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少见部位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0-50岁。归纳其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病变中,肩胛骨3例、髋臼骨2例、足部跟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X线平片检查13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低密度10例,混杂密度3例,10例呈膨胀性。CT检查11例,病灶边界不清3例,内部见钙化灶8例,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缘10例,病灶内部见间隔4例,3例肿瘤周围见软组织肿块。MR检查5例,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质高信号,3例可见液.液平面及实体一液平面;1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但仍具软骨类肿瘤的共性特点,合理运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骨外间叶型软骨肉瘤(EMC)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MC的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8例中,下肢4例,前臂1例,躯干2例,右肺1例.CT检查7例,5例瘤体内见弓环状、颗粒状、团块状或不规则条纹状钙化,密集钙化3例,局灶钙化2例.瘤体内未钙化区域的密度低于邻近肌肉组织.MR检查5例,4例周围分布的EMC在T1WI均为等高信号;T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呈“胡椒面”样表现;1例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增强后可见弥漫性不均匀强化及钙化区强化.1例中央分布的EMC呈长T1、长T2的分叶状病灶,T2WI上可见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结节样强化.结论 EMC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钙化区强化及信号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3例中,常见型9例,黏液型3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长骨7例(股骨6例,肱骨上端1例),躯干骨6例(骨盆3例,肋骨2例,胸椎1例)。X线及CT表现:呈斑片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破坏、中断,局部软组织肿块。11例病灶内出现钙化。MRI表现:5例病灶T1WI呈稍低及等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呈分隔状强化。结论X线、CT、MRI检查的综合运用,对原发性软骨肉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 CAPNON)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5例经病理证实的CAPNON患者术前均进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检查,2例行DSA检查,1例行SPECT骨扫描.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年龄为25~60岁,平均(50±11)岁.男4例,女1例.病灶直径1.5~5.0 cm.病灶3例位于颅底,1例位于椎管,1例位于枕颈交界区.CT平扫均呈钙化影.MR平扫,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中4例为等低信号、1例为高低混杂信号;MR增强扫描,3例周边强化、1例无强化、1例均匀强化.病理上可见钙化组织、纤维上皮组织及黏液样基质.5例周围均无水肿.结论 CAPNON好发于成人男性,神经中轴部位常见,CT以钙化为主,MR以等低信号及周边强化为主,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单发型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的临床与X线平片、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掌骨3例,指骨4例,肱骨干1例,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掌指骨病灶X线平片表现为囊样、类圆形透光区,瘤内钙化,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四肢长骨病灶在CT表现瘤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片状钙化;MRI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股骨病灶T2WI周围见低信号带。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绒毛膜上皮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绒毛膜上皮癌,4例均行MRI头颅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Siemens Vision Plus 1.5 T或GE 3.0 SignaEx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2例行CT头颅平扫,1例行CT头颅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Somatom Plus 4全身CT扫描机或GE Light 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结果 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明显增高。3例颅内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均位于松果体区且均为男性;1例颅内继发性绒毛膜上皮癌,发生在脑实质内,为女性。CT扫描呈团块状或分叶状混杂密度影,内可见小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MRI呈不均匀混杂T1、T2信号,可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及钙化,幕上脑室不同程度积水,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绒毛膜上皮癌易发生肿瘤内出血或肿瘤卒中,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可在术前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最终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2.
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眶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中起源于鼻腔4例,鼻窦5例,眼眶3例.普通型软骨肉瘤8例,去分化型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各2例.CT表现:肿瘤呈卵圆形2例,分叶形6例,不规则形4例;内见散在点、环、结节、斑片状或不定型钙化;边界清楚9例,模糊3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度强化.7例鼻软骨肉瘤出现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眼眶软骨肉瘤骨质破坏1例,并侵犯同侧额部.MRI表现:普通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6例(与脑组织比较,以下同),等信号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8例,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散在低信号区,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普通型软骨肉瘤边缘及间隔呈明显强化,内部不强化,呈斑驳状3例,蜂窝状2例;间叶型软骨肉瘤在T1、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各1例.结论CT是鼻眶部软骨肉瘤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典型间隔及边缘强化的MRI表现也能够提示诊断,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嵘  刘鹏程  冯飞  刘晓杰  赵洋  周雯  袁知东   《放射学实践》2009,24(4):408-411
目的:研究乳头状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13个肿瘤病灶,7例12个病灶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最大径为0.2~8.0cm,8个病灶≤4cm者。CT、MRI表现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有灶状出血(4/13)、坏死(4/13)和钙化(1/13),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4个病灶显示完整或较完整的假包膜。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膨胀性生长方式,瘤内可有灶状出血、坏死和钙化,CT和MRI增强扫描肿瘤边缘清楚,持续轻度强化,增强三期扫描中其强化程度均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有助于同其它类型RCC鉴别。  相似文献   

14.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人12例,术前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CT表现平扫上为等、低密度混合的软组织肿块影,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n=9)或模糊(n=3);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坏死区不强化。MRI表现边界模糊,信号混杂。T1WI序列上多与肌肉等信号(n=11),内示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抑脂序列上以略高信号为主,边界清楚(n=2)或模糊(n=10),内示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浸润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索瘤MRI、CT、病理及各种临床治疗手段及相关预后.结果 32例中,颅底19例,颈椎1例;骶尾部12例.23例行MRI检查,10例行CT检查,2例行DSA检查.MRI:肿块边界清、分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T_2WI高信号为主,T_1WI低信号为主,增强后18例轻中度强化, 1例明显强化.CT:6例散点状钙化,等低密度为主7例,高密度为主2例,1例混杂密度,3例行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理示大量黏液样基质成分及其中的液滴状细胞为特征,免疫组化CK、Vitmentin、EMA、S-100、Ki-67、PAS等阳性.共30例进行手术,3例无明显残留,6例2次或多次手术,3例X刀定位放疗,2例经皮注射化疗药.结论 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具有特征性,彻底的手术切除及辅以放化疗是治疗脊索瘤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3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MR检查14例。结果:32例平片发现病变内钙化28例。25例做CT者均见骨质破坏和钙化影,软组织肿块21例,骨膜反应2例。MR表现:肿瘤呈等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可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示分隔强化和肿块周边部强化,钙化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骨质破坏、钙化、软组织肿块、弓环状分隔等构成软骨肉瘤的主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8例,回顾分析其CT(5例,另3例未行CT检查)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本组8例11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颞叶6个病灶(6/11),顶叶、额叶、脑干及小脑各1个病灶,同时累及额颞叶者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皮层或部分病灶同时累及皮层下白质。5例CT平扫中,3例呈较均匀低密度;1例在低密度病灶中尚可见等密度小结节灶;1例可见边缘小斑块状钙化。8例MR平扫,T1WI,病灶均呈低信号,部分可见多个小囊状更低信号区。病灶外形欠规则呈多结节融合的脑回状或局部脑回不同程度扩大呈皂泡样隆起。T2WI除钙化斑呈低信号外,余均呈均匀高信号。1例可见病灶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呈轻微弧形改变。2例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略高信号;2例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病灶呈均匀略高信号;1例尚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显示等信号。增强检查,除1个病灶轻微强化外,余病灶均未见增强表现。3个病灶边界欠清晰,余病灶均可见清晰边界。2个病灶显示轻微瘤周水肿,余病灶均未见瘤周水肿表现。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并结合病史可大大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