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甲基氯化锡中毒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87例三甲基氯化锡中毒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甲基氯化锡中毒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1.9%,严重中毒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与患者中毒途径、时间有一定关联.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ST-T改变等.结论 三甲基氯化锡致心律失常可能与低钾、窦房结及心肌异位兴奋性增高或中毒性心肌炎有关,其发生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锡中毒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机锡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例急性有机锡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神经精神症状,其中1例三甲基锡中毒患者以边缘系统损害为主,小脑损害不明显,而1例三乙基锡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髓硝毒性作用,颅内压增高明显。结论 有机锡中毒可引起脑病,且其临床特点受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毒物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数字生活     
卫生部发布 2 0 0 1年各地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全肺病 10 5 0 5例 (占报告总病例数的 79.5 % ) ,较 2 0 0 0年增加了 15 % ,死亡 2 2 4 2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2 2 2起 ,中毒人数 75 9例 ,死亡 110例 ,病死率 14 .5 % ;慢性职业中毒 116例。报告职业性眼病、耳鼻喉疾病等其他职业病共 788例。农村农药中毒 13933例 ,其中死亡877例 ,病死率 6 .3%。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3例三甲基氯化锡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护理,主要是积极脱水减轻脑水肿,大剂量激素及超常规补钾纠正低钾血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并发症,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3例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正> 中毒性疾病包括:生活性意外中毒、医源性中毒、职业性中毒及公害病,已日益受到重视。在基层尤其是在农村生活意外中毒多见。我院1985.3至1988年3月,共收治内儿科住院患者2156人,其中急性中毒患者75例、占同期内儿科住院病人3.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武威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原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甘肃省武威市1990-2010年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7起,中毒人数33例,死亡16例,中毒病死率为48.48%;主要以煤炭行业为主,占57.14%;毒物种类主要是一氧化碳;造成急性职业中毒原因主要是防护安全知识缺乏违章操作,发生期数4起,中毒24例,构成比为72.72%。结论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加强企业领导和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配备、完善生产防护设施和急救设备;加大执法力度,做好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止和减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我院1998年1月-2003年2月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36例。出院后16例发生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另10例为外院转来,共26例,治疗时间为2003年6月2004年1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病例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研究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2016年大连高新区接到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非职业CO病例。结果:2014年-2016年大连高新区共发生非职业性CO中毒50例,死亡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以中青年男性居多;中毒原因主要为人工煤气泄漏;中毒场所主要是公共场所。结论: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好发于冬春季节,室内门窗紧闭煤气无法扩散是造成人工煤气泄漏引起的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无锡市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无锡市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市从2006至2010年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市5年间共报告897例职业病新病例,职业病主要集中在建材行业、机械行业,其次为煤炭行业和化工行业.职业病新发病例以尘肺病为主,其次为职业性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结论 无锡市的建材、机械、煤炭和化工等传统行业造成了近5年来以尘肺、职业性中毒为主的职业病发病趋势,小型企业的职业病发病趋势也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重度氯甲烷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甲烷又名一氯甲烷或甲基氯 ,为无色易液化的气体 ,主要用作化学工业中的溶剂、甲基化剂和氧化剂 [1],是制备硅酮聚合物的原料和制造泡沫塑料的发泡剂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作为废气存在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中毒。我院1997年8月~2002年9月收治重度氯甲烷中毒6例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职业性中毒 ,全部为男性 ,年龄29~51岁 ,平均 (37.7±6.9)岁 ,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GB16852.1 -1997)和参照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 (GB7796 -87) ,均为重度中毒。全部病例为呼吸道吸入中毒 ,其中合并接触中毒1例。1.2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74名有汞接触史的职工,其中58例有中毒症状,占78.4%。直接接触汞38例,间接接触汞20例,接触时间为1~25年。工作环境汞浓度为0.155mg~0.323mg/m~3。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障碍以类神经症为多,共41例,占70.7%。类分裂样7例,类抑郁样4例。提示慢性汞中毒伴发精神障碍轻重程度不一,与接触史长短有关。提出必须加强职业病的防护工作,对汞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9年职业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年来职业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宝安区所发生的职业病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9年宝安区共发生职业病437例。死亡19例;其中职业中毒340例(77.80%),尘肺病57例(13.0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5例(3.43%)。职业性皮肤病15例(3.43%),职业性眼病6例(1.37%),职业性肿瘤4例(0.91%);职业中毒以三氯乙烯(139例,40.88%)及正己烷(135例.39.71%)高发,苯相关的职业病近年来上升明显,职业中毒多发生在电子、五金、印刷行业;尘肺病近年来明显增多,多发于宝石、五金、建材石场企业。结论在电子、五金、印刷行业应进一步规范使用有机溶剂,须加强对宝石、五金、建材石场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深圳龙岗区1995~2005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1995—2005年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以下简称TCE)所致职业性损害进行调查分析.为TCE的职业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其间发生的22宗TCE所致职业性损害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2宗TCE中毒占1995—2005年职业病总宗数的34.92%,发病25人,占职业病人总数7.33%,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28.00%,占职业病人死亡总数77.78%;TCE药疹样皮炎21宗,发病24人,其中死亡6例;TCE急性中毒1宗,发病1人,死亡1人。结论应加大宣教力度,落实“严格就业体检,加强工初观察,尽量减少轮换,力争密闭隔离,寻找替代品”的预防TCE中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的热带地区某三级综合医院为对象,从该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出院的急性中毒病例数据,对中毒人群、中毒类型、中毒发生的季节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6年期间共收治急性中毒1 364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20~<50岁占总病例的60.19%。导致中毒的物质中,农药、化学药物、草药及植物性中毒分别占总量的48.39%、16.72%和11.80%,其中百草枯、有机磷农药、野生菌、乌头碱、杀鼠剂分别为244例、189例、96例、90例、89例,居前5位。导致中毒的热带毒性植物品类繁多。中毒病例发生在雨季的占总量的57.26%,其中野生菌中毒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农药中毒雨季也显著高于旱季。治疗效果上,百草枯治疗效果差,出院时死亡和未愈病例占44.90%,有机磷农药死亡率也高达8.47%。结论 云南省热带地区急性中毒发生率高,其中农药类、野生菌、有毒植物中毒问题突出。应加强宣传,提高对急性中毒的关注,完善应急处理体系,以期有效地降低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分析近20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治疗对策.[病例报告]对1989—2008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食物中毒统计表及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89—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75起,中毒人数为2 276人,其中死亡40人;中毒次数最多的年份为2003年,2004年次之;中毒人数最多的年份为1989年,1990年次之;死亡人数最多的年份为1994年,病死率为10.76%,1995年次之.食物中毒发生季节在三季度为最多见,二季度次之.食物中毒场所中中毒次数和中毒人数均以集体食堂为居多,分别占总中毒次数和中毒人数的37.33%,33.33%,餐饮单位次之,死亡人数以农村家庭为多数.中毒食品以动物类食品为多见,占中毒次数的42.67%,植物类食品次之.在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中毒发生率为最高,分别占中毒次数和中毒人数的33.33%,56.90%.1989—1998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22起,死亡27人,其中属突发事件为18起,占总中毒次数的81.82%;1999—2008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死亡13人,其中属突发事件为15起,占32.50%.[讨论]每年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到来之前应发布相应的预警公告,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业食品原料的索证管理,并加强相关人员的针对性培训,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周玲  杨鼎君  袁娟  刘君  旷娟  范文娟  高梅 《西部医学》2012,24(1):118-119,121
目的探讨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22日~2010年12月31日抢救的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按病种、例次、性别、年龄、中毒意向、就诊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53.3%),其次依次为农药中毒(20.97%)、药物中毒(11.15%)、食物中毒(6.13%)、CO中毒(5.48%)、毒品中毒(3.02%)。女性高于男性(P<0.039),但男性中毒有增多趋势。21~40岁是中毒的高发年龄段(53.95%)。中毒原因以内服毒物自杀最多(59.24%)。就诊方式以自来院居多(54.41%)。结论灾后重建中急性中毒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情商及意外事件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0~2005年蘑菇中毒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揭示2000—2005年广州市蘑菇中毒发生的规律,为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0—2005年蘑菇中毒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发生蘑菇中毒和致人死亡最多的月份为3月。引起中毒的毒蘑菇主要为致命白毒伞和铅绿褶菇,致人死亡事故均由致命白毒伞引起,外来务工人员是发生中毒事故的主要人群。结论 预防干预工作应提高时效性,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梅县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职业病报告卡和职业病调查资料,对1996-2011年梅县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6-2011年15年问梅县共报告各种职业病和职业中毒56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5.4%。职业病多为个案散发,特点为由较单一病种(尘肺病)向急慢性多病种并存转变,但尘肺病依然是多发病种(占71.4%),其次是有机溶剂类中毒(占21.4%),听力损伤和中暑各占3.6%。死亡病例3例,分别为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2例和尘肺病1例。结论做好职业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从源头上预防。加强职业危害作业环境的监测和工人健康监护,及早发现职业病和职业损害。建立完善防控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既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又维护工人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职业病诊断组织材料、诊断结局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2016年完成职业病诊断流程的307例诊断病例资料。结果 病例来源属于疑似职业病病例的256例,占83.39%,未定为疑似职业病的51例,占16.61%;由用人单位主导提请职业病诊断的250例,占81.43%,劳动者个人要求职业病诊断的57例,占18.57%;按要求一次性提交齐全资料125例,另182例均书面发出补充职业病诊断材料通知书;职业病诊断耗费时间中位数31 d。职业病诊断以职业性噪声聋为主,其次为化学中毒、尘肺病,分别有195、37、29例。确诊为职业病163例,占53.09%,不能诊断为职业病144例,占46.91%。职业性肿瘤的确诊率最低,占提请诊断例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是职业性皮肤病和职业性噪声聋,均未超过50.00%。不能诊断为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噪声聋类病例为较好耳听阈加权值<26 dB,客观听力结果不支持纯音测听结果,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苯中毒类病例为无明确的苯接触史;尘肺病类为胸片影像学改变与粉尘接触史不相符。申请市级职业病鉴定51例,占16.61%,鉴定结果与诊断结论不一致12例。结论 应控制职业健康检查质量,严格把握发出疑似职业病报告卡的条件,及重视客观听力检查的作用,以提高职业病诊断确诊率。职业病诊断应明确职业病诊断的依据,可减少申请职业病鉴定病例。职业病诊断工作总体顺利开展,可通过品管方法完善职业病诊断流程,提高当事人诊断体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