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乃兴  赵滨 《中成药》1994,16(1):14-15
应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中成药木香顺气丸中槟榔碱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平均回收率为101.3%,变异系数为2.9%。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木香槟榔丸加减治疗因食积气滞所致的腹痛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急、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有报道当今脑出血平均死亡率仍高达40%左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脑出血的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相关并发症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木香槟榔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6 4~0.3 712μg(r=0.999 6)和0.045 2~0.361 6μg(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RSD 0.86%,n=6)和99.2%(RSD 0.23%,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木香槟榔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1995年4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木香槟榔丸治疗结肠直肠狭窄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均为门诊病人。女13例,男1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为4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年,平均6年。结肠直肠狭窄由慢性菌痢形...  相似文献   

6.
崔杰 《光明中医》2007,22(6):35-36
木香槟榔丸(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疗饮食所伤,积滞内停的一首名方,一直为临床医家所喜用,加减得宜,可收奇功.笔者在临床上用木香槟榔丸(汤)治疗积滞腹痛数十例,疗效甚佳,今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木香槟榔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LunaC<,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1:19),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2.52~50.40...  相似文献   

8.
杨泉鱼 《中医杂志》2007,48(1):87-87
答:木香槟榔丸首见于金·张子和所《儒门事亲》一书中。为下法中的一方。药用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等。元·朱震亨运用本丸加枳壳1味(《丹溪心法》),清·汪昂又在上方中增加了三棱、芒硝2味(《医方集解》)。方中木香、槟榔、香附通行三焦之气滞,青皮、陈皮、枳壳疏理肝胃之气郁,黄连、黄柏、大黄泄热除痞,芒硝、牵牛子软坚导滞,莪术、三棱破气活血,适用于成人积聚之证。本丸药虽猛峻,在儿科临床上如遇胃有积滞,腑气不通,或肠有湿热,必须清利,均可用之。笔常用本方治疗小儿虫积腹痛、痢疾(初痢)、食积便秘等症,恒收立竿见影之效,现举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患者邹某某,男性,38岁,农民。因饮食不节致腹部胀痛,频繁呕吐两天而入院。证见:急性痛苦面容,腹痛拒按,腹胀如鼓,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暧气,肠形可见,肠中漉漉有声,食入即吐.肛门无矢气,大便五日来行,小便短少。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滑。给予木香槟榔丸汤剂:牵牛6克,槟榔10克,大黄10克(后下),黄连8克,黄柏10克,  相似文献   

10.
木香顺气丸收载《中药成方制剂》第1期,由木香、厚朴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效。本品处方较大,采用一般的理化鉴别,干扰较大,难以鉴别,故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其中的厚朴、木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崔晓丽  何小东  许立峰 《中成药》2002,24(5):398-399
木香顺气丸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一册.由木香、厚朴等10味药组成,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其原标准简单,缺乏定性指标.据其药味均以粉末入药,通过显微鉴定找出各药味特征组织;再用薄层色谱法对易出现伪混品的木香和厚朴进行定性研究,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木香顺气丸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木香、苍术、厚朴三种中药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对丸剂中厚朴酚、和厚朴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测定木香顺气丸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9:81);检测波长:284nm;流速:1.0mL·min^-1。结果:橙皮苷在60.80~304.00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1.99%(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木香顺气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平胃丸应用于脾胃受寒湿所致的脘腹胀满、口淡食少、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大便溏泻等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服平胃丸水泛丸6~9克,日服3次,15天为1个疗程。配方中苍术、厚朴能使十二指肠的蠕动减慢,还有兴奋肠管平滑肌的作用。诸药配合,对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较为突出,对防治溃疡病亦有良好的作用。消化不良:内服平胃丸散剂,每次1袋(6~9克),日服2~3次,15日为1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陈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均对胃肠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并能制止肠内异常发酵,促进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木香槟榔莪棱汤加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将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木香槟榔莪棱汤加红外肝病治疗仪照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加护肝药静滴;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二胺及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两组疗程均为20-28天。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标志物、彩超、上腹部CT及上腹部M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P0.05);治疗组患者ALT、AST、TBIL、ALB、GLO、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木香槟榔莪棱汤加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候群,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减轻门静脉压,缩小脾脏厚度,改善肝脾CT比值。  相似文献   

16.
"木香-槟榔"制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木香、槟榔单独及配伍使用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胃饲树脂小球并计数的方法计算胃排空率及采用高灵敏度应片传感器记录在体胃和离体十二指肠运动在用药(木香、槟榔、木香—槟榔)前后的改变。结果 单味木香制剂不能加快大鼠胃排空;使用单味槟榔和木香—槟榔制剂后胃排空率均快于对照组(P<0.05,P<0.001),但前者作用弱于后者(P<0.05)。木香、按榔、木香—槟榔制剂均使胃运动加快,木香、槟榔的作用较木香—核榔制剂小(P<0.001)。木香使离体十二指肠运动减弱,槟榔和木香—槟榔制剂则增强十二指肠运动,前者的作用较后者弱。结论 木香—槟榔配伍使用能增强胃肠运动,效果好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7.
平胃丸 是一种价格便宜,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受寒湿所致的脘腹胀满、口淡食少、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大便溏泻等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服平胃丸水泛丸6~9克,日服3次,15天为1个疗程。配方中的甘草及其水提物能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可降低胃酸浓  相似文献   

18.
木香槟榔丸临床运用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香槟榔丸出自《儒门事亲》,南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组成。《医方集解》所载木香槟榔丸有三棱、枳壳,以芒硝水为丸。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主治痢疾,食积;症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木香槟榔丸的组方立意典型地体现了“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原则.可广泛用于治疗胃炎、胃瘫、胆囊炎、胰腺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各种消化系统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兹举临床应用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近10年来,笔者用催眠丸内服、冰醋丸塞耳联用法治疗失眠226例,效果甚佳,现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6例,男120例,女116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4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12年;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郁化火型者40例,痰热  相似文献   

20.
木香顺气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香顺气丸成型工艺参数,选用合适的辅料提高溶散时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成型工艺参数,利用均匀设计法选择崩解剂最佳配比。结果木香顺气丸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粉为细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占1.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占0.5%,60℃干燥。结论该工艺生产的丸外观圆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溶散时限短,产品质量高,符合GMP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