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下肢缺血是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表现,若由动脉硬化所致常可采用手术治疗,它在诊断、治疗上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截然不同。本文对近4年多来治疗的55例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自1981年9月至198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心肺血管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共收治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病人55例。均经病理或动脉造影证实。男性49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8.2∶1,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出近8倍。伴糖尿病者12例,占21.8%,年龄分布如表1,以51~60岁最为常见,计26例,几乎占全组的一半(47.3%)。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预激综合征 (WPW )的效果。方法  1992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手术治疗WPW 2 6 (男 14、女 12 )例 ,其中 2 2例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WPW为B型 18例、A型 8例 ,2 6例共有 2 8条附加旁道 (2例双旁道 ) ,其中位于右心室游离壁 13条、后间隔 7条、左心室游离壁 5条和前间隔 3条。术前曾行射频消融失败 12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切割附加旁道或加局部冷冻 ,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 附加旁路即刻切割成功 2 8条 (10 0 % )。术后早期复发 2例 (8 3% ) ,予射频消融治愈 ;2例残留Delta预激波 ,但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早期死亡 1例(3 8% )。 2 4例 (96 0 % )术后长期随访 1个月~ 9年 ,平均 (4 13± 2 6 4 )年 ,无复发和晚期死亡。结论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术前或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附加旁路部位和数量 ,熟悉附加旁路的解剖特点和掌握手术切割技巧是取得WPW外科治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冠脉旁路手术适应于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梗阻 ,病人有心绞痛及远近期心肌梗死(MI)史。我院自 1998年 9月~ 1999年12月共行冠脉搭桥术 3 8例 ,其中 18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并心律失常 ,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 18例 ,其中女 4例 ,男 14例 ,年龄 40~ 74(平均 61)岁。术前诊断冠心病伴不稳定性心绞痛 13例 ,冠心病并室壁瘤 1例 ,冠心病伴新近期MI2例 ,冠心病伴陈旧性MI 2例。术后均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 ,低血压状态持续时间在术后 4~ 10h ,收缩压 5 0~ 70mmHg( 6.7~ 10KP…  相似文献   

4.
下肢多平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是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经典的动脉旁路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远端流出道不佳或伴有严重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不适合行创伤较大的动脉旁路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因而丧失治疗机会而被截肢,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腔内介入治疗与腔外手术相结合已成为新的研究发展方向。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1月,应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老年人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现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的95条肢体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动脉旁路移植术76条下肢,占80%。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支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23.2%)和腘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术(21.0%);15例患者16条下肢截肢处理,占16.8%;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例3条患肢,占3.1%。结果 75例91条下肢的移植血管在出院时均保持通畅,通畅率为100%;3例(4条下肢)于术后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手术成功率为96.2%。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86~1.12,平均0.94。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3例患者,均达到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出院时足部创面愈合率39.2%。结论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可以通过外科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适当平面的截肢等方法而获得较好的疗效,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对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18例完成ECMO脱机并顺利出院(43.9%),另23例患者病情危重,在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或脱机后循环衰竭死亡(56.1%),全体患者发生重度下肢缺血者18例(43.9%)。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显著的下肢缺血表现(11.1%),但在ECMO脱机拔管后缺血情况均得以恢复(100%)。围手术期死亡的23例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循环衰竭时间长且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16例患者出现了重度下肢缺血表现(69.6%),其中2例(12.5%)ECMO脱机者在动脉插管拔除后末梢血运得到改善,但因脱机后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后发生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应优先评估、积极干预双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旨在优化ECMO插管方式的选择。经股动脉插管ECMO建立后,应严密监测肢体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从而降低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CMO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初始向量 (δ波 ) ,近年来 ,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1- 5] ,但终末向量变化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显性预激综合征RFCA术前、术后心电图 ,观察术前QRSV1呈rSr′型在预激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7年 1月— 2 0 0 4年 1月经RFCA成功根治、临床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电生理资料完整的显性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 12 9例。年龄 6~ 74岁 ,平均 (38.4 7± 15 .30 )岁 ,其中男 81例 ,女 4 8例。旁路部位 :左前壁 (LA ,距冠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 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和 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间 15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治疗结果 ,将 15 8例分为OPCAB和CCABG两组。OPCAB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旁路移植 ;CCABG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旁路移植。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OPCAB组 2 .2支 /例 ,CCABG组 3.6支 /例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数分别为 2 .1与 3.4支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 ,术后OPCAB组无死亡 ,CCABG组死亡 4例。神经精神并发症OPCAB组 2 .6 % (2 /76 )、CCABG组 6 .1% (5 /82 )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13个月 ,OPCAB组 3例复发心绞痛 (4.0 % ) ,CCABG组 4例复发心绞痛 (4.9% ) ,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OPCAB安全可行 ,疗效确实 ,与CCABG相比 ,有一定优势 ,但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心脏直视手术59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介绍老年人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59例老年人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6例,均为多支病变,5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单纯瓣膜手术18例;瓣膜置换同时CABG3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及左心室腔内异物取出术各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例,Ⅲ级38例,Ⅳ级18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2例,存活5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死亡1例,其余56例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改善,Ⅰ级24例,Ⅱ级30例,Ⅲ级2例。结论年龄并非心脏直视手术的禁忌证,经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17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诊断标准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98年 2月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 175例 ,其中男性 80例 ,女性 95例 ,年龄 12~ 6 6岁 ,术前心功能Ⅲ级 40例 ,Ⅳ级 135例。二尖瓣置换 111例 ,其中 40例为再次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 2例 ,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6 2例。全组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 32例 ,左房血栓清除 17例 ,左房成形12例 ,冠状动脉搭桥、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 1例。结果 :早期死亡 10例(5 6 % )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室颤为最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 ,适当选择手术时机 ,合理纠正病变 ,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治疗体会,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收治的27例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血管转流效果及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胭动脉搏动,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且10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O%;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3.3%。结论 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 1例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成功 ,讨论其临床方法及意义。方法 :于左胸壁造 3个小窗孔 ,分别置入胸腔镜、电灼和特制组织钳 ,在自动胸腔镜引导下行IMA游离、切取。医生一边注视显视屏上经过放大的三维图像 ,一边用手进行操纵。无须胸骨劈开游离IMA。在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 ,仅在胸骨旁作一小开胸切口 ,不用心肺机辅助 ,完成IMA与靶血管吻合。结果 :术后病人反应轻微 ,于当日晚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 12h服用阿斯匹林。第二天下床活动。随访 6个月 ,近期结果良好。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 ,此种微创心脏手术对治疗单独左前降支阻塞患者结果良好 ,其将成为除PTCA外 ,另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7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连续 12 6例 70岁以上的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资料 ,其中多支病变占 89 7%。 193处靶病变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切割球囊扩张和旋磨 ,其中复杂病变占 86 5 %。结果 :病例成功率 95 2 % ,病变成功率93 3%。其中 33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 10 0 %。慢性闭塞病变 2 1处 ,成功率81 0 %。 11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术 (占 88 9% )。术前靶血管平均狭窄 (85 6± 11 3) % ,术后平均残余狭窄 (5 2± 6 1) %。严重并发症率 4 0 % ,其中死亡率 2 4 %。 1例 (0 8% )行紧急冠脉架桥术 ;1例(0 8% )Q波心梗。急性闭塞 5例 (4 0 % ) ,心包填塞 1例 (0 8% ) ;5例 (4 0 % )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 ,1例(0 8% )病人发生脑出血。结论 :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ombined off-pump bypass graftin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ybrid procedures) is supposed to be beneficial for high-risk patients. We developed a novel perfusion catheter to facilitate these hybrid interventions. METHODS: First, we tested coagulatory activation in vitro. Afterwards, 6 landrace pigs underwent active coronary perfusion of the LAD. In a second study, 15 pigs underwent off-pump bypass surgery (LIMA to LAD grafting) and the catheter was used to prov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prevent bleeding at the site of the coronary anastomosis. RESULTS: In the in vitro perfusion studies, no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or clotting occurred. Active coronary perfusion was feasible without signs of regional myocardial ischemia or coagulation over a 50-minute period. During off-pump bypass surgery, the catheter prevented bleeding in the operation field and facilitated the surgical procedure. CONCLUSION: The new perfusion catheter can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of off-pump bypass surgery by preventing bleeding in the operation field, maintain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allowing direct angiographic control of the anastomosis. Therefore, this new technique could be an important tool to facilitate hybrid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7.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病人外科手术治疗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 :4 6例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依据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MVV ,% )分为 2组 :第一组 ,MVV≤ 5 0 % 2 2例 ,第二组为对照组 :MVV >5 0 % 2 4例 ;第一组再分 2组 :1组MVV <4 0 % 3例 ,其中 2例术前FEV1 FVC <4 5 % ,1例FEV1 FVC >4 5 % ;2组 :MVV 4 0 %~ 5 0 % 19例 ,FEV1 FVC均 >4 5 %。第一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比研究 1组、2组患者及对照组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无手术死亡 ;1组中 2例 (FEV1 FVC <4 5 % )同时发生呼吸衰竭及心房颤动 ;2组中 4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 ,无呼吸衰竭 ;对照组中 5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 ,无呼吸衰竭。结论 :由于手术技术提高和术后呼吸机的应用 ,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征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对 2 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Cabrol手术 10例 ,Bentall手术 7例 ,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搭桥转流手术 6例 ,升主动脉与双髂总动脉搭桥转流结合动脉内膜开窗手术 1例 ,升主动脉夹层缝闭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1例。结果 :2 4例生存 ,1例Bentall手术左冠状动脉吻合口出血而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人 ,手术中当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缝合于人工血管有困难时 ,采用Cabrol手术 ,使吻合口无张力而且对合严密 ,避免了冠状动脉开口周围内膜撕脱和吻合口漏血。对于DeBakeyⅢ型的病人 ,采用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或双髂总动脉搭桥转流术结合动脉内膜开窗术 ,治疗效果满意。对于手术中无法止血的主动脉漏血和左心室漏血 ,采用瘤袋或自体心包包裹漏血区 ,然后与右心房进行搭桥吻合 ,将漏血引入右心房而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ND HYPOTHESIS: Lower extremity symptoms accompanying dissecting hematomas of the aorta are well described. Isolated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as the presenting syndrome of aortic dissection is rare and frequently misinterpreted so that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is delayed or missed, often with catastrophic result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it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 reinforce recognition of this life-threatening phenomenon. METHODS: After the first patient in our series presented with isolated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due to aortic dissection, a prospective search for similar presentations was undertaken over 2 years. We also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earch for all aortic dissections at our hospital for the past 10 years and a MEDLINE search for all reported aortic dissections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20 years, as well as for all reports of isolated ischemia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e to aortic dissection. RESULTS: Thre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ischemia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e to aortic dissection were found prospectively after the index case. Over 10 year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were diagnosed at our hospital. The MEDLINE search revealed 1,751 aortic dissections of which 10% had lower extremity symptoms. Only 10 cases of aortic dissection were reported as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with symptoms isolated to one or both lower extremities. Smoking, hypertension, male gender,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recent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ere common predisposing risk factors for this rare presentation. CONCLUSION: Symptomatic isolated ischemia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e to aortic dissection is rare and often missed. Awareness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ided by the acronym ILEAD, made it possible to suspect the true origin of this misleading syndrome.  相似文献   

20.
18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效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85例患的手术死亡率及其中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手术死亡率4.86%,全组患心绞痛症状在出现时均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在逐年上升。手术效果满意。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功能,EF值,心肌缺血时间,有无合并症及其是否处理恰当以及再血管化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