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首要治疗方法。目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明确表明其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是,在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后,除外机械闭塞的情况下,出现血流减慢(〈TIMI3级)和心肌组织微灌注不良情况,称为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的防治随着临床研究、发展已经成为术后治疗的重点。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防治进行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孙黎明  周新华  王怡练  左逸夫  吴强 《河北医药》2009,31(24):3376-3377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评估其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286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分成无复流组(n=25)和血流正常组(n=261),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组在冠状动脉开通时间、心功能≥2级(Killp 分级)的比例、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有否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升高.无复流组经药物联合治疗后,大多能恢复TIMI 3级前向血流.结论 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状动脉开通时间长、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低、白细胞计数高、CK-MB水平高等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药物联合治疗对无复流有效.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2岁,既往有高血压及房颤病史,此次因突发胸闷4h而入院。患者于4h前户外活动后突感胸骨后发闷感伴出汗,无胸痛及放散痛,经休息后症状持续约1h左右方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而收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40/80mmHg。神清,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66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68例,其中无复流患者12例,进行左心室舒缩功能比较。结果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的肌酸肌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W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流患者术后4周LVEF、CI、SVI增加(P〈0.05)。结论无复流患者心肌损害严重,梗死心肌范围广泛,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左心室舒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吴方斌  刘倩  严凌 《安徽医药》2013,17(10):1776-177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60例,术前即刻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对照组,n=30)和80mg(负荷组,n=30),评价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单导联sT段下降幅度、术前及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负荷组的TMPG2~3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大(P=0.001),术前、术后48h血浆hs-CRP降低(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围手术期CK-MB及CTn-I峰值水平。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防止无复流的发生,并可以改善远期心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接受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其入院前有无服用他汀类药物,并结合其有无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参照组(血流正常,60例)和试验组(慢血流,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66个月期间对1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13例(9.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13例无复流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5.7岁(34-85岁)。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5例IRA粗大。10例合并有高血压(其中9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9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9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3例TIMl2级血流,1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1例在术后24h死亡。1例TIM1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9.8%,病死率达15.4%。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行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活化情况[膜糖蛋白(GP)Ⅲa、GPⅡb/Ⅲa、GPⅠb血小板活化]及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GPⅢa、GPⅡb/Ⅲa、GPⅠb血小板活化分别为(67.59±3.19)×10^3/血小板、(65.79±3.15)×10^3/血小板以及(36.44±1.80)×10^3/血小板,观察组患者的GPⅢa、GPⅡb/Ⅲa、GPⅠb血小板活化分别为(37.29±3.11)×10^3/血小板、(35.66±2.88)×10^3/血小板以及(26.11±1.77)×10^3/血小板;两组患者的GPⅢa、GPⅡb/Ⅲa、GPⅠb血小板活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PⅢa、GPⅡb/Ⅲa、GPⅠb血小板活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复流患者行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状态,但对心功能的恢复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评价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平均分为两组(血栓抽吸组与单纯介入组),血栓抽吸组在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单纯介入组实施常规PCI治疗。通过术后TIMI血流分级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 PCI术后抽吸组TIMI血流3级患者共18例,占90.0%,TIMI血流2级患者2例,占10.0%;对照组TIMI血流3级患者9例,占45.0%,TIMI血流2级患者6例,占30.0%。两组相比,术后TIMI血流3级血流患者抽吸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IMI血流2级血流患者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适宜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改善IRA的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11.
孙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60-161
目的探讨补救性PCI对于抢救因为静脉溶栓失败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以及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所选病例40例均为本院内科以及急诊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在外院接受过治疗,但是心电图没有变化,患者仍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胸痛、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症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40例患者均在24h之内接受补救性PCI治疗。对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心律以及心室功能的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补救性PCI均获成功,术后6小时观察血压较术前明显升高,收缩压均在90~110mmHg,舒张压在60~80mmHg;心率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恢复至60-100次/min;手术完成后的12小时超声检查EF提高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失败后行急诊补救性PCI是十分有效和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情感的多变性等,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同步上升,故冠状动脉病的治疗方法也不断的进步,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有了新进展[1]。对于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PCI),以可以直接作用于梗塞面的施术,可局部用药,起到复苏,灌注等手法的实施被青睐。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3.
莫忧  谭学瑞 《中国医药》2013,8(1):137-139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有5%~50%可获得心外膜冠状动脉的再灌注而无心肌的再灌注,即为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包括:远端血管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个体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差异性。一些无复流患者的血流可以自行恢复,但持续无复流的患者预后较差,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首发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PCI的女性患者,根据是否在术中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A组)和血流正常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随访不良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平均年龄较高,既往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发作较少,TIMI评分和GRACE评分明显升高,自胸痛症状发作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肾小球滤过率、BNP和D-dimer水平较高,随访期间MACEs发生率较高.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胸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肾小球率过滤是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胸痛至血管开通时间、既往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肾小球率过滤是女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探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STEAMI)患者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入治疗。观察应用后半小时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电图及应用24h后,停用1周后心电图,临床出血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3例由TIMI 0~1级恢复至3级,5例恢复至2级。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回落,0.5h、24h、1周后相关冠状动脉血管分布范围心电图无再抬高。应用过程中3例患者穿刺部位渗血,1例齿龈渗血,均在减少应用剂量和压迫止血后缓解。无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时应用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最显而易见的病理解剖学现象为冠状动脉(冠脉)的完全闭塞,所以既往大多数人们的研究兴趣以及治疗策略集中于心外膜下的闭塞冠脉[1],并且已有多种成熟应用于临床的闭塞冠脉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鹏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0):102-107
目的 分析miR-21、miR-14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表达及其与冠脉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PCI术的130例AMI患者根据冠脉复流情况分为观察组(PCI术后冠脉无复流)60例、对照组(PCI术后冠脉灌注良好)70例,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2例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冠脉无复流(non-reflow)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发病在12 h内的174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对其中82例高血栓负荷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related artery,IRA)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技术)。结果 82例患者PCI时无复流发生4例,无院内再发心肌梗死、猝死、大出血等。结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PCI时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防治无复流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PCI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重建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最显而易见的病理解剖学现象为冠状动脉(冠脉)的完全闭塞,所以既往大多数人们的研究兴趣以及治疗策略集中于心外膜下的闭塞冠脉,并且已有多种成熟应用于临床的闭塞冠脉重建措施。然而,近期人们发现冠脉一旦闭塞,其相关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即发生相应严重损害。以致重建后的冠脉远端缺血区微循环血流可能仍然受阻,称之为“无复流”(norenow,NR)现象,并已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冠脉重建后NR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79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硝普钠组)和对照组39例(硝酸甘油组),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每次用0.05~0.1mg)和硝酸甘油(每次用0.1~0.2mg),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阿拉明0.5~1mg。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末次冠脉造影图像,分析其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7d的射血分数;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8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射药物后:实验组TIMI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vs46.2%,P=0.004),TMP分级达到3级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48.7%,P=0.016);两组冠脉内有创血压及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54.6%±9.2%,43.8%±5.9%);实验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vs20.5%,P=0.038);实验组在平均80d随访期间发生总的MACE事件比对照组相对有所减少(7.5%vs25.6%,P=0.030)。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是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