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早进食对妇科开腹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术前8h禁食,4h时禁饮,术后3h挪动砂袋平移腰部,术后6h取砂袋协助翻身。实验组术后6h开始进流质,少量多餐,待肛门排气后进有渣食物。对照组肛门排气后进流质。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进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后早进食对妇科开腹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术前8h禁食,4h时禁饮,术后3h挪动砂袋平移腰部,术后6h取砂袋协助翻身。实验组术后6h开始进流质,少量多餐,待肛门排气后进有渣食物。对照组肛门排气后进流质。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进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后早进食对妇科开腹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8例妇科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194例。所有患者均术前8h禁食,4h禁饮,术后3h挪动砂袋平移腰部,术后8h取砂袋协助翻身。试验组术后4h开始进流食,少量多餐,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有渣食物。常规组肛门排气后进流食。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进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后早进食对妇科开腹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8例妇科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194例。所有患者均术前8h禁食,4h禁饮,术后3h挪动砂袋平移腰部,术后8h取砂袋协助翻身。试验组术后4h开始进流食,少量多餐,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有渣食物。常规组肛门排气后进流食。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进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100例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观察组在常规禁食、禁饮的基础上行胃肠道护理干预,术前1天18:00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术前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肠鸣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腹胀程度、肠鸣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胃肠道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刘菁  张芹  汤琼  李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807-3808
目的探讨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120例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术前常规禁食、禁饮;观察组(n=60)在常规禁食、禁饮的基础上行胃肠道护理干预,术前1 d 18:00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术前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肠鸣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仅出现恶心(5例)、呕吐(1例)、饱胀感(6例)等轻度不良反应,无腹痛、变态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术后观察组腹胀程度(1.2±1.3)分、肠鸣音出现时间(18.2±6.0)h、排气时间(29.3±6.2)h,对照组腹胀程度(2.7±1.8)分、肠鸣音出现时间(23.7±10.0)h、排气时间(37.4±6.1)h,两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进行胃肠道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禁食、禁饮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减少患者因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177例骨科择期手术及限期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87例采用新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前6h开始禁食便餐,术前2h开始禁饮清流质。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前12h开始禁食,术前4h开始禁饮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口渴、饥饿、焦虑程度等情况,术中呕吐与误吸情况。结果术前、术后口渴、饥饿发生率及程度、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呕吐与误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禁食禁饮方案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7月302例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饮食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完全清醒后开始进食,术后24 h逐渐过渡到普食,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误吸、术后不适及康复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肠鸣音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患者围术期加强饮食干预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对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手术台次安排给予不同时间段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每次200 mL),手术前一天晚上统一口服强化营养液200 mL。记录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程度、术中反流误吸情况、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前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术前术后的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口渴饥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反流误吸,对照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17例(33.3%)]高于观察组[3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糖、术后24 h HCT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禁食、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术前禁饮时间、禁食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禁饮、禁食时间过长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禁食(13±6)h,禁饮时间(12±7)h;在术后会出现饥饿、口渴、焦虑不安等不良反应,其中出现饥饿的患者为42%,口渴为89%,低血糖反应为7%,虚脱为4%。禁食禁饮时间≥10h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程度最为严重。结论经过调查发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普遍过长,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饥饿、口渴、焦虑不安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足疗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10月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老年人腹部手术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疗,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腹胀情况,首次排便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术后12 h前肠鸣音恢复例数分别为15例和9例,术后30 h后肠鸣音恢复例数分别为12例和27例;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24 h的例数分别为17例和7例,肛门排气时间>60 h的例数分别为9例和25例;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未发生腹胀情况的例数分别为32例和19例,发生重度腹胀的例数为5例和13例;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首次排便时间<48 h的例数分别为8例和3例,首次排便时间>96 h的例数分别为35例和45例.结论 中药足疗 能促进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及其与患者术前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术前8h内禁食、禁饮;实验组依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术前禁食8h,禁水2h。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无1例术中和术后发生呕吐、误吸,对照组患者口渴、饥饿例数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适当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术前饮食指导,重点宣教准确禁食、禁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术前舒适度,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及其与患者术前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术前8h内禁食、禁饮;实验组依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术前禁食8h,禁水2h。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无1例术中和术后发生呕吐、误吸,对照组患者口渴、饥饿例数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适当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术前饮食指导,重点宣教准确禁食、禁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术前舒适度,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50例,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严格遵守医嘱要求,术后禁食6 h;观察组术前即开始加强健康宣教,做好患者的知情同意,提高依从性;术后经评估达到进食标准予提前进食。对2组患者术后5 h,进食后2 h口渴、饥饿、恶心、呕吐、腹胀方面进行舒适度评定。结果:观察组均在术后1.5~2 h达到进食标准即进食,术后5 h口渴和饥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达到进食标准即进食可以减少口渴、饥饿等不适感,且并未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方法:将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术前进食半流质清淡饮食,量为正常的70%~80%,术前不禁水;对照组54例术前禁食6 h,禁饮4 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无误吸病例。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适当进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且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的术前禁食方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43例采用新禁食方案,即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术前禁食8 h,食用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术前禁食6 h,术前2 h禁液;对照组(B组)39例采用传统术前禁食方案,即术前12 h禁固体食物,术前4 h禁任何液体饮食。比较两组禁食禁饮时间,术中、术后胃液量和呕吐误吸情况,以及口渴、饥饿、焦虑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前术中的胃液量,术中、术后呕吐、误吸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组)较对照组(B组)禁食禁饮时间短,口渴、饥饿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禁食方案既未增加术前术中的胃液量,也未增加术中、术后的呕吐误吸率,而且还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口渴、饥饿程度,因此较传统禁食方案更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缩短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禁食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按照多学科介入时间点的前后划分为传统组和多学科组。传统组183例患者采取传统禁食方案,多学科组125例患者采用个性化禁食方案,即通过评估患者和估算手术时间,制定手术前至少2h口服10%葡萄糖溶液、手术前至少6h进食清淡饮食的个性化饮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术前饥饿口渴发生率,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传统组实际禁食时间长于多学科组[(16.9±2.7)h vs (9.4±2.5)h,t=24.66,P<0.001];中重度饥饿发生率高于多学科组(51.9% vs 24%,χ2=23.99,P<0.001);中重度口渴发生率高于多学科组(74.8% vs 8.8%,χ2=129.8,P<0.001)。术后,传统组24h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多学科组(48.1% vs 31.2%,χ2=8.741,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降低术前饥饿、口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新理念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收治的11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康复新理念,术前不长时间禁食、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减少术中输液量、术后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变化、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手术后疲劳积分。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热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疲劳程度较对照组也小(P<0.05)。结论:康复新理念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对病人术前禁食禁饮进行合理化安排,使病人能以良好的状态应对手术、顺利地度过术后康复期.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病人按医生分组的床号分为两组,观察组按照本院麻醉科医师规定的禁食禁水的时间执行,对照组按目前护理人员通知禁食禁水时间执行.比较两组禁饮、禁食时间,术中、术后呕吐或误吸,手术前后血糖值,SAS心理评分,以及口渴、饥饿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呕吐或误吸,手术前后血糖等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均>0.05);禁饮、禁食时间较对照组短, SAS 评分,口渴、饥饿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均<0.01).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禁食禁饮的管理及多部门合作,此研究证明术前禁食禁饮合理化安排可以改善病人的主观感受,减少口渴感,改善围手术期的代谢状态,同时并不增加麻醉插管风险和误吸风险,使病人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手术、有利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对骨科择期手术的影响。方法:抽取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86例,按照奇数、偶数分组,分成对照组(奇数)和试验组(偶数),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术前禁饮禁食方式,试验组则予以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方式,根据患者的手术安排时间,术前分时段给予葡萄糖固体饮料冲服,对比两组主观感受、术中误吸、术后恶心呕吐情况及术前1 h与术后1 h的血糖值。结果:试验组术前主观感受(口渴、饥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发生误吸;术后2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1 h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改善患者不适主观感受,降低胰岛素抵抗,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