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疸"病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甦颖 《江苏中医药》2004,25(10):53-54
黑疸之名 ,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第 7条云 :“酒疸下之 ,久久为黑疸 ,目青面黑 ,心中如啖蒜状 ,大便正黑 ,皮肤爪之不仁 ,其脉浮弱 ,虽黑微黄 ,故知之。”然何谓黑疸 ?其与黄疸的关系如何 ?古今医家见解不一 ,有谓黑疸为五疸 (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 )之一者 ,〔1〕有谓其乃诸疸之转归者 ,如《诸病源候论卷十二·黑疸候》指出 :“是夫黄疸、酒疸、女劳疸 ,久久多变为黑疸” ,〔2〕后世医家多宗巢氏之说 ;而现代则有人认为 ,黑疸是因房事不节或痨、瘤等病 ,使脏气亏损 ,肾气衰败 ,血脉瘀阻所致的以疲乏无…  相似文献   

2.
<正>“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主要特征。“黄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论述,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仲景在两书中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分类方法,但却始终抓住“黄疸”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4.
黄疸之治疗     
黄疸为中医独特病名,早见于《素问》,后世医家分为五疸,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元代罗天益氏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阳黄类似现代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阴黄相似于慢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多因湿热郁蒸熏染肌肤而发黄,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所致。阳黄热重湿轻,阴黄湿胜于热。阳黄病变在肝胆,阴黄病变在脾(胃)肾。治疗上,阳黄应从疏、清、通、利着手,  相似文献   

5.
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重要特征。它可见之于多种疾病。祖国医学远在《内经》对黄疸一证即有论述,认为本证多因湿热所引起。至汉代张仲景,对黄疸的证治规律,认识已较深刻,在《金匮要略》中,专篇记述了黄疸、谷疸、酒疸以及女劳疸、黑疸的辨证施治,并创有迄今仍为广泛应用卓有成效的方剂多首。嗣后随着临床观察日益细致,辨治经验不断丰富,历代医籍,阐发甚多。元代罗天益鉴于唐宋以前,对黄疸的分类过于繁复,难为医者所掌握,因而概括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很有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7.
黄疸,古称瘅。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金匮要略》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症状,把黄疸区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四种,并提出了治疗法则和方剂,这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论治黄疸的先河。元代罗天益宗张仲景之旨,又将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两大类,这在辨证论治上起到了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因而,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实践。但其发病机理则多以湿热相搏,寒湿凝阻为主。余在温习中医古典  相似文献   

8.
因《金匮要略》女劳疸病篇存疑问题争议较多,本文尝试从女劳疸的症状、病机、治疗等方面对其存在争议之处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女劳疸确属黄疸病;其发热的病因为症状由肾阴亏虚、瘀血阻滞所致;其小便可利与可不利,意在突出肾虚病机,并非关键症状。女劳疸病机为肾阴亏虚、湿热瘀阻,湿热瘀阻为黑疸、女劳疸的共同病机,硝石矾石散主治黑疸轻症、女劳疸标证,针对女劳疸本证应兼以调补脾肾之法。硝石矾石散为女劳疸标证主方,应兼以调补脾肾之法。  相似文献   

9.
黄疸是以面目、肌肤发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病证,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金匮要略》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古代分类纷繁复杂,不便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笔者从长期的肝病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把其分为阳黄(急黄)和阴黄,较为实用。按照同病异治的原则,分别在清热利湿退黄或温阳化湿退黄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兹举两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疸一症,范围异常广阔,历代文献记载、分类亦颇庞杂。按黄疸二字,首先见于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目黄、溺黄赤、安卧者,曰黄疸。”又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至汉季张仲景金匮要略立有黄疸、酒疸、谷疸、黑疸、女劳疸五种,此为黄疸分类之篙矢,但后世医家也有补充的见解,如喻嘉言分为内伤与外感,程锺龄分为阴黄与阳黄。前贤虽如此各异,但大都皆从病因或证状形态而命名的,以确立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然而程先生对阴黄与阳黄的分类,似有欠妥,今提出我个人的意见,是否有当,有待于同志们的批判与指正。阴阳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之一,它是一个机动的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阐明了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金匮要略》对有关"黄疸"病篇的论述,内容更是广泛,详细地阐述了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发黄证候。现我就学习《金匮要略》后对有关黄疸病证,进行归纳分类,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引起的黄疸。1黄疸的源流黄疸病的治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金匮要略》又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又将其分为二十八候。而《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制茵陈术附汤,成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2黄疸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3.
“瘀热以行”,语出《金匮·黄疸病》篇一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它概括了黄疸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无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者的发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兹表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王津慧 《陕西中医》2009,30(1):95-96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始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伤寒论》中按其病因分为湿热发黄、瘀血发黄、火逆发黄和寒湿发黄四种类型。仲景在治疗时,尽管施用了灵活多样的代表方药,但活血化瘀之法是贯穿始终的,为后世治疗黄疸病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有关黄疸的认识,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仲景根据病因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四种,进行系统地辨证论治,颇有特色,笔者认为黄疸发生的整个病理机制在于血液郁滞,分疏如次:  相似文献   

16.
女劳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劳疸病名出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篇中把黄疸一分为三;谷疸、酒疸、女劳疸。目前临床上已不再沿用这种分类法,而是以阳黄、阴黄进行辨证论治。谷疸、酒疸病起子湿,虽有湿热与寒湿之别,但以湿热内蕴为多见,此论似无疑义。然女劳疸其病因病机如何?其证候表现、具体治则又怎  相似文献   

17.
黄疸病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对于黄疸的含义及该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黄疸的分类、相关证名的理解,争论较大.篇名中的黄疸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黄疸包括狭义的黄疸和发黄证.而篇中的黄疸指狭义的黄疸,有的时候简称为疸.而篇中所指谷疸、酒疸是狭义黄疸病的初期阶段,女劳疸是狭义黄疸病的中后期阶段,黑疸是狭义黄疸病的晚期.  相似文献   

18.
温阳调气治疗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恩 《中医研究》2009,22(3):49-50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有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相似文献   

19.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内经》就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的论述。《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包括一切发黄证,发黄的基本病理是脾色外现,引起脾色外现的原因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邪。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者皆可转变为黑疸。女劳疸以肾虚为主,也可兼挟实邪,故可虚实并治。黄疸病预后“当以十八日为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