助生育技术周期的药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移植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术前经过合理的内分泌调节会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取卵手术中因获卵率低由单腔取卵针改为双腔取卵针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 比较单腔改双腔取卵针(A组,76例)和常规单腔取卵针(B组,76例)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获卵率、合格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两组患者Gn使用天数、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获卵率、IVF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高于B组.结论 对取卵手术中由于获卵率低由单腔改双腔患者,可以考虑放宽ICSI指征以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4年11月在我中心接受ICSI技术治疗的69对不育夫妇共73个周期的研究对象,其中严重少弱畸精症者54例(56个周期),前次IVF不受精者5例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5个周期),阻塞性无精症者10例(12个周期),长期方案促排卵和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ICSI常规操作,比较严重少弱畸精组和睾丸取精组ICSI后的妊娠结果.结果73个周期共获卵728枚,平均获卵10.8±5.7枚,其中可注射的MⅡ成熟卵625枚(85.9%),注射后存活卵565枚(90.4%),受精率77.7%(439/565),胚胎形成率90%(395/439),优质胚胎形成率40%(158/395),平均移植胚胎数2.8±0.8,周期临床妊娠率39.7%,单胎21例,双胎6例,三胎1例,宫外孕1例,目前共出生24个婴儿,外观发育正常,7例尚在妊娠中,1例流产.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不育症,尤其是严重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子症性不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胚胎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75例DOR患者首次进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然后实施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根据有无优质胚胎分为有优胚组(39例)和无优胚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相似文献   

9.
辛才林  朱元  黄志辉  唐亮  丁涛  余敏 《江西医药》2013,48(2):107-10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取卵后卵冠丘复合物体外孵育时间对IVF-ET受精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673个常规IVF-ET周期分为3组,组1取卵后〈1h授精,组2取卵后1-3h授精,组3取卵后3-4h授精,分别统计并比较组间的2PN受精率、1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结果组1的1PN受精率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其它变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取卵后1-4h授精相比,取卵后〈1h授精会显著增加1PN受精率,授精尽可能在取卵后1-4h内完成。且在取卵后1-4h内授精,其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等都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治疗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的效果。方法分析自2000/11- 20002/10,在我中心因不明原因性不孕症首次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的患者38例,其中有31位患者共有82周期的夫精人工受精(AIH)失败史;其中22例行常规体外受精(IVF),12例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受精, 4例患者的卵母细胞采用一半行IVF,一半行ICSI受精,即IVF ICSI法。同期因输卵管不通,继发性不孕行IVF-ET治疗的患者5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均采取常规IVF受精。结果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行常规IVF的卵细胞完全不受精周期出现率为26.92%,明显高于单纯输卵管不通的患者(p=0.001),但周期取卵率、受精后的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及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547);结论VF-ET技术可作为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时存在卵细胞受精障碍,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对受精障碍的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伍琼芳  苏琼  辛才林  朱元 《江西医药》2008,43(4):283-286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9月应用改良胚胎冻融技术的309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果309个周期的胚胎复苏率为69.80%(823/1179),临床妊娠率为34.63%(107/309),种植率为16.28%(132/811)。比较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mm和>7mm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自然周期和激素治疗周期两种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比较IVF组和ICSI组来源的两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年龄<30岁、30~35岁、>35岁3组的临床妊娠率,>35岁年龄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30岁组与30 ̄35岁年龄组的临床妊娠率无差别(P>0.05)。比较胚胎存活≥50%组和<50%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存活≥50%组明显高于胚胎存活<50%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移植胚胎的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个FET周期,比较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在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案在妊娠率、种植率、移植胚胎质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130个周期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数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质胚胎数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两种用药方案用于FET的子宫内膜准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优质胚胎是移植后获得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在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索免疫抑制剂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某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97例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次行胚胎移植时是否应用环孢素A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43例。比较2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组胚胎着床率(28.89%)、临床妊娠率(46.3%)均高于对照组(11.11%,23.2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D3+T细胞、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活化的CD3+T细胞比率(CD3+HLA-DR+)、B淋巴细胞(CD3-CD19+)较治疗前无显著性(P>0.05),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率上升、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CD3-CD16+CD56+)占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能增加反复着床失败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促使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向有利于胚胎着床方向偏移,免疫抑制剂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本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215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冻融胚胎移植215周期,胚胎存活率76.8%(664/865),周期临床妊娠率38.1%(82/215),种植率21.6%(122/566),流产率20.7%(17/82)。(2)人工周期和自然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43.7%、34.1%和25.O%、19.3%,人工周期较自然周期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A、B2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年龄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t〉35岁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降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复苏胚胎细胞存活状况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3组比较,A组既细胞完整组妊娠率、种植率最高,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FET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可采用自然周期或人工周期,尽量调整子宫内膜在8~15mm,均能取得较好妊娠率和种植率。(2)冻融胚胎复活率不受年龄的影响,FET患者年龄≥35岁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降低。(3)解冻后胚胎质量是冻融胚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周期中超声下行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以及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将 12 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4 1例 )常规移植 ,干预组 (85例 )加用认知、行为、家庭的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焦虑值 ,血压、脉搏数值 ,临床妊娠率。结果 :干预组焦虑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干预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 .0 5 )。结论 :对超声下行胚胎移植术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杜雪  曹云霞  朱颍  李娟  张媛媛  谢鑫 《安徽医药》2013,17(12):2084-2086
目的 探讨胚胎移植日血清雌激素下降幅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接受控制性超排卵的IVF-ET新鲜周期,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和胚胎移植(ET)日分别测定血清雌激素(E2)水平,根据ET日E2水平下降幅度分为A、B、C、D、E、F组:A组,E2下降幅度<30%;B组,E2下降幅度30%~40%;C组E2下降幅度40%~50%;D组E2下降幅度50%~60%,E组E2下降幅度60%~70%,F组E2下降幅度≥70%,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移植率差异.结果 ET日E2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下降幅度≥40%时,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IVF新鲜周期中,ET日血清E2下降幅度可预测妊娠结局,推测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能损害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影响妊娠率,黄体期适当补充雌激素可能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卵泡冲洗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IVF-ET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差的患者共100个取卵周期,分为常规取卵组(对照组)50例和卵泡冲洗取卵组(冲洗组)50例。比较两组的获卵及胚胎情况、临床结局。结果:卵泡冲洗组的获卵率高于常规取卵组(P<0.05),其临床妊娠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泡冲洗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差的患者的获卵数,因此卵泡数少的患者取卵时,卵泡冲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个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ET周期的治疗结果,根据其黄体期支持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231个周期,单用黄体酮(P)60mg/d;B组:198个周期,P60mg/d加戊酸雌二醇(补佳乐)4~8mg/d进行黄体支持。结果①429个治疗周期中,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体期补充小剂量E2不能改善IVF-ET的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2010年6月324个自然周期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对年龄、LH峰日激素水平、LH峰后卵泡破裂时间、卵泡破裂日P水平和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年龄、LH峰日E2、P激素水平、卵泡破裂日P激素水平以及移植胚胎数均无无显著性差异;≤35岁和>35岁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9.2%和22%,无统计学差异,两者LH峰日LH、E2、P水平,卵泡破裂日P激素水平都没有显著性差差异;出现LH峰后第1d卵泡破裂组妊娠率36.96%,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H峰日E2、P激素水平以及年龄不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LH峰后卵泡破裂时间影响移植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西班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胚胎着床失败2次或2次以上的患者1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39例)、B(40例)、C(42例)3组。其中,A组患者给予hCG宫腔灌注治疗,灌注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45个周期,B组患者静推阿托西班后,行F-ET44个周期,C组患者给予宫腔灌注联合阿托西班静推,后行F-ET45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胚胎着床率(43.53%)高于A组(21.84%)和B组(31.76%),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2,P=0.00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6,P=0.113);C组患者活产率(57.78%)高于A组(28.89%)和B组(45.4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7,P=0.006),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3,P=0.245)。结论 F-ET前给予阿托西班静推联合hCG宫腔灌注可提高F-ET着床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