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根症状获得改善;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随访3~12(7.8±0.3)个月,植骨完全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持续颅骨牵引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应以前路手术为基础,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治疗目的 ;对于术前不能复位的患者,应首先应用后路手术解除后路阻碍复位因素,协助前路手术时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给予单纯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5±0.56)分和(1.72±0.3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86±1.05)分和(4.8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DI评分分别为(26.31±6.10)分和(17.26±5.3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33±16.25)分和(52.03±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1.55±1.65)分和(12.82±2.3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39±1.02)分和(6.0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N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12±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未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分为前路组40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0例,比较各组骨折脱位复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改善,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覃刚  韦阁  林龙宝  莫海龙 《吉林医学》2013,34(14):2667-2668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首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3.36±3.51)分,术后改善率为63.92%;对照组术后JOA评分为(9.24±1.32)分,术后改善率为33.61%;两组比较,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符合手术标准,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保护脊髓和术后骨性融合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枕骨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术式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72013年12月,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枕骨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术式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6岁,病程256岁,平均36.6岁,病程24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术前评分54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术前评分511分,平均(7.91±1.97)分。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高位脊髓压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1分,平均(7.91±1.97)分。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高位脊髓压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患者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948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患者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916分,平均(12.45±1.86)分,平均改善率47.60%。结论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手术安全,减压充分,复位良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与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颈前路常规复位治疗)和观察组(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各45例。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完全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治疗,可有效促进颈椎活动恢复,缓解疼痛,降低疼痛发生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一期后路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一期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3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14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设为A组,17例患者接受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改善率等。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290.01±102.20)ml,手术时间为(4.12±1.08)h;B组术中出血量为(494.16±262.21)ml,手术时间为(4.95±1.37)h。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 a的JOA改善率为(0.66±0.11)%和(0.76±0.12)%,B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 a的JOA改善率为(0.70±0.12)%和(0.80±0.10)%。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 a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与一期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均可解除来自椎管前与椎管后方的压迫,恢复损伤节段稳定,且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复查X线片提示损伤节段固定稳定,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和断裂;植骨于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4个级别。结论:在手术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有着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的情况下,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复位、保护脊髓及术后骨性融合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均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ORION钢板内固定,按神经系统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于手术前、术后进行分级评定。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14.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椎体高度稳定性良好,植骨术后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左右。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经前路手术治疗、复位。神经功能的改善及稳定性的重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患者93例,其中男57例,女36例;年龄29~82岁,平均(53. 7±11.9)岁。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与单纯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受伤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同时根据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对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9个月。治疗组入院时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为10.25±3.43、28.13±4.52,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13.08±2.52、17.67±4.15,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14.38±3.36、12.53±3.59,末次随访分别为15.01±2.58、9.87±2.76;对照组入院时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为10.29±3.12、27.81±5.78,治疗后1个月分别为12.11±2.35、19.39±3.83,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13.05±3.07、15.91±4.75,末次随访分别为14.86±2.27、10.36±3.07。两组患者末次随访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均较受伤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虽然末次随访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复查随访时,治疗组较对照组脊髓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JOA评分的改善率对照组为(68.29±10.15)%,治疗组为(69.11±11.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优势,更有利于减轻继发性损害,有效保护神经组织,中西医协同治疗更快速有效恢复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西部地区县级基层医院开展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探索适合基层医院治疗颈椎复合性损伤的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基层人民服务。方法:通过选择本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锁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32例,采用先从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再从颈椎前路切开,切除后纵韧带,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安放生物膜保护脊髓,取相同大小和形状的自体髂骨块植入间隙内;安放内固定物。然后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和JOA评分、Frankel分级。结果: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和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层医院后前联合入路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30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6例,记录关节突关节复位所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定期随访,通过测量椎间隙高度及Lenke分级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手术前后ASI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根据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在24 h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8)min,术中出血量为(30±5)ml,切口均Ⅰ/甲愈合。于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CT,提示椎间隙高度维持稳定,植骨融合程度良好。ASIS分级除3例A级功能未改善外,其余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3个月JOA得分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 24 h内行颈前路手术能够尽早解除脊髓压迫,使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复位,恢复椎管容积,为脊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刚  孙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I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分析对32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探讨其发病机制、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7月32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围领制动、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等保守治疗14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固定、后路椎管扩大成形的手术治疗18例,随访6~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JOA17评分法进行评价,本组病例治疗前JOA评分:0~12分,平均5.2分,末次随访JOA评分:0~17分,平均11.5分,改善率为53.4%。结论成人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术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前路选择性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各25例。非手术治疗组给予常规颈椎外固定激素抗感染、甘露醇脱水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前路手术治疗组采用前路选择性手术治疗(ACDF、ACCF或其组合)。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周,前路手术治疗组的JOA评分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低于非手术治疗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较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病患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给予治疗,并结合患者特点在围手术期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结果 良好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18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在手术护理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恢复至D级以上,而6例完全性脊髓受损病患在治疗护理后其中3例上肢疼痛麻木缓解,3例肌力有所恢复.通过术前术后对比Frankel分级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疗效确切,个体化优质护理有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促进病患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 1998年7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46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新鲜损伤43例,陈旧性损伤3例,其中40例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症状均获得改善,36例完全恢复,7例残留手指麻木,3例颈椎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行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而不稳定性上颈椎骨折脱位应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早期手术治疗,尽早复位及固定并行融合手术,手术方式以前路手术为主,有小关节绞锁复位困难时要先后路解锁,再前路固定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