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脾切除术后病死率较高的凶险感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维护脾脏的正常功能,我们对30例需要进行脾切除的患者,包括脾外伤和脾功能亢进者,在行脾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脾移植,移植后的牌组织经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免疫学检查,逐渐增大并具有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自体脾移植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和随访,并与同期实施的31例单纯全脾切除病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脾移植术组除2例高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移植脾块溶解吸收外,其余各例术后行彩超随访检查显示移植脾组织均显象良好;全脾切除术组有3例术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经抢救脱险,而保脾组无一例发生OPSI;自体脾移植组与全脾切除术组比较,术后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免疫功能检测:全脾切除术组术后IgM值长期低于正常,而自体脾移植组术后IgM值有升高的趋势,但仍有脾功能不足。结论自体脾移植术可部分恢复脾脏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脾切除术的不足,对于无法行原位保脾术的脾损伤患者有相对的保脾价值,但对于高龄患者(年龄超过60岁者)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3.
胡重文 《微创医学》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术后因为免疫功能缺陷易引起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osoplencctomy Infection,OPSI),术后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尤以青少年多见.早在1952年,King等[1]首先报道脾切除术后并发暴发性感染(OPSI)的病例.在临床实践中,对损害性脾,如完全粉碎或脾蒂撕裂和非恶性肿瘤的病理脾,又如门脉高压致脾亢或寄生虫性脾大,地中海性贫血致脾肿大等.上述脾大均不能继续保持脾脏的功能,需实行脾切除术.对于这些脾切除的患者,为了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均可选用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我科自1995-2003年,共进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2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重文 《医学文选》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诚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482-483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对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83年——2000年接诊3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0例行脾片移植,8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临床观察,20例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38例均3周内治愈出院,随访3-5年疗效满意。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行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是预防术后免疫功能降低,防止术后及爆发性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体脾片移植在严重脾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方法是对Ⅳ级严重脾外伤,如脾门断裂或广泛撕裂伤时,行全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解剖及免疫学的研究深入,发现脾脏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抗肿瘤及影响血流变学等重要功能,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补救措施。我院自2000-2004年对严重脾破裂无法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施行了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韦国坚 《医学文选》2006,25(3):444-445
脾外伤在腹部损伤中极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随着对脾脏生理及免疫内分泌功能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脾切除后可导致凶险感染(OPSI)。近年来脾外伤的治疗已从全脾切除术逐步发展成了各种保脾手术和脾自体移植等。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治疗脾外伤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观察脾切除对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脾切除后大鼠血清淀粉 素含量,以APAAP法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并动态观察三种脾切除对移植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脾切除可减弱机体初级免疫应答,影响T细胞亚群,保留50%脾脏可保留部分脾功能;三种不同量脾切除对免疫耐受形成有协同作用,明显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平均达80天。结论:50%脾切除以抑制排斥反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脏是常遭受损伤的器官。单纯脾切除治疗脾破裂虽手术死亡率很低,但日后发生凶险的脾切除后感染的机会增加Ⅲ。故此,保留脾脏恢复脾功已属必要。为了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存活情况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情况,我们对79例脾外伤病人分别以单纯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作免疫功能观察和临床随访。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23-42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我院199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创伤性脾破裂98例患者,其中94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14例,脾部分切除术10例,全脾切除25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45例;4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除3例脾破裂患者因并严重复合伤,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外,余9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脾损伤伤情,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术中尽量保留器官,保留器官功能,不能保脾的伤者需行脾片移植术,以保证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儿童),而适当的保守疗法也是治疗脾创伤的一种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6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术,13例行脾动脉结扎 部分切除术,12例行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结果本组全部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提示: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者在移植部位可见脾组织回声波.结论对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或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即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脾破裂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全脾切除术后弥补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中海贫血(地贫)为遗传性疾病,不但引起血液系统损害,还导致心脏受损。目前除了基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主要是综合及辅助治疗。脾脏为异常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脾切除可减轻贫血症状,缓解病情发展。但因脾脏为免疫器官,有报道脾切除后易出现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小儿。本文复习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地贫脾切除患儿术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及与年龄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01~2009-01收治的7例脾囊肿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分别行BUS、CT、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诊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脾切除5例(其中1例保留了副脾,1例行脾片移植),行半脾及囊肿切除2例,7例全部治愈。结论脾囊肿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BUS及CT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分别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或脾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5.
熊进文  刘忠民  史勇  高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68-286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32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8例行修补缝合术,9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行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术。随访时间1a~3a。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结论对部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综合运用保脾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337例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影像学检查和剖腹探察术中所见的结果.调查了脾脏损伤类型和临床治疗方式抉择的关系。结果本组B超检查阳性率96.1%(324/337),漏诊率为3.9%(13/337)。5例出血量在1000ml以内者.超声误诊为包膜下血肿。CT检查阳性率96.9%(188/194),5例(3.1%)漏诊;5例CT检查阴性患者中.术中证实3例为包膜下血肿。46例非手术治疗,其中22例转为剖腹探察术,非手术治愈率为100%。284例脾切除术患者中.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外伤和脑外伤合并肝破裂、肾损伤复合伤。65例脾脏切除后脾片种植于大网膜者.无相关合并症发生。29例患者行脾修补术,其中l例术后仍持续创面出血.再次手术予以脾切除手术。手术治愈率为99.4%(311/313)。总治愈率99.4%(335/337)。结论影像学诊断可以为脾损伤提供辅助依据.根据损伤的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脾损伤确切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Splenic epidermoid cysts are relatively rare lesions traditionally treated by splenectomy. Concerns about 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sepsi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lenic preservation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cystic diseases of the splee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lenic segmental anatomy and advances in laparoscopic skills has made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a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splenic cysts while preserving splenic function.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a 30-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large epidermoid splenic cyst managed successfully by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fter operation and was asymptomatic on a follow-up of 1 year with no recurrence on ultrasonography and a normal platelet count.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is an acceptabl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nic cysts which locate in the pole of spleen. On the one hand, it cures the disease preserving the splenic tissue without risk of bleeding or recurr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reduces hospital stay and the patient recovery rapid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行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保脾手术治疗的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既往采用脾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率为9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住院时间(13.6±4.7)d、并发症发生率(7.5%)均小于对照组(21.4±6.9)d和25.0%。结论采用选择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脾保留手术治疗脾损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忠 《右江医学》2003,31(1):36-37
目的 :探讨脾保留手术在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手术入腹后探明脾损伤情况 ,分别采用凝固止血、脾破裂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等术式。结果 :全部治愈。 2 7例随访 3月~ 4年 ,免疫球蛋白和脾脏B超检测指标满意。结论 :掌握好保脾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手术方法 ,保脾手术在脾损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脾胃气化学说是张小萍禀承家学、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本文总结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如脾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之间的联系,结合传统中药人中黄与现代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认为中医以脾胃气化指导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