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主要论述了"水、火、气、味"的属性和相互转化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在生理状态时"气"与"火"可以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时"气"与"火"相因为病。本文从"壮火食气"是成人斯蒂尔病病机转化的关键,治疗宜清热泻壮火与补气益少火并举,"壮火食气"是激素产生毒副作用以及对其依赖的主要原因和验案举例等几方面论述了《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壮火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壮火少火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介绍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家对少火壮火理论的观点,以临床用药中真武汤的药量加减、白虎汤的药味加减为线索,结合医案,对《黄帝内经》少火壮火理论做出了阐述。旨在启示后人用药应当明确药物性味,合理用药,同时也要掌握用量,否则将适得其反。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正是中医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91-1592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影响,既可从药食方面论,其阐述了气味属性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又可引申出人体正气与火正常时可相互转化,异常时则相因为病的特点,对痹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药物之火和人体之火两方面探讨,认为用药当明性味,知久暂,应在运用壮火之剂的同时加入少火之剂以防止气之耗散,久痹伤气者宜加用少火之剂生气,而对于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热象,既要清热、泻壮火以保护元气不受耗散,也要补益少火以生元气。  相似文献   

4.
陈永堂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689-691
"壮火、少火"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文中明确指出了火与气的关系,但对火和气的具体概念、内容未加阐述。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5.
总结袁长津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袁长津认为脾胃病的病机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少火虚乏,胃气虚衰;中焦热盛,耗伤元气;火热失度,气机郁闭。其在治疗上以温少火、补胃气,清壮火、护元气,调寒温、理气机为基本原则,常用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良附丸加减,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历代注家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少火”的涵义素存分歧,或指人身之阳气,或谓药物之性能。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与校勘,认为该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句衍一“气”字,编次不伦,致使“壮火”、“少火”专指药性气味之“气”的原意隐而不显,其对气味学说的精辟概括亦因此而失彰。  相似文献   

7.
王雪峰教授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探讨了糖皮质激素与少火、壮火的相关性以及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体内阴阳的变化,提出清热益气养阴为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基本治则,辨证施治,组方精练,用药精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硬皮病是临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进展迅速,预后多不良,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治疗棘手。本病隶属于中医学中“皮痹”范畴,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入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现阐述《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理论内涵,浅析中医对硬皮病认识,探讨该理论对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指导作用,并举汤小虎教授临床验案1例,以期为临床多角度认识和治疗硬皮病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2型糖尿病的诊疗谈"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不论是肥胖或消瘦,亦不论是初期或末期,病机本质总不离"火"."壮火食气,气食少火"揭示了阳气、壮火以及元阳少火之间的关系,即阳气亢盛,则积而生壮火,火热鸱张则耗散元阳少火.阳气、壮火、少火三者之间的病理关系既反映于2型糖尿病的病机,又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程发展阶段.本文即以"壮火食气,气食少火"理论阐释2型糖尿病的病机及病程发展,并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见解,综合而言,“少火”既是指药食气味辛甘温和者,又是平和的、具有生机的、正常的“火”或“气”,是小儿生长发育之本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壮火”不仅指药食气味辛热纯阳者,还是亢烈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非正常的“火”或“气”,其在人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基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分析小儿遗尿病因病机可知,该病责之于少火不足、壮火过旺,导致气机紊乱、气化失司、膀胱不约,应以培少火、清壮火之法平调五脏之气,约束膀胱,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1 因果逻辑的价值 《内经》中的逻辑思辨,指导我们如何去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仅就其中有关因果逻辑的部分经文,进行肤浅的探讨,以期显现《内经》逻辑思辨的光华。  相似文献   

12.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明确了壮火少火与无气的关系,对后世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列举有代表性的医家对此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东垣重脾胃,除阴火首推甘温;锡纯治温病,泻壮火巧益元气;莳言药食,投辛热廑防耗气。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明确了壮火少火与元气的关系,对后世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列举有代表性的医家对此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东垣重脾胃,除阴火首推甘温;锡纯治温病,泻壮火巧益元气;马莳言药食,投辛热谨防耗气。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SANFH)是指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类药物,导致股骨头静脉瘀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  相似文献   

15.
16.
温法,系八法之一,又称祛寒法,是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1]。《内经》中没有关于温法的专篇论述,但在162篇原文中,载有"温"字内容就多达58篇,涉及"温"内涵的篇章亦广泛,笔者对《内经》含有"温"的原文内容粗略归纳,其含义及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18.
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解痉平喘等作用,然而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不敏感的患者,需长期依赖口服大剂量激素才能实现对症状的控制,易发展为激素依赖型哮喘(SDA)。过量使用激素药物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中医学角度看,激素与肾脏同源,皆是“水中之火”,兼具正、邪两种属性,传统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观点认为运用药物调节机体,将病理之火(壮火)转化为生理之火(少火),可有效改善体内的生理功能失和。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论述了SDA的中西医诊疗机制,分别对SDA发病机制、西医治疗手段及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分析了中医诊治的出发点和功效,为SDA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以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辨证论治常取得良效。本文主要总结了谢学军教授基于《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 NIU)病因病机理解与剖析,抓住其发病特点,总结其主要有三:疾病初期,湿热壅盛之体感邪易从火化,宜以清热除湿、凉血安神,以平壮火食气之象;中期常气火失调、阴火盛则更耗伤元气,治以化痰祛瘀、凉血活血,力达少火壮火之平衡;后期则久病痹久、正气亏虚,病理产物可瘀滞于眼内,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以助少火生气之功;秉承“祛邪不伤正、活血不留瘀”思路,疾病各期以苇茎汤为辨治基础方,与经方合用辨治本病,效果颇佳。文末附验案佐证,以期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喜,即喜悦、高兴。《内经》认为,喜在正常情况下为五志之一,是机体情志变化的正常反应,但在病理情况下,喜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又可作为一种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在治疗上,《内经》针对喜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基本的治疗法则,并且从养生学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