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因其性大辛大热,易于动血耗阴,故而在血证治疗中有"出血忌桂附"之说,然而因附子具有温阳散寒、收纳潜阳、升举阳气的功能,所以在血证治疗,特别是在出血较缓时,附子仍是临床治疗血证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血证是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笔者在临床上紧扣血证之"火"与"气"这两个基本病机,根据各种病证的不同特点,以荷叶茅仙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均取得满意疗效.方药组成生荷叶30克仙鹤草30克炒白茅根30克.煎水频服(成人则各药剂量增至60克).  相似文献   

3.
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唐容川认为,大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笔者临证每以此为指导而施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化疗后血小板降低(CIT)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规范治疗.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血虚""虚劳"论治,治以温补脾肾、补气养血等方剂.我们临床观察发现,部分CIT患者辨证属于"热伏营血,毒瘀骨髓",病因与化疗药的寒热属性、患者体质、病程等因素有关.CIT因为经常引起出血应归于中医"血证"范畴而非"虚劳""血虚","血证"之...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中"吐血"、"便血"的范畴.在消化道疾病中以消化性溃疡为首位,其次是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肿瘤等.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现就近五年来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贫血疾患.临床表现除贫血、出血外,常伴感染及发热.本病属中医学"虚劳"、"血证"范畴.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来源于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出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其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是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我院急诊内科运用中医辨证及现代护理技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时梅莉 《光明中医》2006,21(11):63-64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是慢性胃炎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属于中医学"血证"之范畴.病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临床治疗方法各异.我科从198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轻者皮肤黏膜出血而肌衄、鼻衄、齿衄,重者内脏出血而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甚至脑出血而昏迷、死亡.中医诊治白血病出血症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和跌仆损伤出血等.病机一般可分为热迫血行和气不摄血,其多为外感毒热之邪或内伤七情化火(热),迫血妄行;气虚不固或脾虚失统,血液妄行以及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病因有寒热虚实或诸因兼夹的不同,尚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之说,瘀血既是诸病因作用的结果,又是血证发生与发展的病机关键所在,贯穿于血证的病理过程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今结合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证是指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疾病,包括吐血、便血、咳血、尿血、衄血、紫癜等.在治疗血证过程中,笔者偶有所得,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临床理论探讨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因病机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客观依据是患者外周血单项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感染.据此,中医可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证"、"外感发热"或"内伤发热"等病证门类.  相似文献   

13.
出血是恶性血液病的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恶性血液病出血证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唐宗海著《血证论》阐述气血失和是血证的基本病机,调气和血法是血证的治疗大法,由此思考恶性血液病出血证与《血证论》中血证的联系,分析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调气和血法论治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关键,为恶性血液病出血证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证 ,是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血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与血有关的疾病 ,包括各种出血、血瘀、血热及血病有关的并发病证 ;狭义血证通常是指以出血为主要证候的各个不同部位出血病证的总称。血证在临床极为常见 ,正确地掌握血证的病理机制 ,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引起血证的原因颇多 ,不可一味偏重瘀血热迫血妄行 热邪内盛 ,迫血妄行 ,血溢脉外 ,是引起出血的主要机理。宋《济生方》云 :“夫血之妄行 ,未有不因热而发。”李东垣指出“诸见血皆责于热”。热邪又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火因感邪部位不同 ,所…  相似文献   

15.
血证是指一切以出血为主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或下泄二阴,或渗于肌肤等统称血证.其治疗一般宗治火、治气、治血三大法则.唐宗海在《血证论·吐血》篇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血证在中医内科临床上很常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患者出血症状是治疗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上非常重视血证的治疗,常采用上、中、下三焦分部位辨证方法运用疏散风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补气温阳摄血和活血化瘀诸法,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病急骤、复杂多样、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归属中医"血证"范畴。文章总结陈安民教授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证经验。陈安民教授认为血证应从肝脾肾论治,强调中西医共用,在精准规范用药基础上,注重发挥中医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脾不统血证的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德竑  陈家旭 《河北中医》2001,23(8):639-640
脾虚证是中医证实质研究的热点,脾气虚证更是研究的重点,而脾不统血证为因脾气虚所致的出血病证,对其的研究却较少。脾不统血证又称气不摄血证、脾不摄血证或脾失统血证。早在《难经》首次提出脾有统摄血液、勿使外溢的生理功能,曰"脾主裹血,温五脏"。后经各代医家的丰富和发展,完善了脾不统血证的理论。汉代张仲景创立的黄土汤及宋代严用和的归脾汤为治疗脾不统血证的常用方剂。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证候规范》中对脾不统血证的证候概念、临床表现和诊断要求等做了初步讨论和理论概括[1]。1988年中国卫生部药…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研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光明中医》2009,24(3):518-5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之中的"紫斑"、"发斑"、"衄血"、"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相似文献   

19.
1血证的基本概念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包括髓劳、紫癜等.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脉为血之府,血液在经脉之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以充养全身.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血液溢出脉外即为血证.<血证篇>为血证的专著,对各种出血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治都有精辟论述,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4法为通治血证之大法.  相似文献   

20.
麦联任  蔡媛媛 《光明中医》2022,(17):3249-3253
血证属临床危急证,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胶艾汤作为张仲景治疗血证的代表方之一,常运用于多种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后现代扩展沿用,使其不仅广泛运用于妇科病,还运用于其他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种出血性疾病,是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体现。此文将胶艾汤对血证的治疗及其药理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血证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