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2.
血压负荷和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了6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的变化。旨在说明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组Ⅰ:30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组Ⅱ:30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结果两组患者24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有显著差异性(P<0.002),舒张压负荷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两组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2)。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不同程度的患者间血压负荷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血压负荷值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良好预测指标。夜间血压在左心室肥厚的形成中起着更重要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夜间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景宁县14个村的居民中,记录24 h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结果 647例受检者中单纯夜间高血压[平均血压≥120/70mm Hg(1 mm Hg=0.133 kPa)]有72例(11.1%).夜间和白天的收缩压或舒张压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但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患病率(23.6%)与正常血压者(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单纯夜间高血压与用心电图诊断的左室肥厚没有显著独立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压负荷(BPL)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0例正常血压者,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各25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结果(1)正常组与1级高血压组之间血压负荷(SBP:4.83±2.95%vs59.75±22.12%;DBP:3.75±2.05%vs 61.75±18.2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级高血压组昼夜负荷差较大,呈杓型改变。2级高血压组的血压负荷(SBP:94.94±5.08%vs59.75±22.12%;DBP:91.75±10.08%vs61.75±18.24%)明显高于1级组(P均<0.01)。昼夜负荷呈非杓型改变。2级组左室肥厚(LVH)异常检出率76%明显高于1级组20%(P<0.01)。(2)高血压组LVMI与夜间SBP和DBP均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夜间SBP和DBP下降率均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 血压负荷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价和预测有临床价值。夜间SBP与LVMI的相关性比DBP与LVMI的相关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昼夜节律,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室左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对左室肥厚的不同影响。方法:应用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42例Ⅰ,Ⅱ期高血压患的血压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体重指数,射血分数的相关关系。结果: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与LVMI呈正相关(P<0.05),而24小时及白天平均收缩压,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与LVMI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蒋祖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7,(4)
目的在室(LV)肥厚是长期系统性高血压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并受老化过程、性别和体重影响。尽管老化过程推动了LV肥厚并影响LV几何形状,但很少研究考虑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V几何形状和它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老年患者的LV几何形状以及和血压,LV功能,神经体液因子关系。方法研究包括21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患者符合所有下列标准:停抗高血压药物4周;三次以上就诊血压>160/90mmHg;65岁;有一个高质量的超声心动图;无肾衰。排除继发高血压,无瓣膜疾病和冠心病的证据。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8.
李锦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2):100-10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舒张末期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的是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的水平。结论 血压持续升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服厚(LVH)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分析二相关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70例中LVH有41例,占58.8%,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50例均有LVH(10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左室肥厚率显的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肥厚呈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袁志敏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8,(2)
左室肥厚(LVH)为长期血压升高所致心脏受损的标志,并受性别、年龄及体重的影响。正如 Framingham的一项研究结果所示,LVH在70岁以上老人占43%,相反在40岁以下者仅不足10%。因而有理由认为增龄将加剧继发于高血压的LV构型改变。本文特就高血压老人血压、神经激素与继发性Lv构型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19例高血压老人,年龄>65岁,血压皆>160和/或90mmHg(21.3和/或12.0kPa,1kPa=7.5mmHg),研究前停用降压药4周以上。另选45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研究了3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其与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的关系,13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病组存在左室肥厚(LVH)。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的LVMI主要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平均值(ABP)呈显著正相关,与收缩期24小时及昼间ABPV呈显著负相关,表明LVH与ABPV的关系较与ABP的关系为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原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2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年龄、性别、24h平均血压和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左室肥厚组的24h收缩压变异性(16.8±1.9VS14.3±2.3),白昼(14.9±2.5VS13.8±2.4)和夜间(10.8±3.7VS9.7±2.9)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大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斥患者收缩斥波动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可能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4.
15.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L-BPV)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3例(男47例,女46例,年龄24~59岁,平均47.37±8.03岁),分为LVH组与无LVH组,并与年龄相近的正常血压者46例作对照.采用无袖带式BP50仪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SD)作为血压变异的指标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 hSSD)和舒张压变异(24 h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和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和舒张压变异(nDSD).组间使用t分布的不相等方差检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1)三组均显示收缩压变异度(SSD)明显大于舒张压变异度(DSD).(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H组与无LVH组患者的24hSSD、dSSD、nSSD均显著增大(P<0.05),尤其24hSSD与dSSD.(3)LVH组较无LVH组的 24hSSD、dSSD、dDSD、nSSD、nDSD显著增大.结论 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伴LVH时这种改变更明显.故用动态血压监测EH患者的BPV,可能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谈志强,庞振瑶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杜传礼审校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0%...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及性别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和性别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男女性患者分成杓型和非杓型两组,比较昼夜血压变化与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等指标。结果:女性非杓型组LVH的程度及24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睡眠时最低收缩压均较杓型组显著增加(P<0.05和0.01)。而男性杓型与非杓型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女性EH患者LVH的程度非杓型者比杓型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EH患者321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组(n=223)与杓型组(n=98);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1)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较杓型组升高(P<0.01).2)非杓型组cAs的检出率(61.4%)较杓型组(49.0%)增加(χ2=4.33,P<0.05),非杓型组LVH检出率(38.1%)较杓型组(20.4%)增加(χ2=9.70,P<0.01);3)CAS组24 h动态脉压值较颈动脉IMT正常组升高(P<0.01).结论 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与CAS和LVH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年龄≥7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呈非勺型者为142例(76.34%),呈勺型者为44例(23.66%),非勺型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0.01)。非勺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勺型组增加(P<0.05,<0.05,<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7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失常,且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