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筛选出28例CR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8例CRS中,共分离出2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例,革兰阳性菌12例,主要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为0.88.2%,11株真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有效处理方法于尽早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7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患者的原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病原菌分布。结果: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年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缩短留置时间可减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时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惠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与感染的关系,分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影响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组26例和股静脉组34例,出现发热者采集导管内血培养及导管培养,对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发生的部位、患者的血流量和不同病因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深静脉置管放置时间越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越多。股静脉穿刺组感染发生时间为(26.5±9.6)d,颈内静脉穿刺组感染发生时间为(35.4±6.8)d。本研究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为32.3%,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为7.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远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1)。在病因方面,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感染率为所有组别中最高(33.3%),与其他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O.05)。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6.7%),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组(16.7%),多囊肾病(14.2%)、狼疮肾炎(20%)之间无明显差异。患者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为9.5%;血流量〈200ml/min时,感染的发生率为28.2%,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培养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53.8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76%,表皮葡萄球菌占23.08%。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对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原发病为糖尿病时血流量较低,应加强无菌操作,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发生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358例于本院ICU中心行动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入组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10.34%,其中年龄(OR = 5.214、P = 0.000)、穿刺次数(OR = 3.823、P = 0.000)、置管时间(OR = 2.189、P = 0.002)、留置部位(OR = 2.227,P = 0.006)和糖尿病(OR = 3.323、P = 0.000)均为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7例发生血流感染的病例,分离出38株病原菌,其中G-菌19株(50%),G+菌15株(39.47%),真菌4株(10.53%)。 结论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和留置部位和糖尿病均为引发ICU导管先惯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应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方法。方法对3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HSC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平均23d(17~61d),仅l例(2.7%)于置管38d发生导管感染,导管插入口皮肤细菌培养见表皮葡萄球菌,且感染程度轻,预后良好。结论无菌置管、全环境保护、精心护理、保持导管通畅、粒细胞缺乏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等综合措施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的主要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500例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30例留置导管期间出现发热,常规拔管后发热消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多发生置管后3~10 d,导管尖端可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7/30)、真菌(8/30)及革兰氏阴性杆菌(5/30);30例中66.7%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6.7%病例在普通病房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23.3%病例在手术室行该操作。结论导管相关性发热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尽可能选择无菌环境行插管操作对防治导管相关性发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3月145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5次中心静脉插管中有40次导管尖端培养阳性(27.6%),共培养出致病菌5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28株,占50.0%;革兰氏阳性(G+)22株,占39.3%;真菌6株,占10.7%。多重导管感染6例,占15.0%。治愈39例,死亡1例。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全程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与护理,减少肠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1997~2001年对41例危重症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远端培养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导管培养阳性中常见致病菌有真菌(21/41),G^ 球菌(12/41)及G^-菌(8/41)。41例中心静脉插管感染中.45.6%的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的病人;60.9%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0.8%的病例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58.5%的病例血培养同样致病菌阳性。结论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真菌和葡萄球菌;尽量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并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对防治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