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有利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23例)和普通病房组(115例),卒中单元组按照标准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1月内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VAS)。结果治疗1月后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生活能力评价、社会功能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卒中单元组均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但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不增加(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能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残程度,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淑清  郝秀梅 《中外医疗》2009,28(6):131-131
卒中单元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不但可以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机体功能康复,还提高了患者ADL指数。相对于普通医疗病房而言,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的患者基本痊愈率提高,出院和回归社会的比例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残障率降低,短期、长期的病死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从而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探索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卒中单元无疑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保跃  黄果  陈京京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589-2591
目的:探究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症患者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卒中中心病房组(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和普通病房组(常规时期康复治疗方法),每组各20例,观察入院及结束治疗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住院期间感染情况及死亡情况、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卒中中心病房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普通病房组治疗有效率为70.0%,卒中中心病房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普通病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4.800,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卒中中心病房NIHSS评分低于普通病房组,卒中中心病房ADL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2.074,P<0.05).卒中中心病房组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例数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4.329,P<0.05),两组患者脑部直接原因死亡例数相同,卒中中心病房组非脑部直接原因死亡例数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4.444,P<0.05).卒中中心病房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中心模式下超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康复效果好,并发症少,有利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卒中单元病房收治的DAS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DS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进入卒中单元(n=32例)和普通病房(n=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价(BI)、住院费用及病人和陪护者工资损失进行分析,并经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卒中单元的经济效益。结果 卒中单元较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每减少1分,少花费707.51元,较普通病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能提高5分,少花费33.23元。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所需的花费较普通病房患者少,卒中单元在改善患者结果上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邵卫东 《吉林医学》2015,(6):1215-1216
目的:分析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所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入住卒中单元病房和普通病房。随后对卒中单元病房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而普通病房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卒中单元病房患者的尿路感染率、病死率等比普通病房患者低。结论: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科的9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与普通病房对照组。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按照卒中单元运作要求的模式进行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8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肢运动功能评价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8周后,l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的Bartel指数及Fugl—Meyer值较普通病房对照组同一时间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总有效率较普通病房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住普通病房并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住卒中单元病房并给予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住院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增强其活动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14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虽然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康复比例增加,以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NIHSS、OHS卒中单元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进行干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而干预组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干预.结果 2组患者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分数均为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误吸性肺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家属参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向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63-1565
目的:调查、分析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AP)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常规组按基础护理课本要求进行护理;研究组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护理,将收集的各种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体系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循证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临床研究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恢复程度等。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减少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障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症状性低血糖脑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根据Volpe JJ新生儿神经病学低血糖和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符合标准的13例症状性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脑损伤组)和20例低血糖无脑损伤(无脑损伤组)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母亲妊高症、患儿性别、胎龄、小于胎龄儿(SGA)、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惊厥和开奶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探讨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母亲妊高症、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SGA)比例等方面相当,具有可比性;脑损伤组严重低血糖(<1.5 mmol/dL)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61% vs. 10%,P=0.01),另外脑损伤组在低血糖持续时间、5 min Apgar评分小于5分(23% vs. 10%,P<0.05)、新生儿惊厥(38% vs. 5%,P<0.01)和开奶时间延迟>24 h(38% vs. 10%,P<0.05)等方面均明显多于无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新生儿严重长时间低血糖可以导致脑损伤,其他围产期因素如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惊厥发作和开奶时间延迟等常可以加重或促进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发生,建议对新生儿低血糖严重程度结合伴发因素采用分级(度)处理的办法,避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孙丽  赵维纳  张丽荣 《医学综述》2012,(18):3110-31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肺炎对脑卒中近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总结。对照组为肺炎组,试验组为非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21 d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21 d后,肺炎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低于非肺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残障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肺炎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低于非肺炎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肺炎组患者,同样住院费用也明显高于非肺炎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肺炎能导致卒中病死率的提高,是导致近期临床预后不良、患者长时间住院治疗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