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水气病之水之与气《金匮要略》第十四篇所论的水气病,是指体内津液因各种原因而致代谢异常,不能正常输布排泄而停聚体内,溢于肌肤所形成。可见,水气病的水即体内津液代谢异常、不能正常排泄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无时无处不在的基本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首先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对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现试作如下分析。1痰饮的生理和病理《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人身水液的正常流行情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局部障碍而引起的病理产物,若人体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生活失宜、脏器亏虚等因素,都可以导致痰饮形成,但发病与否则取决于脾肺肾三脏化气行水的功能状态。肺主布津液,并有通调…  相似文献   

3.
刘国安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血瘀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 ,亦是许多疾病的病理产物。其形成的因素很多 ,病机复杂 ,而且许多疑难杂病亦每见血瘀。其治疗临床上多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 ,但疗效不十分理想。导师刘国安教授系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30余年 ,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张 :在治疗血瘀证中酌情配伍风药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不仅为血瘀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同时也扩展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所谓风药 ,一则取义于《内经》中“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的说法 ,二则因辛散药可起醒脾散滞、疏肝解郁之效 ,而肝为风木…  相似文献   

4.
天人相应观为祖国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整体指导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对治疗疾病、推测预后所起的影响。本文就此试作一初探。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就其物质本源来说,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所构成,但必须依赖大自然的气候化生成长,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匮要略》以《内经》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认为,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会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引起继发性病证。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视之可见闻而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无形之痰,指只见症状不见形质的痰病,如眩晕,癫狂等。1中医文献对痰的论述:《内经》中虽无"痰"字记载,但已有痰病相关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论述"劳风"病时说,"劳风法在肺下,其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咳出  相似文献   

6.
郭天彝 《新中医》1991,(10):55-55
益火消阴,亦称扶阳抑阴,为临床常用治则之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张景岳《类经附翼》曰:“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  相似文献   

7.
“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温病大师叶天士阐发温热病邪传变规律。他既奠定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充实了《内经》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概念,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在教学,临床实践中,对此略有领悟,本文仅就“到气才可清气”鄙陈管见如下。一、到气之“气”的概念《内经》中“气”的含义系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初物质,对于人之生理既是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的产物,总之皆以物质与功能而命之。叶氏《温热论》  相似文献   

8.
痰为人体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对其治疗素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痰为阴邪,非阳莫化"之论。众医家延循此说,在治疗痰证时多用辛温燥烈之品,慎用禁用滋阴药物。但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古代祛痰名方后发现许多祛痰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整理陈士铎在《辨证录》和《石室秘录》中呆病门、健忘门的阐述,发现其将中医经典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与五脏理论相结合,为呆病、健忘提供理论基础.陈士铎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以脏腑失调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所涉及的脏腑主要包括心、肾、肝、脾、胃,病理产物主要为痰.故在治疗时以调理脏腑为主,同时将祛痰贯穿始终,且针对不同脏腑...  相似文献   

10.
姚秀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17-118
《类证治裁》说:"痰饮皆津液所化,痰浊,饮清。"痰饮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就病理产物而言,一般认为稠着为痰,清稀为饮。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或闻之有声或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痰浊。无形之痰未见之痰,而有痰之症。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水”的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水”代指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如水谷,作为五行之一,以概括肾主水、藏精及相生相克的关系。表示病证名。如《素问》中所指水,即为水肿,是致病因素之一,也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如《遗病源侯论》中称前者为“水毒”,谓后者“夫水之病,皆生于腑脏”。  相似文献   

12.
黎海芳  周英 《河北中医》2012,34(1):118-120
人是自然界产物,无论是古代哲学还是中医学都强调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可逆而行之.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与太阳的运转、月球的盈虚及昼夜季节的变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1]中医学治病、防病也必须遵守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3.
浅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 ,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是人体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者为痰 ,稀者为饮。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本文以津、血同源理论为指导 ,根据阴精、阳气的病理变化 ,津熬成痰 ,血滞为瘀的特点 ,提出痰瘀同源的论点 ,并以痰瘀同病、同治的角度加以论述。1 痰瘀同源概论痰瘀同源首先应从津血同源论起。《章太炎医论》中说 :“萦绕于人之一身 ,使营养不匮者 ,血与津液而之……人所自有者 ,唯血与津液也。”血与津液的产生 ,皆赖于脾的吸收、运化和输布 ,同属于阴精。《内经》所谓…  相似文献   

14.
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的产物。人体肠道代谢除了经酶解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类营养物质,以及一些食物残渣外,肠道中还大量存在食物经细菌发酵产生的气态物质,此文称为"肠酵之气"。"肠酵之气"与"宗气"的来源相同,代谢分布极相似,生理功能接近相同,病理相似,因此"肠酵之气"是属《内经》中所言"宗气"中宏观可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论目命门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目为命门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透射与反映,是当映人们物质观,自然观和物质世界运动观的产物,其主要的哲学基础包括人同构,无人同道和天人一体3个方面。由于人与自然四时阴阳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是《内经》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眼睛和为天之阳气作用于人体的中介器官,介导着人体内卫气运行的昼夜节律,是《内经》将其作为“命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神农本草经》载:牛黄,"牛出入呻者有之"。陶弘景说:"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今人多就胆中得之。"古人是在多鸣吼的牛前面摆一盆水,牛黄就可落水中。这种说法是真是假,至少今人来看似是奇谈。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也。"古人就知道牛黄是病理产物,这样一个病理产物怎能做药呢?  相似文献   

17.
《内经》“厥头痛”证治见于《灵枢·厥病》篇,“厥”者,气逆也,由于头痛的发生与六经经气逆乱密切相关,故《内经》冠以“厥头痛”之名。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阳经又与阴经相顺接,故头窍汇集了十二经的气血。脏腑生理过程中化生的精微物质也通过经络上奉于脑而养神明,所以十二经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都会造成脑窍气机不利而出现头痛。头痛其标在头,其本在经络、脏腑,头痛仅为一个症状,由于病位和病机的不同,临床可兼见不同的其他症状。关于其治疗,《灵枢·厥病》篇提出了辨证取经的原则,或刺本经,或刺表里经,或刺阴阳经,并未涉及方…  相似文献   

18.
《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五液之一,是阳气蒸腾津液从腠理出于体表的代谢产物.而汗出是机体功能活动中的生理现象,如《灵枢·决气篇》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现就生理、病理之汗等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痰淤相关的理论由来已久,痰淤同治的实践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痰淤同病、痰淤互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且有以下致病特点。一、痰淤为有形有质之邪凡致病因素统称邪气。外感六淫、气候变迁、内伤七情、精神刺激,皆为无形无体,依据临床表现而辨别证候。痰淤互结、痰淤同病亦为邪气,但与之有别。痰和淤是津血为病的病理产物,痰来自津,淤本乎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人体之津血同属阴精,是有形有质之液体。痰淤互结既是形质之液病态而生,  相似文献   

20.
《千金宝要》为宋·郭思撰集《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而成。由于其为一名文人 ,不精专于医 ,为实现其济世救人之心 ,撰集《千金宝要》刻于碑石之上。其撰集医书之思路为 :不注重医理的阐发及辨证施治理论的研究 ,但致力于医药知识的普及工作 ,选方以治急症为主 ,用药简、便、廉 ,目的是使老百姓遇急病、常见病 ,仓卒之下 ,检阅碑文 ,便于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