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胆囊肿瘤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结果显示,25例胆囊癌组织中20例PCNA阳性(80%),腺癌与鳞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15例ER阳性(60.0%),与相应病例PCNA表达等级相关(P〈0.01)。7例EGFR阳性(28.0%),EGFR阳性病例的ER表达多阴性。在8例腺瘤组织中,5例局部PCNA有阳性表达,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PCNA的单克隆抗体和EGFR的单克隆抗体 ,以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在 35例卵巢上皮癌、1 8例卵巢上皮瘤、1 5例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从正常卵巢到卵巢瘤及卵巢癌PCNA及EGFR的表达从阴性到阳性 ,且呈增高趋势 ;正常卵巢与卵巢肿瘤PCNA及EGFR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正常卵巢与卵巢癌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②Ⅱ、Ⅲ、Ⅳ期组PCNA及EGFR的阳性表达(1 5 / 2 1、1 8/ 2 7)明显高于Ⅰ期组 (1 / 8、2 / 8)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分化组PCNA及EGFR的阳性表达 (1 1 / 2 5、1 4 / 2 5 )均低于中、低分化组 (5 / 1 0、7/ 1 0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CNA及EGFR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非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③PCNA及EGFR阳性表达的 3年生存率 (7/ 1 6、5 / 2 0)与阴性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NA及EGFR在正常卵巢组织呈阴性表达 ,在卵巢上皮瘤中可有表达 ,在卵巢癌中明显表达。 2者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晚期有转移者明显增高 ,与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关 ,可以估计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并辅助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3.
桥本甲状腺炎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林丽香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1):872-874
桥本甲状腺炎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陈刚林丽香陈碧芬庄维特我们应用SP微波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桥本甲状腺炎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对DNA倍体进行分析,以探讨导致桥本甲状腺炎发生恶...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0例人体肿瘤及瘤样病变做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上皮细胞及其肿瘤组织中不同程度表达EGFR,其中肝细胞及肾上腺肿瘤表达程度最强,其次是胃癌、甲状腺癌、甲亢、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大肠癌。乳腺癌表达程度较弱。提示EGFR在调控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可能与癌的发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Cerb B-2及Ki-67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样癌中ER、PR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Ⅱ期ER、P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Ⅰ期Cerb B-2、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Ⅱ期和Ⅲ~Ⅳ期(P<0.05);G1级Ki-67阳性率低于G2、G3级,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G3级,Cerb B-2阳性率低于G3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90例子宫内膜癌中,Cerb B-2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h B-2、Ki-67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不良预后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抗P^53蛋白、抗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66例乳腺癌中ER、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66例乳腺癌中ER阳性率为62.1%,P^53蛋白阳性率为34.8%,PCNA强阳性率为56.1%,PCNA弱阳性率为43.9%,28例高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82.1%,P^53阳性率为17.9%,PCNA强阳性率为32.1%;21例中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61.9%,P^53阳性率为38.1%,PCNA强阳性率为38.1%;17例低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29.4%,P^53阳性率为58.8%,PCNA强阳性率为70.6%,结论 ER阳性表达、P^53蛋白阳性表达、PCNA强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P^53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中ER表达;ER阳性病例中的癌细胞增殖活性较ER阴性病例低。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泌尿外科(110003)卜仁戈宋永胜郭恩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其配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学者认为EGF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中起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巾p21 ras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胆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胆管癌组织和ll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21 ras和EGFR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以及与病理因素关系的分析。结果45例胆管癌患者的组织中,p21 ras和EGFR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胆管癌组织中p21 ras与EGFR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657,P〈0.01)。EGFR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p21 ras的过度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胆管癌组织。结论癌基因和生长因子受体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提示p21 ras及EGFR有可能成为胆管癌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大肠腺癌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谋  蔡沛然  洪亮 《上海医学》2003,26(6):315-317,T003
目的 探讨p53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Envision方法,检测166例大肠腺癌、55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增生性黏膜组织中p53及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53和EGFR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由增生性黏膜、腺瘤至腺癌依次递增,分别为10.0%、36.4%、63.0%和40.0%、55.0%、75.3%,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53和EGFR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结论 p53和EGFR蛋白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浸润及转移均密切相关,此2项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新生  周娴  王建中 《上海医学》2003,26(7):501-502
目的 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6 4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6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EGFR表达。结果 EGFR在上述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4 %和 0 %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GFR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及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亦表明 ,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 EGFR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分化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胃贲门癌和胃窦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良预后的原因,指导胃癌术后的治疗。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贲门癌组织标本64例和胃窦癌组织标本67例,常规病理检查,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表达,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胃贲门癌组EGFR和VEGF蛋白表达率高于胃窦癌组(P〈0.05)。胃贲门癌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于胃窦癌组(P〈0.05)。结论胃贲门部癌组织中的EGFR和VEGF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胃责门部癌生物学行为差、预后不良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了贲门癌有较高复发和转移危险,提示有加强责门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HB-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30例,正常生育妇女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子宫内膜HB-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HB-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HB-EGF和EGFR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生育妇女组(P<0.05)。HB-EGF和EGFR成正相关(r=0.57,P<0.05)。结论HB-EGF和EGFR的下降可能与不孕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黏蛋白MUC5AC在肺气肿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了解EGFR与黏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研究吸烟诱导的肺气肿大鼠20例、正常大鼠20例的肺组织EGFR、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肺气肿组大鼠EGFR蛋白定量和mRNA表达分别为439±084和041±01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250±061和031±008)(P<0001,P<001)。MUC5AC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8156,P<001)。结论EGFR参与了吸烟诱导的肺气肿大鼠气道黏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它们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α、β间的关系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58例患者临床不同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内膜癌组),同时选取癌旁组织31例(癌旁组)、正常内膜组织42例(对照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组患者的IGF-1、IGF-2、IGF-1受体(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ERα、ERβ的mRNA表达,分析3组标本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相关关系。结果 IGF-1、IGF-1R、IGF-2、IGF-2R、IGFBP-3的mRNA表达量在内膜癌组中分别为1.19±0.79、6.23±3.98、2.44±2.32、4.32±2.98、14.47±12.31,在癌旁组中分别为2.66±1.73、35.34±22.02、8.59±7.13、0.39±0.36、8.28±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0.58±0.30、0.54±0.32、0.33±0.19、0.04±0.03、4.5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内膜癌组比较,IGF-1、IGF-1R、IGF-2的mRNA量明显升高,而IGF-2R、IGFBP-3的mRNA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在内膜癌组分别为10.67±7.63、31.44±25.22;对照组中分别为16.24±10.10、50.10±21.60(P<0.05),癌旁组中分别为45.54±33.58、529.62±296.70,较对照组及内膜癌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ER与IGF之间无相关性。内膜癌组中ERα与IGF-1、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439、0.5228;与IGF-2R呈轻度正相关,r为0.297 0;ERβ与IGF-1、IGF-2、IGF-2R呈轻度正相关,r分别为0.415 5、0.355 5、0.275 6;癌旁组中,ERα与IGF-1R、ERα与IGF-2、ERβ与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554 5、0.850 2、0.932 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显示无相关性。在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表达量随着分期、分级以及浸润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IGF-1R、IGFBP-3-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IGF-1、IGF-2、ERα、ERβ-mRNA与内膜癌分期、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呈高度负相关,IGF-2R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轻度负相关(P<0.05),IGF-1R和IGFBP-3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IGF-1、IGF-2、IGF-1R的基因呈明显高表达,尤以癌旁组织中更明显;癌旁组织中ERα、ERβ的基因活性亦明显高于癌组织,癌组织中ERα、ERβ与IGF-1及IGF-2呈高度正相关,提示IGF-1和IGF-2可能激活ERα/ERβ,是正常内膜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冯莉  吴云林  罗志谋  李惠芳  付极  翟祖康 《上海医学》2003,26(8):571-573,T00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患者共 15 1例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 ,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 erbB 2和c erbB 3检测 ,对其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息肉组EGFR、c erbB 2和c erbB 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 ,分别为 4 2 .86 %、2 1.4 3%和 16 .6 7%。EGFR在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在管状腺瘤中更高 (P <0 .0 5 ) ;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 (P <0 .0 5 ) ;c erbB 3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腺瘤高 (P <0 .0 5 )。EGFR、c erbB 2和c erbB 3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 5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EGFR和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表达率高于管状腺癌 (P<0 .0 5 ) ,c erbB 3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表达与大肠增生性息肉无关 ;而在不同的腺瘤和腺癌中 ,EGFR家族蛋白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类型腺瘤向腺癌转化发生的比率差异导致的 ,此现象有助于解释EGFR家族蛋白在大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大因子受体(EGFR)、生存素(survivin)、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胸腺痛和B3型胸腺瘤(高分化胸腺癌)中的表达方法:9例胸腺癌和21例B3型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标记EGFR、surivin、P53蛋白和PCNA,光镜下观察结果:免疫标记显示胸腺癌对EGFR、survivin、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9)、88.8%(8/9)、77.8%(7/9)和100%(9/9):B3型胸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14/21)、71.4%(15/21)、33.3%(7/21)和85.7%(18/21):仅P53蛋白在该两类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均呈完全性浸润性生长,用P53蛋白判断陔类肿瘤牛物学指标具有临床意义,而EGFR、survivin和PCNA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的比较: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均比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EGFR水平的比较:除术前Ⅳ期同0期相比和术后6个月Ⅲ期同0期、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能确立为独立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