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蛹虫草菌丝与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蛹虫草菌丝与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刘静明,刘岱,杨立新,钟裕容,崔淑莲(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蛹虫草CardycepsmiliLaris(L.)Link,为冬虫夏草同属真菌,近年来发现蛹草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国外报道从蛹虫草人工培养液中分离出虫草素,3′-氨基-3-去氧腺甙及肌氨酸氨基腺音。我们从蛹虫草菌丝中分离得6种成分:β-谷甾醇、麦角甾醇、D-甘露醇、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 ̄[1]。并对5批样品....  相似文献   

2.
孙鑫  刘洪亮  黄恺  赵志敏  吕靖  刘成海 《中草药》2017,48(24):5217-5223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中的3种活性成分(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血管新生和肝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转基因斑马鱼实验分别观察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新生血管面积、功能血管数量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MTT法测定3个化合物对人肝癌SK-HE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SK-HEP-1细胞增殖为模型,以索拉非尼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测定3个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管腔形成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一氧化氮(NO)的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虫草菌丝中腺苷、麦角甾醇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减少转基因斑马鱼功能血管数量,而虫草素能够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与对照组相比,VEGF可诱导SK-HEP-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并可使其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K-HEP-1细胞增殖,腺苷、麦角甾醇能抑制SK-HEP-1细胞迁移,3者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SK-HEP-1细胞管腔形成,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结论虫草菌丝中的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SK-HEP-1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腺苷的作用尤为明显;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虫草菌丝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为定量测定蛹虫草菌丝体中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用YWGC18不锈钢柱,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缓冲液(pH6.8,加1%四氢呋喃)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和测定了人工蛹虫草菌丝中腺苷和虫草素,并考察了提取方法。二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蛹虫草中腺苷、胞苷、鸟苷、甘露醇、腺嘌呤、虫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液质联用技术,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选择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结果:腺苷、胞苷、鸟苷、甘露醇、腺嘌呤、虫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5~1 200μg·L-1(r=0.998 5),20~640μg·L-1(r=0.996 4),40~1 280μg·L-1(r=0.999 1),77.5~2 480μg·L-1(r=0.993 5),27.5~880μg·L-1(r=0.992 4),90~2 880μg·L-1(r=0.9937),加样回收率在92.1%~102.6%,RSD均8.1%。腺苷、胞苷、鸟苷、甘露醇、腺嘌呤、虫草素在蛹虫草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8.33,11.28,185.66,1 421.44,10.67,812.21μg·g-1。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蛹虫草中腺苷、胞苷、鸟苷、甘露醇、腺嘌呤、虫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的药理作用研究以蓖麻蚕为宿主培殖而得的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经化学分析,麦角甾醇、早草素、甘露醇、腺嘌呤、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与冬虫夏草基本一致。对蛹虫草水煎液(1ml含0.2g生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并与冬虫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储存时间对腺苷和虫草素在柞蚕蛹虫草中分布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柞蚕蛹虫草子实体、菌核及整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并与相同储存时间的米饭虫草进行比较。结果:储存1年的柞蚕蛹虫草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顺序为子实体菌核;总量顺序为菌核子实体。储存2年的柞蚕蛹虫草腺苷和虫草素含量有所降低,其分布规律以及总量顺序没有明显变化。储存1年的柞蚕蛹虫草中腺苷总含量高于2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虫草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饭虫草中腺苷含量是柞蚕蛹虫草的1.6倍,虫草素的含量是柞蚕蛹虫草5倍。结论:储存时间对腺苷和虫草素分布规律以及总量顺序无明显影响,但对其腺苷总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6,8(14)-四烯-3-酮(1),柠檬甾二烯醇(2),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虫草素(7),腺苷(8),N-(2-羟乙基)腺苷(9)。结论:化合物1~3,6,9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胡瑕  谢红旗  罗巍  夏志兰  刘东波 《中草药》2013,44(5):557-561
目的 以蛹虫草发酵液虫草素粗提物为原料,对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制备虫草素条件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HPLC测定分配系数法结合分析型HSCCC对分离虫草素的溶剂体系进行筛选,确定虫草素分离的最佳溶剂体系为醋酸乙酯-正丁醇-0.5%氨水(2∶3∶5),并运用此溶剂体系,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利用制备型HSCCC分离制备蛹虫草发酵液中虫草素.结果 400 mg虫草素粗产品通过制备型HSCCC一次分离制备获得质量分数为98.7%的虫草素产品43.8 mg.结论 该法效率高,操作简单,为虫草素的大量制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养基的虫草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养基中虫草素(Cordycepin)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选用YMC-Pack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为30℃,分析时间为20min。结果: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为0.503mg/g,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8%(RSD=1.33%);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素含量为0.118mg/g,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1.7%(RSD=1.82%)。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精密度高、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养基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UPLC浏定虫草素的方法及酶法提取蛹虫草中虫草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对酶种类、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中性蛋白酶提取蛹虫草中虫草的最佳工艺为: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5.5,酶解时间60 min.结论 该工艺条件下,虫草素提取得率为0.732%,与未加酶的热水浸提相比,虫草素提取得率增加6.2倍.  相似文献   

11.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楝内生真菌的遗传及PKS、NRPS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丹  张波  张小平  腾芸  李小林  辜运富 《中草药》2014,45(10):1461-1467
目的 探明川楝Melia toosendan内生真菌遗传、聚酮合成酶基因(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多样性,为寻找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菌株奠定基础。方法 对分离自药用植物川楝的39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PCR技术扩增其ITS序列、PKS基因和NRPS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9株菌株的表型鉴定和系统发育显示,川楝内生真菌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等25个属,其中曲霉属(17.9%)、青霉属(15.4%)为川楝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类群;共得到12个PKS基因和6个NRPS基因,其中NRPS基因都为青霉属。结论 川楝内生真菌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能力,对青霉属和曲霉属内生真菌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当归根的转录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王金权  丁维俊  李炜弘  刘宏伟 《中草药》2015,46(8):1216-1222
目的 识别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药用活性物质的基因序列,阐释当归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方法 从当归头、当归尾提取总RNA,质量鉴定合格后构建测序文库.测序文库检测合格后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仪上完成双端测序.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当归根的转录组特性.结果 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当归根转录组的66 431 540个原始短读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头组装并注释了30 432个功能基因序列(unigene).应用Uniprot蛋白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当归功能基因序列主要分布于目前研究较深入的7种重要经济作物,如葡萄、蓖麻、毛果杨、大豆、苜蓿、拟南芥和烟草.研究发现,当归根表达的127、69、70、94个unigene分别映射到类苯基丙烷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叶酸生物合成等路径,可能参与药用活性物质阿魏酸、当归多糖、当归总黄酮和叶酸的生物合成.结论 参与当归根重要药效物质(阿魏酸、当归多糖、当归总黄酮等)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序列可能是当归补血、活血功效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中的西松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烟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西松烷二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S,2E,4R,6R,7E)-4,6,11-trihydroxy-1-isopropyl-4,8-dimethylpentadeca-2,7-dien-12-one(1)、(1S,2E,4R,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2)、(1S,2E,4S,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3)、(1S,2E,4R,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4)、(1S,2E,4S,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叶二萜A。  相似文献   

15.
张萍  刘迪秋  葛锋  赵恒伟 《中草药》2014,45(18):2684-2690
目的克隆三七总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中的1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MGR蛋白的功能及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同属人参的HMGR基因全长序列(登录号GU565097.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三七愈伤组织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三七HMGR(命名为PnHMGR)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1 893 bp,该序列与人参、刺五加和杜仲中HMGR基因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8%、93%、80%,且含有大小为1 725 bp的开放阅读框,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生物信息学预测PnHMGR基因编码蛋白包含2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HMGR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PnHMGR基因在三七细胞生长30 d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从药用植物三七中克隆得到HMG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鉴定PnHMGR的功能和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AM真菌对滇重楼光合参数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叶片的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滇重楼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增强了滇重楼抗不利环境的能力,促进了滇重楼的生长,而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透明盾巨孢囊霉S. pellucida和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s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10种药用黄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材药物之一,药用黄芪属植物在国内有明显的地域应用特点。该文论述10种具有代表性的黄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属5个亚属。10种黄芪属植物分别是簇毛黄芪亚属中的乌拉特黄芪(Astragalus hoantchy),背扁黄芪(A.complanatus);黄芪亚属中的梭果黄芪(A.ernestii),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蒙古黄芪(A.momongholicus var.mongholicus),多花黄芪(A.floridus),金翼黄芪(A.chrysopterus),草木樨状黄芪(A.melilotoidesll);华黄芪亚属中的华黄芪(A.chinensis);裂萼黄芪亚属中的斜茎黄芪(A.adsurgens)。47种皂苷类化合物中,膜荚黄芪中发现37种,蒙古黄芪10种,梭果黄芪6种,多花黄芪4种;85种黄酮类化合物中,蒙古黄芪40种,膜荚黄芪31种,斜茎黄芪21种,梭果黄芪3种,背扁黄耆15种,乌拉特黄芪3种,金翼黄芪1种,草木樨状黄芪3种;蒙古黄芪中得到6种生物碱。黄芪多糖类因为提取工艺不同,得到的结构有很大差异。药理作用主要从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论述。  相似文献   

18.
毛叶巴豆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897-899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甾醇,分别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羟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羟基谷甾醇(9)、7α-羟基豆甾醇(10)、7β-羟基谷甾醇(11)、7β-羟基豆甾醇(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白花蛇舌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的黄酮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黄酮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ercetin-3-O-[2-O-(6-O-E-sinapoyl)-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3-O-[2-O-(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2);quereetin-3-O-[2-O-(6-O-E-feruloyl)-β-D-glucopv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3);quereetin-3-O-seambubioside(4);quercetin(5);kaempf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氨氯地平(AML)的吸收机制,并研究左旋氨氯地平(S-AML)与其消旋体(RS-AML)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HPLC测定S-AML及RS-AML在肠循环液中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肠循环液中S-AML(或RS-AML)质量浓度为1,4,8 μg·mL-1时,S-AML(或RS-A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t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ML(或RS-AML)在大鼠各肠段的kat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ML和RS-AML二者的ka(或t1/2)在大鼠各肠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肠循环液中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S-AML和RS-AML的kat1/2均显著性增加(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S-AML和RS-AML在大鼠肠黏膜的主要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过程,无特殊吸收窗口;S-AML和RS-AML二者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无差异;AML在肠黏膜的转运无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