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肝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传统凝血试验比较。方法:选择118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另选择无肝胆疾患、无血液系统疾病、未使用干扰凝血的药物、肝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作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结果: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参数中R时间和K时间与INR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a角和G、MA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与INR负相关。结论: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肝硬化患者的INR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肺栓塞,需重视其危险因素并早期识别.肝素和华法林在特殊情况下可造成血栓.原因不明的血栓病例需警惕肿瘤.华法林半衰期较长,围手术期需用低分子量肝素来过渡.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  相似文献   

3.
传统凝血检测作为一种常用的检验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是其仅可针对凝血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或某些特定成分进行判断,无法动态监测凝血形成的全过程。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动态检测凝血-纤溶过程的分析处理方法,能够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有效地弥补传统凝血检测的缺陷和不足,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血栓弹力图在产科的应用有限,主要用于少数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研究证实,血栓弹力图在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等疾病中的作用优于传统凝血检测,能够准确预测凝血-纤溶风险,分析病情发展,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手术预后等,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0例重度先兆子痫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凝血象和血栓弹力图等15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1)重度先兆子痫者的血小板计数,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无明显影响。(2)因子Ⅷ:C和ⅧR:Ag活性均明显增高(P<0.01和<0.001),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增高,最高可达605mg/dl(P<0.001);血清FDP增高,唯3P试验均阴性。(3)自然全血法的血栓弹力图各时间值均显著缩短(P<0.001),代表凝血酶形成速度的α角明显增宽。以上结果均表明患者有高凝血状态,但因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分析凝血功能的一致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3—10月在该院脑病科、糖尿病科、骨科、外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63例,行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及全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TEG检测的凝血反应时间(R)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线性相关(r=0.229、0.249,P<0.05);凝血形成时间(K)、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和纤维蛋白原(FIB)呈线性相关(r=0.457、0.583、0.656,P<0.05);K、Angle、MA和血小板(Plt)呈线性相关(r=0.427、0.532、0.630,P<0.05).K、Angle、MA和FIB间存在一致性(Kappa=0.322、0.287、0.426,P<0.05);K、Angle、MA和血小板计数(Plt)间存在一致性(Kappa=0.378、0.207、0.351,P<0.05).结论 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四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致性较弱,且两种方法无法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凝血状态。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25例CVST患者,LMWH使用后4~6 h应用TEG检测抗凝后患者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功能状态。结果 1例凝血因子活性低; 20例凝血因子活性在正常范围,4例凝血因子活性高; 7例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14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4例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6例血小板功能减低,19例血小板功能在正常范围;本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症状。结论通过对CVST患者进行常规剂量抗凝达峰浓度时,TEG检测发现,大部分CVST患者凝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功能仍处于正常或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以图形表示血栓弹力变化的方法,根据出、凝血过程中血凝块的弹性变化所描记出的图像,可以动态地反映血凝块的形成到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进行全面评估。TEG的全面快速准确,在外科手术、指导临床输血及用药或某些血液、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差异。方法:选择临床医生申请进行TEG检测的住院患者72例,同时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项检测及血小板计数(PLTs),将所得TEG参数与常规凝血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两种方法指导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示凝血因子的各参数比较,R值与APTT、PT呈正相关(P0.05);表示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各参数比较,K值与FIB和PLTs呈负相关(P0.05),Angle、MA与FIB和PLTs均呈正相关(P0.05)。与常规凝血试验比较,TEG在指导临床用血中减少了输血率及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量(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更具有指导意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将两者相互结合,起到互补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PTE常为DVT的并发症。DVT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辦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79-82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生育期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值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t=2.403,7.050,1.024,0.308,0.168、P=0.017,0.000,0.307,0.758,0.867);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值中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11.408,7.553,15.925,4.059,15.292、P=0.000);观察组患者中,R值与APTT呈正相关、R值与DD呈负相关、K值与FIB、PLT均呈负相关、Angle角、MA值、CI值均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血小板计数存在相关性。监测血栓弹性成像有助于指导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观察重度子癎前期患者凝血功能中的意义及在监测围生期出血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度子癎前期孕妇58例分为重度子癎前期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44)和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n=14);以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TEG)、血常规及凝血试验检测。结果重度子癎前期组TEG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对照组及重度子癎前期组比较,α角减小,最大振幅(MA值)缩短、凝血综合指数(CI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EG中MA值和CI值均与血小板计数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TEG可作为一项监测重度子癎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况的有效指标,其血液呈低凝状态,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择期行瓣膜手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规凝血试验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分析患者TEG检测中R反应时间、K值、α角、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R时间与PT、INR、K值呈显著正相关,与α角呈显著负相关;K值与PT、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α、MA呈显著负相关;α角与PT、INR、APTT显著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PT、INR、APTT、TT延长,FIB降低,R时间延长,MA降低。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TEG指标与凝血试验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两者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作用。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4月至12月患者48例,前瞻性随机分为CABG组(n=28)和OPCAB组(n=20)。分别于肝素化前5 min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经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采用TEG及Platelet MappingTM系统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同时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血常规。记录术后出血量及同种异体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鱼精蛋白中和后相比肝素化前ACT、R值、K值及α角均无显著差异;但MA值、血小板抑制率(INHADP、INHAA)差异显著(P<0.05)。肝素化前两组患者的ACT值及TEG参数值相比无显著差异;鱼精蛋白中和后两组患者的R值、K值及α角相比差异不显著,但MA值、INHADP、INHAA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OPCAB组引流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CABG组(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受损是导致CABG凝血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与CABG相比,OPCAB有益于保护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异常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2 b干扰素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疗效.并评价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和MC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对31例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同时联合羟基脲,干扰素及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患者去除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①血小板去除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联合使用羟基脲/α-2b干扰素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较快和稳定的控制.②血小板去除治疗后,患者TEG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功能指标MA值明显降低,综合凝血指数CI值明显改善,R值,Anngle角没有明显改变.③血小板的功能指标MA值与血小板计数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去除治疗联合羟基脲/干扰素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显著,血栓弹力图监测ET患者的凝血功能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及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PCI术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每日1次,75 mg氯吡格雷,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及180 mg替格瑞洛口服,PCI术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每日1次,90 mg替格瑞洛,每日1次,经TEG观察2组患者术后花生四烯酸(AA)及腺苷二磷酸(ADP)途径下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最大波幅及角度等TEG参数值及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AA及ADP途径下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波幅低于对照组,角度小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G监测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其可监测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利于临床监测结果指导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调节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在TEG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凝血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主要参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TEG组术后R、K值明显降低(P<0.01);Plt、α角、MA、CI、FIB值均显著增大(P< 0.01).输注血小板29例(47.5%),输注冷沉淀17例(27.9%),联合输注6例(9.8%).术后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lt、FIB值显著增大(P<0.01).术后PT、PTA、INR、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23例,占46.0%,输注冷沉淀6例,占12.0%,联合输注6例,占12.0%.2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TEG组AST降低,ALB升高(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TEG相比常规凝血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TEG证实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再平衡现象.TEG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和指导调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方法86例毒蛇咬伤患者,50例正常对照,均作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TEG检测。结果绝大多数(74/86)毒蛇咬伤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R值7.7±1.9,K值6.8±4.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α角38.8±16.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Ma值38.2±16.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窄(P〈0.01),CI值-7.4±5.2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结论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临床可根据TEG的变化诊断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40例院行PCI治疗且术后均采用TE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监制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80例急性心梗组(AMI)、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在PCI术实行TEG检测方案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结果 UAP组和SAP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I组的值要高(P0.05);SAP组的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比UAP组和AMI组明显要低(P0.05);AMI、UAP和SAP组3组间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D-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反应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明显比AMI和UAP组时间长(P0.05),SAP组的最大振幅和角度明显比AMI和UAP组要低(P0.05);240例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8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引诱的血小板抑制率比抗血小板反应正常(151例)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TEG表示中AMI和UAP组患者的血凝形态比SAP组患者要高,说明TEG能够作为冠心病术后引导抗凝治疗和疾病发展情况的检测,且更加适用于AMI和UAP组,其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高对氯吡格雷敏感度低会增高患者的缺血发生率,依据TEG能有有效的检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指导临床上的降低Fbg的治疗,进而减少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APL患者初治时与完全缓解时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的TEG相比较。结果23例初治APL患者中有22例(95.65%)的TEG表现为低凝图像,R、K明显延长,Angle、MA、G及CI明显变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后相比亦差异显著(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有相关性,K时间与PT呈正相关;Angle角与PT相关,与Fbg呈负相关;MA及G与PT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CI与肌负相关。结论APL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其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APL患者的PT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70例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术后应用TEG检测凝血功能与否,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凝血指标监测+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EG态监测与对症护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凝血指标与TEG均显示观察组凝血功能的高凝状态逆转,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4%,对照组为25.71%(P0.05)。结论 TEG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护理,可有效监测其凝血功能变化,对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