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VitD)与血脂各成分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社区724例中老年人,采空腹静脉血并检测血清25-OH VitD及生化指标?根据血清25-OH VitD水平三分位分为低?中?高3组(T1?T2?T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25-OH VitD与血脂间的相关性?结果:甘油三酯(TG)水平在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各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OH VitD与TG间存在负性回归关系(回归系数 -0.013,P < 0.001),在整体人群及女性人群中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性因素后,回归系数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血清25-OH VitD的降低,中老年人群的血清TG水平显著升高,25-OH VitD与TG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这种关系在女性人群中更密切,而25-OH VitD与胆固醇代谢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小榄镇体检老年人血清25(OH)VitD的水平,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年龄、性别与血清25(OH)Vit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小榄镇体检老年人2041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25(OH)Vit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041例老年人中,1661例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状况,其发生率为81.38%;老年女性25(OH)VitD充足者为11.31%,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的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男性及女性的血清25(OH)VitD水平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女性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榄地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35-3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中年组(46~64岁)、青年组(≤46岁)。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25-OH-Vit D<20 ng/m L)、不足(20 ng/m L≤25-OH-Vit D<30 ng/m L)、充足(25-OH-Vit D≥30 ng/m L)。分析探讨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结果:老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00±5.9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7.06%,不足占47.06%,充足占5.88%;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72±3.66)ng/m L,维生素D缺乏占64.29%,不足占35.71%;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40±4.7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5.71%,不足占54.29%;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88±7.2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6.15%,不足占50.00%,充足占3.85%;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36.26±7.74)ng/m L,维生素D缺乏占28.57%,不足占42.86%,充足占28.57%;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50±2.1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50.00%,不足占50.00%;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上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为主,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是如此。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控制好血糖并预防其远期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温州是某医院老年患者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方法:选择温州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老年患者454例,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其中非高龄组(60-80岁)318例,高龄组(≥80岁)136例。结果:非高龄组25(OH)D3(34.3±21.2)nmol/L,高于高龄组(28.5±17.5)nmol/L,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2.191,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提示25(OH)D3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4,P<0.01)。另外,非高龄组中男性血清25(OH)D3≤50nmol/L(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占70.1%(75/107),女性91.0%(19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4,P<0.01);而高龄组男性缺乏或不足者比例为86.8%(66/76),女性91.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5,P>0.05)。结论: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3水平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且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需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赣州地区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法:抽取2134例孕妇空腹静脉血液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统计学分析后,对189例维生素D缺乏孕妇再次实施25(OH)VitD检测,之后将其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每日给予800 IU维生素D制剂;B组每日给予400 IU维生素D制剂;C组未给予任何药物干预措施。记录三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25(OH)VitD检测结果。结果:2134例孕妇中34.96%孕妇维生素D检测结果正常,8.86%孕妇体内维生素D检测结果缺乏。C组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几率高达46.03%,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所占比例最高,且上述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有效的监测孕妇各时期体内维生素D含量,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必要时采用药物补充机体所需维生素D,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Vit D)水平的差异,分析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血糖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 Vit D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血清25-OH Vit D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 Vit 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于血糖正常者。且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即空腹血糖越高,血清25-OH Vit D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结果及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VitD)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矮小症儿童的病因。方法 对160例均符合身材矮小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GH精氨酸与可乐定激发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H、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检测。结果 生长激素完全缺乏8例,占5.0%;部分缺乏52例,占32.5%;生长激素不缺乏100例,占62.5%。可乐定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优于精氨酸(χ2=9.468,P=0.002),精氨酸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30min(58.7%),而可乐定激发的峰值多出现在90min(48.1%)。157例疑似GHD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22.65±7.42ng/ml,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其中25-(OH)D缺乏者62例,占39.5%;25-(OH)D不足者69例,占43.9%;25-(OH)D充足者26例,占16.6%。结论 矮小症儿童要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正确地给予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儿的身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测定,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儿科门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同时记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半年喘息再发次数。结果:(1)治疗前Vit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VitD治疗组较非VitD治疗组临床症状的缓解较快,半年喘息再发次数较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缺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及时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喘息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定期产检的717例孕妇,其中孕中期525例,孕晚期192例,检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25 nmol/L),缺乏(25~50 nmol/L),不足(50~75 nmol/L),充足(>75 nmol/L)四组,比较孕中期及孕晚期不同维生素水平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差异。结果:525例孕中期妇女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73例(13.90%),缺乏325例(61.90%),不足95例(18.10%),充足32例(6.10%)。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T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而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充足组TG低于严重缺乏组和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不足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孕晚期妇女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29例(15.10%),缺乏117例(60.94%),不足39例(20.31%),充足7例(3.6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TG、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甘油三酯相关,纠正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改善孕妇高脂血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临床常用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新发的26例T1DM患儿(T1DM组)、2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TC、TG、HDL-C、LDL-C、Ca、载脂蛋白(Apo)、脂蛋白A(Lp-A)等指标;用Bio-Rad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TC、LDL-C、Apo-A、Apo-B、Lp-A、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TG、ALP、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DM组25(OH)D3、HDL-C、空腹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血清25(OH)D3浓度与TG、HbA1C、空腹C肽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与钙离子、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与T1DM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能为预防和治疗T1DM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1例DN患者空腹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根据25(OH)D3水平将DN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Vit-D-D)、不足组(Vit-D-I)及正常组(Vit-D-N),比较各组间矿物质代谢、脂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MT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钙化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8±18.1)ng/mL,四分位数间距16.92~35.45ng/mL,Vit-D-I组71例,占47.01%,Vit-D-D组28例,占18.54%。血清1,25(OH)2D3水平为(28.93±33.13)pg/mL,四分位数间距10.36~31.08pg/mL,Vit-D-I者117例,占77.5%。与Vit-D-N组相比,Vit-D-D组的体质量指数(BMI)、24h尿蛋白、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磷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负相关。结论 DN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者具有较高的尿蛋白、CHO和LDL,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 (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47)岁,透析龄(54.20±43.39)个月。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a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 整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58.53±18.33) nmol/L,其中25(OH)D水平正常36例(16.1%)、不足163例(72.8%)、缺乏25例(11.2%)。男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61.94±19.84)nmol/L vs. (55.12±15.37)nmol/L,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25(OH)D浓度相关(P<0.05)。结论 血液透析人群中25(OH)D缺乏和不足十分常见,且可能与心脏疾病、炎症、贫血的发生发展相关。年龄增长、女性、营养不良等是导致的25(OH)D缺乏和不足的因素。25(OH)D缺乏和不足在透析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l vitamin D,25(OH)D]值,为建立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妇女25(OH)D参考值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7年在上海西南部及东北部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杨浦两个院区20 657例妊娠<28周的初诊建卡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245例未妊娠的体检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组孕妇外周血25(OH)D浓度水平。参考非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诊断标准描述妊娠早中期25(OH)D营养状况分布:血清25(OH)D 浓度<12 ng/mL为严重缺乏,[12~20) ng/mL为缺乏,[20~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正常。结果 妊娠早、中期孕妇与正常对照组25(OH)D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6.0) ng/mL或(19.3±7.0) ng/mL vs.(22.7±9.2)ng/mL,P<0.01]。妊娠早、中期25(OH)D的5th检测值均为9.8 ng/mL,而95th检测值分别是29.0 ng/mL及31.9 ng/mL。正常对照组25(OH)D严重缺乏占4.9%,缺乏占33.1%,不足占46.5%,正常占15.5%;孕早、中期25(OH)D缺乏和严重缺乏分别占14.1%和45.9%,不足占33.4%,正常的仅占6.6%,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期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夏秋季孕妇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P <0.05)。孕期体重与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女性25(OH)D水平及分布均存在差异。建议建立妊娠期女性25(OH)D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pecific sub-groups of the population, such as older people,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poor vitamin D status.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however, that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may be a more widespread problem. Aim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 a group of healthy Irish adults. Methods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was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in 70 healthy Irish adults working in South Dublin. Results  Overall, half of the group (51%) had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this was more pronounced in wintertime, with prevalence rising to 58%. Winter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or of serum 25-OH D levels. Sixteen percent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taking a vitamin D-containing supplement (multivitamin), but thi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serum 25-OH D levels. Conclusion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s not confined to “at-risk groups” and is likely to be prevalent in the general public in Ireland, especially in winterti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LEAD组(66例)和非LEAD组(54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25(OH)D_3,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并分析LEAD的影响因素。结果 LEAD组与非LEAD组相比,有较大的年龄、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吸烟率、SBP、HbA1c、LDL-C和CRP,而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及25(OH)D_3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危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25(OH)D_3水平与LEA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群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不同程度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 374例中老年人,检测血清25(OH)D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甲状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比例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对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比例以及25(OH)D缺乏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POAb阴性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血清25(OH)D< 50 nmol/L的比例显著高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在矫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清FT3和FT4后,血清25(OH)D< 50 nmol/L是TPOAb阳性及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3和1.287?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维生素D缺乏[25(OH)D< 50 nmol/L]比例较高,25(OH)D< 50 nmol/L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婉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学》2018,39(4):392-3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 ±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 ±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P<0.05)、LDL-C(r=-0.439,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蔡满红  吕明明  文娟  许鹏飞 《海南医学》2016,(21):3520-3524
目的:分析目前南京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孕检的27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孕妇外周血5 mL,低温离心分离,于-80°C冰箱保存,并同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后续分娩方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浓度,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联程度。结果2794例孕妇中,1752例(62.7%)孕妇的血清25(OH)D<50 nmol/L,处于维生素缺乏状态;血清25(OH)D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3.80 nmol/L和35.60~58.40 nmol/L;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低于25~32岁和>32岁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高于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P<0.05);且不同季节检测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夏秋季检测的25(OH)D水平相对较高[45.65 nmol/L (36.78~59.43 nmol/L)、45.50 nmol/L (36.88~61.43 nmol/L)],而春冬季相对较低[(40.40 nmol/L (33.65~54.80 nmol/L)、42.80 nmol/L (35.60~55.75 nmol/L)];在产后出血的孕妇中,高龄、高BMI、经产妇、不良孕产史、子宫肌瘤、疾病史和低维生素D可能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关联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血清25(OH)D水平处于50~75 nmol/L的孕妇,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和>75 nmol/L的孕妇并未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50 nmol/L)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OR=5.96和1.29;95%CI=1.98~17.92和1.01~1.63)。结论南京孕晚期妇女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状况,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未能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而低水平的血清25(OH)D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