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因去骨瓣减压术引起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2005年5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各种治疗方法。结果:47例治愈,5例仍有复发。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30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随访治疗探究患者并发脑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脑骨窗疝和脱水剂的应用是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治愈1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发生硬膜下积液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临床上应警惕脑骨窗疝的发生,合理使用脱水剂,以降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研究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33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手术时机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手术时机与并发硬膜下积液关系较为密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为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GCS评分及血肿量是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脑内血肿量越大,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相继去骨瓣减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残疾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硬膜下积液和术后再出血的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较缓和的降低颅内压,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和硬膜下积液,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韩东风  刁艺  曹垒 《江苏医药》2023,(3):260-263
目的 分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式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关系。方法 HICH患者124例分为行额颞顶部标准大骨瓣的去骨瓣减压术46例(A组)和额颞顶部马蹄瓣的去骨瓣减压术78例(B组),比较两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析HICH患者骨窗面积、骨窗最高水平面至头顶水平面的距离、骨窗最低水平面至中颅底的距离与硬膜下积液的关系。结果A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P<0.01)。HICH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随骨窗面积增大而增高(P<0.01),骨窗最高水平面至头顶水平面的距离越大,则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越低(P<0.01),骨窗最低水平面至中颅底的距离越小,则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比例越高(P<0.05)。结论 需在有效减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去除的骨瓣相对位置并缩小其面积,从而更好预防HICH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对4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其中30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现将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后复发原因及对策。方法所有病例均经历钻孔置管引流术二次,再次复发后,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去大骨瓣术式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维田  蔡青  张国栋  刘艳萍  张天栋 《河北医药》2010,32(23):3399-3401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能有效解除脑疝,挽救患者生命,我们发现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有些患者出现硬膜下积液,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现将我科自2004至2009年出现60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同时合并皮瓣或硬脑膜下积液的颅骨修补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骨缺损合并皮瓣下积液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操作细节。结果 12例术后均无一例积液复发,无一例并发感染。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皮瓣下积液,无明显颅高压患者,可待颅骨修补手术时,通过手术方法一次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治疗的患者28例。在所有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仔细观察早期修补的临床效果并做好记录。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比较顺利,其中有6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少量积液,经过l~2周的保守治疗后,积液全部被吸收;有2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中等量积液,在经过l~3次抽吸后症状有所缓解且术后无癫痫症状发作。所有患者的头部引流管在术后的2~3d之内全部拔除,在拔除后并未发现继发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等症状。28例患者在术后l0~15d之内拆线。所有患者术后经常规CT检查并未发现钛网变形或者移位,且伤口愈合状态好。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的1~3个月之内在颅内压正常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修补颅骨缺损手术比较安全且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翟寿春 《江苏医药》1998,24(11):811-811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骨富硬膜下积液,如处理不当可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我院1989~1997年急诊开颅同时去骨瓣减压手术390例,术后并发骨富部位硬膜下积液23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发现时间为术后4~20天。23例均有骨窗明显膨隆,波动感阳性。18例骨富压力中等,无顾高压症状,其中9例作了头颅CT,示骨富硬膜下积液,量30~60rnl,无脑受压。5例骨富压力较高,骨富膨隆呈逐渐增大趋势,个别呈“巨大水瘤”表现。治疗与预后:局部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19例,侧脑空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硬膜下胶一腹腔分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43例颅脑创伤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入院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损伤类型、是否应用甘露醇、是否伴有脑脊液漏等对创伤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结果343例颅脑创伤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52例(15.1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与年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损伤类型、甘露醇应用、是否伴有脑脊液漏等因素有关,而性别、受伤原因、入院GCS评分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开颅去骨瓣减压、脑损伤类型、甘露醇应用、脑脊液漏因素可视为并发硬膜下积液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引流术与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观察硬膜下积液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硬膜下积液治愈16例、好转6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6例和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70±1.24)d,短于对照组的(12.83±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观察组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照组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更有效,减压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具有双侧开颅适应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GCS 评估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2例,再出血1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适应证严格把握的前提下,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14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辉  瞿丹霞 《安徽医药》2016,20(11):2102-2103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14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确诊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9%。而脑膨出、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为发生率最高的3种并发症。患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骨瓣大小和手术时机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针对可控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处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1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10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中残11例,良好20例.术后并发症:4例迟发性血肿,4例硬膜下积液,3例外伤性癫痫,2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减压区脑软化灶.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止血方便,可快速清除硬膜下血肿,降低颅压,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年间收治20例大骨瓣减压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去骨瓣减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早期颅骨修补使患者的意识及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原有硬膜下积液消失,患者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可尽早恢复患者颅腔生理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严格地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医药》2012,38(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动态CT观察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 硬脑膜下积液通常在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内出现,硬脑膜下积液的部位多变,额颞顶部多见.积液不导致患者原有意识恶化或出现新增神经病学症状,且最终均能消退;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积液在消退时患者常发展为严重脑积水.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的形成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机制,针对积液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有占位效应的硬脑膜下积液常预示严重脑积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1997年1月—2007年6月应用大骨瓣减压术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203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发现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远好于大骨瓣减压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7年6月对203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片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8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同步行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患者GOS情况。结果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5%)、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5%)、脑脊液漏(5%)、颅内感染(7.5%)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