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不同临床阶段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6例MM(其中新诊断1例,难治/复发1例)和7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骨髓穿刺,采骨髓5ml,以肝素抗凝,分离血浆.对于新诊断的MM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积极治疗后,再次进行骨髓穿刺.应用ELISA法测定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IL-6、VEGF、bFGF、MMp-2、MMP-9)的浓度.结果 新诊断MM患者与复发/难治患者的骨髓血管新生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患者与MGUS;MGUS患者除MMP-9低于缓解患者外,其余细胞因子水平与缓解患者无明显差异.新诊断MM患者经治疗后,有效者骨髓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下降.结论 促血管新生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管新生或拮抗血管新生因子可以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2.
刘健 《华夏医学》2012,25(3):460-463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在已存在的血管网基础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微血管的过程[1]。尽管许多早期研究是基于实体瘤而施行的,血管新生同样在血液病恶性肿瘤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同临床阶段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的水平,分析血管新生因子与酶在病情演变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6例MM患者和14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骨髓穿刺。应用ABC-ELISA法测定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IL-6、VEGF、bFGF、MMP-2、MMP-9)的水平。结果新诊断MM患者与复发/难治MM患者的骨髓血管新生因子与酶水平无明显差异,均高于缓解患者与MGUS;MGUS患者除MMP-9低于缓解MM患者外,其余细胞因子与酶水平与缓解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水平与其病情正相关,测定血管新生因子与酶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到新生血管在肿瘤的发生、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Folkman等发现,肿瘤的发展有赖于肿瘤血管网生成,并证实如没有血管的供应,肿瘤的体积就不可能超过几立方毫米。Hanaham等B0提出了“血管形成开关平衡假说”:即新生血管的启动是由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的比例决定。已知的血管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血小板源性内皮生长因子(PDGF)等。其中VEGF是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转移常表现为血管新生依赖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作为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 ,可以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促进新生血管生长。近年来 ,有关研究证实VEGF在血液系统的多发性骨髓瘤 (MM )中高表达 ,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增殖、凋亡及共培养体系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检测有效浓度的内皮抑素对HUVEC和KM3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建立HUVEC和KM3的隔离共培养和混合共培养体系,检测共培养体系中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作用后对于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检测经内皮抑素作用后对混合共培养、隔离共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持续作用72 h,对HUVEC具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在50-200 ng/m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而对KM3细胞未见明显作用;有效浓度的内皮抑素(100、200 ng/ml)可诱导HUVEC凋亡,而对KM3未见明显作用;共培养体系中,内皮抑素可抑制HUVEC的管状结构形成;经不同浓度内皮抑素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分泌量减少。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HU-VEC的增殖;诱导HUVEC的凋亡;通过血管内皮抑制骨髓瘤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抑制VEGF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技术 ,对 4 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及 10例正常对照骨髓中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骨髓中VEGF的阳性率为 5 2 .4 % (2 2 / 4 2 )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MVD及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多发性骨髓瘤Ⅲ期患者骨髓中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 (P <0 .0 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后MVD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血管新生及其正性调节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Syndecan-1是细胞膜表面的硫酸肝素蛋白聚糖家族中的成员,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以及其它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点是骨髓浆细胞增多、血或尿中出现单克隆蛋白、骨组织病变、肾损害及免疫缺陷。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5年。尽管有研究显示c-Jun可诱导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最近报道有些化合物可以诱导MM细胞c-Jun-N端激酶(JNK)的活性。作为JNK下游的重要分子,c-Jun的研究更加详细。c-Jun的上调和随之的c-ABL断裂可能不仅是药物导致,还可能是正常细胞对抗恶性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人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及对内皮细胞AKT、pAKT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混合共培养;以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为对照,用CCK-8、划痕试验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HUVEC的增殖、迁移能力。观察在Matrigel基质中两组HUVEC管状结构生成的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HUVEC 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相比,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共培养组HUVEC迁移能力明显增强(125±21/视野vs.332±37/视野),共培养组HUVEC管状结构形成数量明显增加(小管数量分别为3.7±1.3/视野vs.8.3±2.7/视野)。共培养体系中HUVEC 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K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骨髓瘤细胞能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多发性骨髓瘤促进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肖萍萍  陈君敏  叶德富 《医学综述》2007,13(20):1553-1556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瘤骨病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造成严重的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神经压迫症状,严重影响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关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文章就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相关因素及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华  侯健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492-1495
多发性骨髓瘤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受累器官较多,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期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恩维提示及社区预防进行了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 20例MM患者骨髓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数,比较治疗前、后骨髓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数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后部分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初发未治患者 (P<0. 05),而在化疗后微小显效患者中无显著下降(P=0. 446和 0. 950)。初发未治、部分显效和微小显效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骨髓微血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VEGF可能是骨髓瘤细胞的一种自分泌因子,同时可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调控患者骨髓中的血管新生反应。VEGF可能是MM患者血管生成反应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鄄MSCs)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与MM发生﹑发展相关的MSCs异常。方法:采用半定量RT鄄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MM患者BM鄄MSCsIL鄄1茁,IL鄄6,SCF,TPO,G鄄CSF的表达。结果:MM组BM鄄MSCsIL鄄1茁mRNA,IL鄄6mRNA,SCFmRNA,TPOmRNA与茁鄄actin的比值分别为:0.6129±0.1702,0.9133±0.1320,0.7853±0.0943,0.6830±0.2243;非MM组BM鄄MSCsIL鄄1茁mRNA,IL鄄6mRNA,SCFmRNA,TPOmRNA与茁鄄actin的比值分别为:0.1821±0.0593,0.2371±0.0491,0.3222±0.0436,0.5400±0.2511。MM组IL鄄1茁,IL鄄6,SCF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非MM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M组T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非M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组别均未见G鄄CSF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多发性骨髓瘤BM鄄MSCsIL鄄1茁,IL鄄6,SCF,TPO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何青 《医学综述》2013,19(9):1589-1591
Wn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apper是一类新发现的信号调控分子家族,是散乱蛋白Dishevelled的相互作用蛋白,而散乱蛋白是Wnt信号通路中关键性的正向调控因子。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机制复杂,在分子生物学上需要许多信号通路参与。该文就Dapper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许多眼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不但严重影响视力,也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CNV发病机制和寻找能阻止其形成的抑制剂,将对防盲治盲、提高CNV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认为,CNV的形成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现就参与CNV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表达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M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缓解组骨髓MVD及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未缓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Ⅲ期MM患者MVD及VEGF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1).MM患者中MVD及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1).结论:血管新生与M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骨髓MVD及VEGF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体内瘤负荷及短期疗效,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应停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难治疗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反应停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思路。结果:1例患者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1例进步,血清M蛋白减少35%、骨痛明显减轻、血沉降低40%、血红蛋白上升20g/L;2例无效;1例死亡。结论:反应停对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不产生骨髓抑制:抗血管新生是其主要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