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2.
针药复合麻醉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自2007年3月至6月开展针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顾陈怿  蔡云彪 《中国针灸》2001,21(4):231-233
方法: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分为3组,I组单纯气管内麻醉;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Ⅲ组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监测3组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Ⅲ组波动最小(P>0.05),且麻醉药用量减少,拔管提前(P<0.01)。结论: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既减少麻醉药用量又对机体有调整作用,病人苏醒迅速,拔管时间缩短,使循环系统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麻醉措施。方法:对120例老年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行LC手术,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循环、呼吸的不稳定,本组120例患者经过恰当处置后,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均安全度过了麻醉期。结论:老年患者行LC手术,在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不稳定,尤其在气腹前后,麻醉师正确而及时的处置是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肺切除术中的抗应激作用。方法:将48例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每组12例。针药复合组选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电针诱导30 min。针麻诱导后全麻诱导。观察各组术中麻醉追加药量、血浆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变化,术后拔管前5 min及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结果: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均少于常规麻醉组(P<0.01);针复2 Hz组、针复100 Hz组的芬太尼追加用量少于常规麻醉组(P<0.05);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拔管时的心率较常规麻醉组慢(P<0.01);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拔管时的收缩压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P<0.01);各组间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用量,并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前施以2 Hz/100 Hz或100 Hz针麻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本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老年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以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选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注射液行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间断吸入氨氟醚维持麻醉。结果:20例手术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反应极小,苏醒时间快。结论:在老年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以异丙酚微量泵静脉输注、间断吸入氨氟醚麻醉维持,是一种安全可行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患者血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针刺加小剂量麻醉药进行肺切除术50例,结果,肺阴虚患者针麻效果优于肺气虚患者。以血皮质醇为指标,与全麻组对照,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值皆较术前值显著提高,且术后1天,针麻效果佳者血皮质醇降低多,提示,针刺可以调节机体对外来刺激的反应,使机体更快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对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治疗ASAI-II级的择期腹腔胆囊镜切除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首先用瑞芬太尼、异丙醇、咪唑安定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然后以0.15μg/kg·.min-1的瑞芬太尼用量用微量泵在气管插管处进行静脉输注;对照组患者首先用芬太尼、异丙醇、咪唑安定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以5μg/kg芬太尼剂量在切皮前对患者进行单次静脉输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异氟醚、维库溴铵、异丙酚及咪唑安定用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麻醉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麻醉后,治疗组拔管时间为(6.87±2.08)min,而对照组为(17.86±7.23)min;治疗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5.86±1.7)min,而对照组患者为(14.87±8.32)min;治疗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为(218.4±61.7mg)。结果显示,治疗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治疗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充分利用药物半衰期短及无组织依赖性的特点,可以降低手术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均可有不同程度影响,故选全身麻醉较为安全但应选用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快、镇痛完善的药物.笔者采用丙泊酚、芬太尼、万可松复合麻醉行L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大部切除术麻醉病例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例和针药复合全麻组50例。记录麻醉前10 min、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术中、术毕、拔管、拔管后15 min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变;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监测时段的Bp、HR变化,Ⅱ组患者均较Ⅰ组患者低且平稳;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结论:针药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显著提高拔管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LC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LC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共观察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 46例 ,分为A组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B组 (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4例、C组 (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 1 6例三组。结果A、B两组麻醉优良率 (Ⅰ +Ⅱ级 )分别为 1 0 0 %和 92 90 % ,C组优良率 (Ⅰ +Ⅱ级 )为1 2 5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1 )。三组硬膜外腔每小时平均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mL)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3 5 0 %和 34 0 0 % (P <0 0 1 ) ;第一小时容量及总容量A、B两组比C组减少均接近 30 % (P <0 0 1 )。说明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应用于胆囊切除术 ,既明显减少了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了麻醉效果 ,又弥补了针麻镇痛和肌松不全的不足 ,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照组持续静脉泵人异丙酚和芬太尼,两组同时吸入1%异氟醚。观察比较患者入室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s(T4)、清醒时(T5)各时点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对照组T2、T3、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T2时的HR高于观察组(P〈0.05),而T5时的HR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下行LC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LC麻醉能使围术期麻醉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通道麻醉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共观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 75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 )三组。研究结果 :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 8.1 7%和 2 9.2 7% ,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分别为 68.0 0 %和 5 6.0 0 % ,C组Ⅰ级 1 2 .0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0 5。说明 ,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麻醉效果 ,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 ,弥补了单纯针麻效果的不足 ,术中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 ,牵拉反应轻 ,保留了针麻对生理功能扰乱小的优点 ,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 ,但静注唛啶应对RR、SPO2 和胆囊手术中HR、BP的变化密切观察 ,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00例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分析,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所有病例均取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常规行NBP HR SPO2 ECG监测,观察病员对手术的耐受性。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硬麻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良好。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好,住院费用少,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针药复合对肛肠手术的麻醉效果及防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电针加硬膜外麻;B组为硬膜外麻,各25例。结果表明:A组的麻醉效果比B组高(P〈0.05),镇痛效果比B组好,且A组硬膜外腔使用局麻药比B组少(P〈0.05),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A组比B组短(P〈0.05)。提示:针药复合有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作用,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院腹腔镜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它的优点是:使用肌松药控制呼吸能保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又可避免膈肌运动,利于手术操作,但由于我院农村病人较多,全麻操作复杂,费用较高,不利于LC手术的开展,因此选择硬膜外麻醉方法施行LC手术,病人安全,舒适,并达到了手术所要求的效果,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例,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