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血脂药物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有报道指出 ,调血脂药物他汀类、烟酸、贝特类等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病 ,甚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本文对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及其与调血脂药的关系 ,调血脂药引发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 ,以及主要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因素 ,进行了综述讨论 ,以便加深认识 ,防止此类病症的发生 ,为开发有效而安全的调血脂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洁  柴健 《天津药学》2008,20(1):27-2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最多 (占56.25%);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65.63%).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29):4082-4086
目的:研究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RM)发生的因素与规律,以期避免或减少药源性RM的发生。方法:检索、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5年1月-2014年6月)所有药物所致RM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情况和RM的临床表现、出现时间、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药源性RM185例,61岁及以上者占57.8%,78.9%由调脂药引起,其中他汀类占55.7%。74.1%于用药后1月内发生,86.6%的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有4.9%死亡。结论:高龄、合并多脏器疾病、不合理的联合或超剂量用药均为致RM的高危因素。药物治疗应注重个体化,精简用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RM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他汀”、“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VIP 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 篇文献,合计59 例患者.他汀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70 岁以上患者.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发病率最高,共35例(59.32%).用药至发病最短时间为12 h,最长超过10 年,多数累计用药时间大于1 年.经过对症治疗后,45 例痊愈,11 例好转,3 例死亡.结论:密切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合并用其他调脂药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易出现肾功能损害,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应立即停药,给予血液净化、碱化尿液、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1月~2009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文献231篇,共30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6.62%;用药后2~5d内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3.44%;左氧氟沙星致ADR的例数最多,占1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常见,占30.43%,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0.58%,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死亡(6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调血脂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9-2011年调血脂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金额连续3年占年总用药金额的95.00%以上。其中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片的用药金额、DDDs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59%,85.69%;洛伐他汀胶囊(俊宁)的用药金额、DDDs则逐年下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91%和-37.59%;辛伐他汀分散片(辛可)DDDs年平均增长率为-25.12%。结论:该院近3年来的调血脂药应用稳定,使用合理,他汀类药物在该院调血脂药的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年1月~2009年8月)药物所致RM的病例。结果:药物所致RM159例,口服给药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起RM,有131人占总数的82.39%。发生于用药2个月内RM的有48例,占54.55%。常见药物有26种,按发生例数排序前4位的药物有:调节血脂药58例(占36.48%)排在首位,其中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有49例。其次是乙醇32例(占20.13%)、有机磷农药30例(占18.87%)、阿片类药其中海洛因15例(占9.43%)。结论:许多常用药物均可引起RM,使其发病率日益增多,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可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9.
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丽  罗小年  王传跃 《中国药房》2010,(10):883-885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1日共77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734例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共涉及药物治疗方案30种;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者676例(87.8%),利培酮190例(24.7%)、喹硫平144例(18.7%)、奥氮平123例(16.0%)分列前3位;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苯二氮类药及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降糖药、调血脂药联用比例较高。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其单一用药占临床治疗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调查我院调血脂药品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收集我院2004~2006年数据库内的调血脂药消耗数据,用Excel对药品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3年来,我院所用的调血脂药以他汀类药物最多,占用药频度的93.42%,国产的辛伐他汀(辛可)是所有药品中增长最快的,增幅达到829%.调脂药的用量及消耗金额呈逐渐上升趋势,2004~2006年总体增长227%;以辛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占据了调血脂药物绝大部分市场,第二大贝特类的药物使用频度占5.72%.我院调脂药使用情况整体上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Etiology and frequency of rhabdomyolys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lack C  Jick H 《Pharmacotherapy》2002,22(12):1524-1526
STUDY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eti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rhabdomyolysis in the United Kingdom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GPRD), an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rhabdomyolysis in general and that associated with lipid-lowering agents in particular. DESIG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ETTING: The GPRD. PATIENTS: A bas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aged 20-75 years. Interventi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 computer-recorded code for acute myositis or myoglobinuria, or with "rhabdo" recorded in free text comments were reviewed for evidence of rhabdomyolysis.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among the base population also was calculated.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We identified 25 patients with rhabdomyolysis among 2.5 million in the base population between 1990 and 1999. Seven cases (28%) occurred after a drug overdose and 5 (20%) after septicemia. Among the 2935 concurrent users of statin and fibrate agents, one developed rhabdomyolysis. CONCLUSION: Only 25 patients out of 2.5 million were found to have rhabdomyolysis. Of those, only one patient was taking a statin and fibrate concurrently, out of almost 3000 concurrent users. The free-text comments field in the GPRD help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rhabdomyoly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托伐他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至2012年所有中文文献。阅读、筛选所有描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报道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文献53篇,收集病例53例。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8倍,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60岁以上占52.83%。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以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3.40%和32.08%,临床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肌痛、关节痛及横纹肌溶解症。88.69%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d内,特别是用药后1周内。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一般转归良好,但在高龄患者中,横纹肌溶解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阿托找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相关联,在高龄人群中其不良反应可产生致命后果。开始用药后30d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并进行生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骨肽注射剂致不良反应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槐芾  陈茂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70-3071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4~2010年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21例(52.5%),其中过敏性休克10例(25.0%).关节疼痛6例(15.0%),单纯药物热2例(5.0%),血尿2例(5.0%),高血钙l例.结论:根据骨肽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观察病例为作者2005年1月—2006年11月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他病例系从国内2004—2006年底的依达拉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结果:作者所观察的病例中共1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转氨酶升高;国内文献资料中共检索到150例依达拉奉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见的亦是轻度转氨酶升高和皮疹。结论:轻度转氨酶升高和皮疹是依达拉奉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作用机制、用药剂量和过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托珠单抗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托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51例,患者年龄分布以51~80岁年龄段较多(36例,70.6%);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2个月内(41例,80.4%);托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1.6%)和胃肠道损害(11例,21.6%)较多;49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ADRs好转后9例(17.7%)再次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出现与之前相同的ADR。10例(19.6%)在ADRs好转或痊愈后重新恢复托珠单抗治疗未出现ADR。用药后重点监测时间段为3个月。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慎重评估患者相关的利益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实际情况,以防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损伤。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需要开展药物警戒调查阐明托珠单抗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布比卡因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布比卡因”、“不良反应”等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万方数据库文献,截至2013年12月共检索到涉及布比卡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56例,对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多在用药10 min内发生。其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等。结论 布比卡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国内说明书存在不良反应信息提示不足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对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 《中国药房》2010,(22):2093-2095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2010年1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共计121篇文献154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ADR在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较高(占36.36%),多发生于用药后10min内(占33.77%)。临床表现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表现复杂,以变态反应为主(占42.21%)。11例死亡病例中,有9例死于过敏或过敏性休克,并且都在1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ADR,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