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域体细胞在肺腺癌患者中突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和检测64例肺腺癌石蜡包埋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况,采用PCR和序列分析技术进行EGFR基因18、19和21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64例PAC患者中有16例(25%)酪氨酸激酶域存在体细胞突变。其中2例(3.1%)为18外显子,7例(10.93%)为19外显子,7例(10.93%)为21外显子。结论:肺腺癌(PA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19、21外显子突变,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9、21号外显子(exon19、21)的突变率、突变类型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从90例可手术的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中提取DNA,扩增EGFR基因的19和21号外显子基因片段,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进行DNA测序和分析。结果90例NSCLC患者中检测到29例(32.2%)有EGFR基因的经典突变。29例突变中包括16例(55.2%)发生于exon 19上的缺失突变,13例(44.8%)发生于exon 21上的替代突变。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鳞癌[13/34(38.2%),(9/10)90.0%与7/46(15.2%),P〈0.001];非吸烟者的突变率高于吸烟者[18/36(50.0%)与11/54(20.4%).P〈0.001];女性突变率也高于男性[15/25(60.0%)与14/65(21.5%).P〈0.01];而突变率与患者年龄及分期无关(P均〉0.05]。另外,47例(52.2%)患者存在同义突变S749S(A 2244 G)。鳞癌患者突变率高于腺癌或支气管肺泡癌(P〈0.05),而其突变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况、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NSCLC患者EGFR的突变率较高,总突变率为3212%。腺癌(尤其是细支气管肺泡癌)、不吸烟及女性患者是预测突变的四个重要因素。发现同义突变,并且与患者病理类型有关,在鳞癌中多见,与其他因素无关,并探讨其遗传生物学效应,初步猜测可能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314例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性别、临床分期、吸烟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31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s)EGFR外显子19和21的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314例中共检测出120例(38.2%)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和吸烟史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中国人NSCLCs的EGFR突变率较高,在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蓉  陈劼  孙怡  李惠  赖仁胜 《海南医学》2014,(10):1405-1408
目的:探讨中国人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了416例肺癌肿瘤细胞标本EGFR基因第18、19、21外显子,并检测了其中11例EGFR第20外显子区域。23例肺癌患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6例肿瘤标本中共发现118例(28.37%)EGFR基因突变,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占46.09%,21外显子点突变占42.19%,并发现了4例EGFR第20外显子区域突变(4/11)。23例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均未发现突变。肺腺癌的突变率为32.52%,比鳞癌(12.96%)(P=0.004)、其他类型癌(13.89%)(P=0.02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患者中(36.72%)所占比例比男性患者高(22.18%)(P=0.001)。结论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高,提示可能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及EGFR-TKI的治疗效果。方法:从94例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EGFR基因突变可评估患者采用TKI口服治疗(吉非替尼250mg/d、厄洛替尼150mg/d),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94例患者中39例(41.5%)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27例外显子19突变.2例外显子20突变,9例外显子21突变、1例外显子18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56.1%vs30.2%.P〈0.05);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48%/)815.8%,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50.8%vs20.7%,P〈0.05)。16例患者口服TKI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31.2%,疾病控制率为75.0%,截至随访结束,仍有14例患者生存,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3l±4.44)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应用TKI治疗晚期NSCL C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HRM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EGFR、KRAS基因突变用于指导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常规提取DNA,HRM方法检测KRAS基因第2外显子、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胸水标本与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KRAS、EGFR突变率差异.[结果]胸水标本36例中,2例(5.6%)KRAS突变,10例(27.8%) EGFR突变(其中EGFR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各5例).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KRAS和EGFR突变率分别为5.8%和36.3%.KRAS和EGFR突变率在胸水标本与前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难以获得肺癌组织标本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应用HRM方法检测胸水标本筛查KRAS、EGFR基因突变,指导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应用.  相似文献   

7.
韩宝惠  陈华军 《循证医学》2008,8(4):213-215
3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及21外显子的点突变(L858R)约占酪氨酸激酶区突变的90%。含有这些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的敏感性超过75%。不幸的是,这些对TKI治疗有反应的患者最终都会产生继发耐药。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肺组织或胸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期为肺癌患者选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中晚期NSCLC 患者118例,采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 ARMS )-qPCR方法,对不同途径获取的肺组织或胸水细胞块进行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测定。结果(1)118例晚期NSCLC患者, EGFR基因突变者45例,突变率为38.1%,其中男性占44.4%,女性占55.6%;(2)不同途径采集的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不同,以手术切除和CT引导肺活检标本阳性率较高,胸水细胞块阳性率较低,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病期采集的胸水标本阳性率不同,随着肿瘤病情进展,阳性率有增高趋势,但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以19外显子缺失(占40.0%)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42.2%)比例较高,18外显子缺失(占8.9%)和20外显子缺失(占6.7%)相对较低,后两者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发现2例(4.4%)患者为19和21外显子同时突变,其余43例(95.6%)为单基因突变,未发现多基因突变的情况。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应尽可能作EGFR基因检测,以期为选择分子靶向( TKIs)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一内含子(CA)n[intron 1(CA)n]多态性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并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观察129例NSCLC患者生存情况,检测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EGFR基因intron 1(CA)n及19、21外显子突变。结果129例NSCLC患者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35例(27.1%),其中EGFR19外显子21例(16.3%),21外显子15例(11.6%)。EGFR intron 1(CA)n出现频率最多的等位基因为(CA)20(38.8%),其次为(CA)16(26.4%)。短(CA)n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特别是19外显子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21外显子突变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6与19外显子突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intron 1短(CA)n与长(CA)n NSCLC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第一内含子短(CA)n,特别是(CA)16重复序列可能是影响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CA)n多态性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原发灶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EGFR—TKIs(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应用增殖阻遏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突变分析253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组织病理类型、TNM临床分期以及伴有脑转移患者的脑转移灶数量、确诊肺癌至诊断脑转移时间(brain metastasis time from diagnosis of lungcancer,BMT)和颅外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x。检验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53例初治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42.3%(107/253),其中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比例分别为70.1%(75/107)、39.1%(32/107),而EGFR基因20外显子TKIs耐药型突变率0.8%(2/253)。女性、无吸烟史、腺癌的肺原发灶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有吸烟史、非腺癌患者,分别为70.2%(66/94)VS25.8%(41/61)、60.9%(81/133)VS18.1%(19/105)和50.0%(103/206)vs8.5%(4/4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初治NSCLC患者肺原发灶存在较高(42.3%)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变显著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30例结肠癌中的过表达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标本中EGFR,PDGFRA和VEGFR2表达情况,PCR-SSCP检测标本中EGFR(外显子18-21)和PDGFRA(外显子12、14和18)的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收集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43.3%(13/30),但是EGFR热点区域(外显子18-21)未检测到激活突变。而在17例患者(56.7%)中检测到EGFR外显子20的密码子787(Q787Q)的一处无义碱基替换(CAG>CAA)。PDGFRA在所有恶性细胞中阳性表达,热点区域也未发现激活突变,但是9例标本中的12号外显子的密码子567发生CCA>CCG无义突变;4例标本中的18号外显子的密码子824发生GTC>GTT无义突变。在2例标本中还发现,14号内含子有两处碱基改变IVS14+3G>A和IVS14+49G>A,4例标本中的18号内含子存在IVS18-50insA改变。有22例(73.3%)中VEGFR2阳性表达,且VEGFR2表达与肿瘤未转移呈正相关(P =0.038)。结论  结肠癌中虽然EGFR和PDGFRA过表达,但是未检测到激活突变,而VEGR2也在结肠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未发生转移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未来结肠癌治疗提供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8、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石蜡包埋标本,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GFR外显子18、19、21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GFR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90例肺腺癌组织中未检测到18外显子突变;检测到19外显子突变11例(12.2%),其中碱基缺失突变10例,包括2 235核苷酸到2 249核苷酸缺失3例,2 240核苷酸到2 248核苷酸缺失1例,2 240核苷酸到2 253核苷酸缺失2例,2 240核苷酸到2 257核苷酸缺失3例,1例同时检测到2 240核苷酸到2 248核苷酸和2 251核苷酸到2 262核苷酸2个片段碱基的缺失,另1例为P741L错义突变;21外显子突变18例(20.0%),表现为碱基的替换突变,其中14例为L858R,L858M、A722V、K875R、Q787Q各1例。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之间比较,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肿瘤组织中EGFR外显子突变热点集中在19、21外显子,不同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和类型不同;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原发性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荧光PCR法对59 例(维吾尔族15例,汉族44例)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同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维吾尔族低于汉族,分别为20%(3/15)和54.5%(24/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维吾尔族2例,汉族9例,外显子21L858R突变维吾尔族1例,汉族12例,外显子18G719X突变汉族2例,外显子21L861Q突变汉族1例。在病理组织学类型上,腺泡状为主型腺癌EGFR突变率为71%(22/31),高于实性为主型EGFR突变率6.7%(1/15)和黏液腺癌EGFR突变率20%(1/5)。EGFR基因突变与维吾尔族或汉族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吸烟指数及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原发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在维吾尔族与汉族有不同,可能反映民族遗传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高 中分化腺癌,或以腺泡状为主型多见。  相似文献   

14.
Yin XW  Jiang XT  Yuan YT  Du Y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08-181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107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外显子18~21突变,分析基因突变对患者肿瘤生长、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7例患者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者30例(28.0%),其中外显子18突变1例,外显子19突变8例,外显子21突变20例,外显子18和19多重(3个)突变1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肿瘤生长速度的M(Q1~3)为0.42(0.17-1.04)mm/d,明显快于基因正常患者[0.21(0.19~1.00)mm/d,P<0.05];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肺外器官转移发生率与基因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和基因正常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8.2±8.9)和(25.5±7.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47.7%、46.9%和72.2%、57.3%、56.3%,Log-rank检验显示两者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可以促进NSCLC生长,但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吉非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94例NSCLC患者,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法检测血液中EGFR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及突变丰度,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OS),分析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FS、OS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59例(62.77%),EGFR21外显子突变35例(37.23%),其中突变高丰度48例,突变低丰度46例;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等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 高丰度组疾病控制率89.58%高于低丰度组63.04%(P<0.05);高丰度组中位PFS(15.98±3.24)个月高于低丰度组(12.06±2.87)个月(P<0.05);高丰度组OS 64.58%高于低丰度组OS 39.13%(P<0.05)。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的高低与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低丰度患者相比,EGFR基因突变高丰度的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吉非替尼疗效,PFS和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mRNA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法及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检测30例病理分期为ⅢA-N2期的NSCLC组织TYMSmRNA表达及EGFR基因19号及21号外显子突变状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TYMS mRNA低表达14例(46.7%),中偏低表达7例(23.3%),中表达7例(23.3%),中偏高表达0例,高表达2例(6.7%);12例检出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其中6例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6例为21外显子置换突变.TYMS mRNA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相关,EGFR突变多发生在TYMS mRNA较低表达水平的患者肿瘤组织中(Z=-2.604,P=0.009).结论 NSCLC组织中TYMS mRNA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可为今后临床中针对不同条件的患者相关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