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57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91.5%,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1.5%,粘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2.8%,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90.9%.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痛苦,且内膜结构显示清晰,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海萍  莫可良  滕慧 《广西医学》2007,29(9):1339-1341
目的 评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阴道异常出血患者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后行诊刮病理活检,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分别为100%、87.5%、93.3%、91.6%和85.7%.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低或无明显血流显示,而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率高但血流阻力指数RI值明显降低(P<0.05),与病理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1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将所选取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检查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对照组则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检查。最后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结果类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34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子宫内膜增生16例,子宫内膜癌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4.1%、94.4%、87.5%、75.0%。总符合率为92.2%。对照组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35例,子宫内膜息肉31例,子宫内膜增生17例,子宫内膜癌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分别为82.9%、77.4%、7.06%、57.1%。总符合率为76.7%。经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总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了误诊、漏诊的情况,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7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93.8%,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2.6%,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73.3%,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92.3%。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痛苦,且内膜结构显示清晰,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腔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82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中超声诊断黏膜下肌瘤32例,诊断符合率96.88%;内膜息肉病变31例,诊断符合率93.55%;内膜单纯性增生12例,诊断符合率83.33%;子宫内膜癌7例,诊断符合率71.43%。其临床诊断符合率总体为91.46%。各种病变在彩色超声下均有其特征性的表现。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腔内病变具有独特的超声图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图像。结果6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1.3%,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85.7%,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90.6%,5例子宫内膜癌,均经病理证实。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结构清晰,患者无痛苦,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2例,均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8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子宫内膜病变74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9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黏膜下肌瘤13例和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超声检出子宫内膜增生符合率为92.31%(36/39),高于经腹超声检出的71.79(28/39)(χ~2=5.571,P=0.018);经阴道超声检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72.22%(13/18)、92.31%(12/13)和100%(4/4),略高于经腹超声检出的61.11%(11/18)、76.92%(10/13)和50.00%(2/4)(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中,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显示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吸收及黏膜下肌瘤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积液情况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宫腔积液情况略高于黏膜下肌瘤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腹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8.
李瑞苗 《吉林医学》2013,(29):6081-608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76例,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76例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符合,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雪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05-170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价值。方法:对11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76.5%、子宫内膜息肉73.3%、子宫黏膜下肌瘤62.5%、子宫内膜癌70.0%;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94.4%、子宫内膜息肉87.5%、子宫黏膜下肌瘤76.5%、子宫内膜癌83.3%;与病理结果对照,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符合率为70.7%(41/58),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7%(54/63),以上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P均<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虽然与病理检查仍有一定差距,但与经腹超声相比有着明显优势,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流信息.结果 53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病变48例(90.5%),误诊4例(7.5%).其中48例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过度增生16例,宫腔内残留物机化3例.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单、实用,为临床提供了较大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病变形态及血流状态,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4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其中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相符合19例,2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2例误诊为黏膜下肌瘤,1例误诊为宫腔积液。34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内膜增生,10例黏膜下肌瘤。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相对照发现:超声诊断中各有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各种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楠 《中外医疗》2014,(16):22-23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超声检测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阴道超声检测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该研究选取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为95.24%,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为88.24%,子宫内膜炎诊断符合率为93.33%,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0.00%,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71.43%。对比阴道超声检测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测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明清 《河北医学》2013,19(1):45-48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0例患者同时进行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0例患者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癌3例。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3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炎15例,子宫内膜癌3例。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癌3例。②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误诊率为27.5%;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具有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子宫内膜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郭东蔚 《吉林医学》2014,(15):11-12
目的:对比观察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分析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37例,均依次实施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等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相比经腹超声检查其诊断价值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玮  李健  郭桦 《右江医学》2004,32(3):205-207
目的 评价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经阴道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情况、血流状态、测量内膜厚度及病变处的阻力指数 ,对 63例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10 0 % ,其中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萎缩性内膜炎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 10 0 %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分别达到 83 .3 %和 81.8%。结论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高 ,特别是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汤传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28-629, 633
目的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疑似子宫切口妊娠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先行经腹彩超检查,再次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43例为切口妊娠,比较经腹彩超、经阴道彩超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果。结果对于切口妊娠,联合超声的敏感性为100.00%,分别高于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58.13%、95.34%(P < 0.01),对于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彩超检查联合经阴道彩超检查可以大幅提高切口妊娠的诊断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及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2例、非宫颈癌患者28例(癌前病变19例、正常宫颈9例),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阴道镜检查,以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宫颈癌61例、非宫颈癌29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769;阴道镜检出宫颈癌55例、非宫颈癌35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588;两者联合检出宫颈癌60例、非宫颈癌30例;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94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91.94%、特异度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0.00%;阴道镜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82.14%、诊断符合率为81.11%;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7.78%。宫颈癌患者PSV显著低于癌前病变与正常宫颈,RI显著高于癌前病变与正常宫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5.7%;RI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19,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67.9%。 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均具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联合诊断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癌前病变,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病灶血流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及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83-485
目的比较盆腔彩超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盆腔彩超及宫腔镜对6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确诊宫内病变32例,盆腔彩超确诊19例,两者符合率为59.4%.宫腔镜检查黏膜下子宫肌瘤与诊刮病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来说,彩超是筛选子宫内膜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宫腔镜是可靠的诊断方法,而金标准是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可先做盆腔彩超了解子宫及盆腔情况,再在宫腔镜下同时行诊刮术,做组织病理检查,此方法已成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0例同时做过阴道超声与MR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对其二维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与MR动态增强扫描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两者对发现内膜异常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分分别为96.66%和100%,而对于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则MR高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为51.72%和76.66%。结论: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子宫内膜癌病变情况做全面检查,简单易行,对发现内膜异常的敏感度较高;MR由于其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适用于超声检查难以定性的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