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筋疗法治疗经筋病前景广泛,概述如下。 1经筋病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内、关节,即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诸筋者,皆属于节。”经筋起着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经筋病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可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或“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  相似文献   

2.
试论经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经筋》是我国最早而又比较系统的一篇论筋的专著。其所述的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是密切相关的。在运动功能方面,十二经筋弥补了十二经脉所不具备的作用。虽脉有经脉、络脉之分,然筋却有大筋、小筋、膜筋的区别。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指出:“十二经脉俱禀三阴三阳行于手足,故分为十二,但十二经  相似文献   

3.
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历史。方法:以历史沿革为轴线,回顾并简要总结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起源形成,发展完善,衰落和振兴的历史。结果: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源于上古,形成于汉代,历经千百年来医家不断的医疗实践,继承总结,发展完善,流传沿袭并应用至今。结论: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中医药和针灸的精粹,努力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理论的认识,使经筋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经筋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医者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分布规律、生理功能、主病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筋与卫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农虞 《中国针灸》2015,(2):185-188
为了探讨经筋与卫气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从经筋禀受卫气,始发于足太阳;经筋受卫气于四末,数筋并发;经筋乃卫气输布之处;卫气与邪气相合则筋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经筋十二痹属痹症范畴,其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病机与卫气运行失常有关。故经筋与卫气密切相关,体现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对经筋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0岁.就诊日期:2007年5月9日.主诉:自左少腹部沿左下肢内侧中部至左大趾内侧牵拉样、紧缩感疼痛伴有阳萎3年.自2004年秋始,出现尿频尿急,少腹部疼痛,会阴部紧缩感,时有阳萎,自左少腹部至左足大趾内侧足厥阴肝经体表循行线路上出现牵拉样、紧缩感疼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筋理论的发展是始终无法回避对于其实质的探讨,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经筋的认识已渐趋于统一,但经筋的实质仍未明确.《灵枢·经筋》条文详细描述了手足各部经筋的起止、循行、分支,相互之间以及与解剖标志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确定经筋是中国古代医家在目视解剖条件下发现的一类重要的人体结构.通过引入皮神经系统,对比神经与经筋的具...  相似文献   

8.
论经筋痹痛     
经筋痹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十二经筋体系则是传统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长期以来中医学术界重视"经脉"而忽略"经筋",故对经筋痹痛缺乏细致的认识,甚至常常以治疗经脉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经筋痹痛。故通过经筋理论探讨经筋痹痛,以期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经筋是经络系统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循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在概括经筋疾病临床特征的前提下,认为经筋辨证体现出以望筋伤部位颜色、形态功能异常以及触结筋病灶点分布规律以辨病筋为基础,筋性肢节病辨筋伤与筋性骨伤之标本且局部与整体多维互参辨病位,筋性脏腑病辅以脏腑辨证辨阻滞气血之病筋,八纲辨证贯穿始终的辨证思路。通过探讨经筋辨证,以期丰富经络辨证体系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指导筋伤病的针灸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经筋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病症特点的总结,探讨临床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关刺疗法治疗经筋病症的经验和理论依据,以便同行借鉴应用,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在继承中医理论和传统针刺方法的同时,对其予以挖掘深化发展,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筋实质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经筋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传统解释认为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系统,而部分学者认为经筋是神经系统,二者在《内经》关于经筋方面的内容理解不同,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都非常巨大,不能偏颇一方。  相似文献   

12.
十二经筋是中医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经脉关系紧密。经筋作为传统针灸学中最早被认识的学术成就,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传统医学和针灸学的精粹。探索与追溯经筋理论与经筋学说的历史,以期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的认识,使经筋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筋实质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涛  李平 《中国针灸》2007,27(4):297-298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其实质的研究甚少,严重制约了经筋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对经筋实质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迄今为止,对经筋实质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解释认为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系统,另一种解释认为经筋是神经系统。笔者认为二者各有根据,但盲目地认为经筋就是筋肉系统或就是神经系统未免过于偏颇。  相似文献   

14.
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经筋实质探讨1.1十二经筋实质探索《针灸学》第7版教材认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内经》经筋实质究竟是什么?古今医家、学者不乏探索,颇多争论,至今无定论。  相似文献   

15.
冯学烽  邹伟民  陈永韶 《新中医》2015,47(1):206-208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治疗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手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治疗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僵直评分外,治疗组在改善疼痛、活动难度、总评分方面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手法治疗太阳经筋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电脑前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学习,导致颈部不适、疼痛,甚者眩晕、呕吐或疼痛向肩、肘、手指放射,大部分患者到医院检查都会被诊断为“颈椎病”。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经筋针刺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西部中医药》2014,(1):139-142
从经筋针刺针具及针刺手法的研究入手分析,发现目前对经筋针刺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其治疗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指出如何用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经筋针刺的机理应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经筋手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一种疗法。1 十二经筋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经遍布全身,如遇急性创伤意外,或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内外因,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关节错移等,造成有关的经筋受阻,会出现肿胀、麻木、╥痛和功能障碍等系列病症。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  相似文献   

19.
<正>《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说"骨正筋柔"之后,气血得以流通顺畅,皮肉得以紧密结实,这样骨骼强健,精气充盈,顺应自然之道,则长寿延年。  相似文献   

20.
冯学烽  韩清民  陈宇 《河南中医》2011,31(4):404-405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治疗阳明经筋病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除脱落病例外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手法治疗,日1次,治疗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每次75 mg,日1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WMOAC评分差值中疼痛评分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