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剌激家兔中缝背核(DRN)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及观测软脑膜微循环。结果 电剌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44.2%(P<0.01),软脑膜微动脉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作用持续15min。切断颈交感神经或破坏蓝斑核(LC)后再剌激DRN,rCBF分别减少15.8%和16.6%(P<0.05)。rCBF降低幅度均小于正常动物。电剌激DRN对半球脑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结论 电剌激中缝背核可致家兔脑皮质微动脉收缩,局部组织血流减少。切断颈交感神经、破坏蓝斑核rCBF降低,但幅度小于正常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及观测软脑膜血管微循环,探讨电刺激兔中缝背核(DRN)对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3只、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刺激组(n=15).单纯刺激DRN后,连续观察30min内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n=10)或软脑膜血管微循环的变化(n=5)。尼莫地平组(n=6),在电刺激DRN之前先静注尼莫地平(5μg/kg)。切断颈交感神经组(n=6)。切断两侧预交感神经后、再刺激 DRN,破坏兰斑核组(LC, n=6),破坏同侧兰斑核后再刺激DRN,分别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44.2%(P<0.01),软脑膜微动脉管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作用持续 15min。而尼莫地平可取消其作用。切断颈交感神经或破坏LC后再刺激DRN,rCBF分别减少15.8%和16.6%(P<0.05)。rCBF降低幅度均小于正常动物。电刺激DRN对半球脑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结论电刺激中缝背核可致兔脑皮质微动脉收缩,局部组织血流减少、其途径有二;一是中枢性5-HT能神经元兴奋引起的直接缩血管作用;二是通过激活中枢和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兔中缝背核 (DRN)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 (rCBF)及观测软脑膜血管微循环。结果 :电刺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 44 .2 % (P<0 .0 1) ,软脑膜微动脉管径缩小 ,血流速度减慢 ,而尼莫地平可取消其作用。切断颈交感神经后再刺激DRN ,rCBF减少 15 .8%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DRN可导致脑皮质微动脉收缩 ,局部血流减少。尼莫地平可解除脑皮质微血管痉挛。切断颈交感神经有降低rCBF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内的VIP、GABA样触液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CB-HRP注入侧脑室,用CB-HRP逆行迫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脑干内的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的远位触液神经元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存在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中缝正中核内亦存在少量VIP样、GABA样免疫反应阳性触液神经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各异。本文首次报道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为探索其机能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验借助HRP逆行定位和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探讨豚鼠中脑中缝背核和中缝正中核向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结果首次确定了:(1)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内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视交叉上核的直接投射和分布特点;(2)投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中缝背核;(3)中缝背核对视交叉上核的投射神经元几乎均为5-羟色胺能,而中缝正中核中5-羟色胺和非5-羟色胺能投射神经元约各占半数.  相似文献   

6.
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简称触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在CB-HRP与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P物质或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HRP/SP或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或圆形细胞.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存在SP能和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与脑实质之间超微结构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励才  丁炯 《解剖学杂志》1999,22(5):388-391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神经元与脑实质结构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以探明这种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方向。方法: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BP)顺、逆行追踪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结果中缝背的触液神经元与脑帝质的非触液神经元之间主要有两咎突触形式;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标记的树突多成簇状分布有的形成树突中心球样的然第三脑室侧壁尚见有标记的轴突终末伸入脑脊液中。  相似文献   

8.
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缝背核在针剌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用HRP法,对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HRP注入中缝背核吻侧部后,在前脑双侧先导回皮质和梨状前区皮质V层出现较多被标记的锥体细胞;缰外侧核出现较密集且形态不一的标记细胞;下丘脑各区(视前区、外侧区、内侧区和后区)也出现散在的标记细胞。 HRP注入中缝背核尾侧部后,除前脑出现标记细胞的部位与HRP注入吻侧部者相同外,在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线形核和中缝大核)、臂旁内、外侧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也观察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前脑皮质、缰外侧核、下丘脑各区均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也接受来自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等核团的纤维投射;中缝背核吻侧部和尾侧部的传入投射,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即中缝背核吻侧部只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其尾侧部既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也接受来自脑干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9.
“更年健”对老年雌性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世忠  孙梅 《解剖学杂志》1996,19(4):309-3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中药“更年健”C地老龄雌性大鼠中缝背核5-HT的影响。结果表明:“更年健”和苯甲酸雌二醇用药后,中缝背核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高,与用药相比,相关显著。提示“更年健”能增强老年雌性大鼠中缝背核5-HT神经元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投射至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内存在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和HRP后叶加压素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大、中型椭圆形或圆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2%.在中缝背核投射至室旁核的神经元中,部分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0%.上述结果提示:视上核有后叶加压素能神经元、中缝背核有P物质能神经元投射到室旁核.  相似文献   

12.
用WGA-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5-羟色胺免疫组化的三重标记方法,观察向大鼠一侧有前跖部皮下注射8%福尔马林50μl后,中缝背核至缰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FOS表达.光镜下发现中缝背核内有七种阳性神经元.即HRP、FOS、5-HT单标细胞;FOS/HRP、FOS/5-HT、HRP/5-HT双标细胞;FOS/HRP/5-HT三标细胞.结果表明中缝背核至缰核的5-HT能投射神经元对躯体伤害性刺激起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R2在帕金森病(PD)大鼠中缝背核(DRN)表达的影响,探讨VIP对PD发病中与抑郁有关的神经激素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单侧纹状体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模型大鼠,将P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VIP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VIP 25 ng/kg,1次/2 d,连续15 d),每组10只。另10只正常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缝背核内5-HT、SP、CRF、CRFR2阳性细胞的分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色氨酸羟化酶2(5-HT合成的限速酶-TPH2)mRNA、SP mRNA、CRF mRNA及CRF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其数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分布稀疏,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分布密集。经VIP治疗后大鼠中缝背核内5-H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胞体呈中等大小,而SP、CRF、CRFR2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减少(P0.01),分布稀疏。RT-PCR检测其相应的mRNA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趋势相同。结论:VIP对抑郁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5-HT、SP、CRF及CRFR2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鼠脑干内神经核团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60±20)g,随机分为戒断组,依赖组,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和抑制剂组。建立吗啡依赖与戒断并进行行为学观测评分后取材相关部位,连续冠状冰冻切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计数各组动物相同层面脑片和脊髓背角nNOS标记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戒断组大鼠,戒断症状及总评分较对照组和依赖组大鼠差异显著(P<0.01);给NOS抑制剂组戒断症状评分较戒断组明显降低(P<0.05)。生理盐水组和纳洛酮组于中缝背核相应区域计数到部分nNOS标记神经元,但两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赖组与戒断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加(P<0.05);而NOS抑制剂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数量较戒断组明显减少(P<0.05)。脊髓背角切片显示,依赖组与戒断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计数均较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NOS抑制剂组大鼠nNOS标记神经元数量较戒断组减少显著(P<0.05),其变化与中缝背核结果一致。结论:脑内中缝背核可能参与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通路介导的脊髓对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内5-羟色胺、P物质以及亮脑啡肽三种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发现中央上核,中缝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脚间核和第Ⅳ脑室中央灰质均有数量不等的5-羟色胺、P物质和亮脑啡肽能神经元向中缝背核投射。结果提示:中缝背核接受脑干许多核团不同性质神经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中缝背核(DRN)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变化,为探讨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资料。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PS)模型1d、4d、7d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SPS刺激后1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水平开始逐渐升高,第4天高于第1天,第7天高于第4天。结论 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5-HT1A受体呈规律性过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活肝脏X受体对LPS致新生小鼠中脑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内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细胞标记物serotonin及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运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LXR激动剂TO901317处理对出生后第12天LPS诱发的中脑DRN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对5-HT能神经元的调节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中脑内TNF-α的水平。结果新生小鼠LPS刺激可导致中脑DRN处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及serotonin、TPH标记的5-HT能神经元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P0.01,P0.05),TO901317预处理能使LPS刺激新生小鼠中脑DRN处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及Serotonin标记的5-HT能神经元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单纯LPS注射组(P0.05,P0.05),TNF-α在LPS组中脑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O预处理组(P0.05,P0.05)。结论LXR受体激活能有效抑制中脑DRN处神经炎症反应,并抑制5-HT神经递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观察DR内5-HT能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继而选用TAC1-ires-Cre小鼠结合RV逆标病毒,在DR观察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最后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杂交小鼠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被激活的TAC1阳性神经元与5-HT能神经终末之间的关系。结果:(1)将FG注入PVT后,在DR的吻、中、尾段均可见FG逆标神经元,其分布以中段为主,吻、尾段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DR内观察到5-HT和FG的双标神经元。(2)向TAC1-ires-Cre小鼠的PVT内注射RV逆行跨突触三联病毒后,在DR内也可见RV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DR中段。(3)SNI模型下TAC1-Cre::Ai...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活动期的总持续时间及活动期与周期比值(A/T比值)的变化,刺激即时慢波与动作电位出现概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MV后大鼠空肠慢波的平均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增加(P0.05),活动期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A/T比值增大(P0.05)。刺激即时,慢波的平均频率降低、平均振幅增加(P0.01),快波出现概率增加(P0.001)。结论:电刺激致DMV兴奋,可导致大鼠小肠肌电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DMV机能损伤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缝背核是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重要核团之一,为了估价该核与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与调控之间的关系,文内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 FOS 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将荧光金注入中缝背核后,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后角浅层中可观察到许多荧光金标记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有一部分神经元在给予外周伤害性刺激后被激活而引起 c-fos 表达,该文进一步证明了来自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到中缝背核的直接投射至少有一部分与中缝背核的痛觉谓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