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病历的第一页是体温单,护士每天都在体温单上,按照4-8-12-4-8-12为顺序,清晰地绘制体温曲线。但目前各医院对每日试体温的次数,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科的护理常规也不一样。很多医院实际试体温的时间和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理信息系统中发热病人体温单存在的问题,探究适用于护理信息系统发热病人的体温描述形式,为电子体温单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立意抽样的96名临床护士及153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您是否了解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体温单系统"上,83.33%的护士和50.98%的护生认为了解,70%以上的护士和护生认为体温单在临床工作中对医生诊疗有帮助、发挥病情监测的重要作用,33.33%的护士和35.95%的护生认为现行体温单不能真实直观准确反映发热病人体温,50%以上的护士和护生认为有必要为发热病人设计一款适用于他们的电子体温单及应对目前使用的体温单进行改进。[结论]应构建简便、适用于发热病人的电子体温单,以进一步完善护理信息系统发热病人电子体温单的绘制和记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疼痛评估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效果与应用。方法 将不同方法测量的疼痛强度量化为数字0-10和等级(无、轻、中、重、极度)表示。然后绘制在体温单上。结果 通过对70例癌症患者临床应用,反映直观,准确地提供了病人的疼痛信息,为有效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结论 将疼痛量化曲线图绘制在体温单上能直观、明了、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病人疼痛变化过程及护理干预镇痛或药物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与体温单绘制时间的差异,探讨对实际工作更合理、更适用的体温测量时间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150名护理人员及1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监测体温的时间及对不同监测体温时间模式的看法。结果护理人员认为“4:00—8:00—12:00-16:00-20:00—24: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影响患者休息和进餐,影响交接班,临床实际工作中未按此时间模式进行体温监测,因此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与体温单上绘制的时间存在差异,影响了医疗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认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这种测体温时间模式,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的时间相符。100例住院患者中,认为8:00和12:00监测体温影响进餐,认为24:00和4:00监测体温影响睡眠。结论体温单上的传统监测体温时间模式4:00—8:00—12:00—16:00—20:00-24:00不受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并且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修改体温单绘制时间模式使其与临床实际监测体温时间相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准确绘制的体温单为医生了解病情、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大多数医院体温单记录以2时、6时、10时、14时、18时、22时或以4时、8时、12时、16时、20时、24时为时段,1个时段记录1次体温。患者突然体温升高,同一时段多次测量的体温就较难在体温单上记录,造成漏记录,而这种突发体温升高对临床治疗又至关重要。为此,本科对突发体温升高患者同一时段多次测量的体温记录方式进行改进,现  相似文献   

7.
一般护理     
1,、941343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杨绿茜…//实用护理杂志一1”4,10(l)一8 对用药前55例不明发热原因病人,进行不同时间体温监测,发现不同时间测得体温有显著差异。目前较多医院临床实际测温时间,较三测单上8一12一4、8一上沙一4,均沼暴前2小时,其结果对疾病诊断有影晌丁月丛建议测温时间应按三测单上所印制的时间。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标准时间测温,应将实际测温时间记录在体温单上。图2表以杨绿茜)似1344皮内注射部位与疼痛关系探讨/关奇蕊…//黑龙江医学一1993·(7)一46 l叫例病人,分别皮下注射青毒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蛟蛇抗…  相似文献   

8.
体温测量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多种因素常导致体温测量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病情。我院1998年5月13日随机抽查200位住院病人的体温测量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测温不准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从我院内、外、妇、儿四个病区中,于1998年5月13日,随机抽查200位住院病人的体温测量情况。通过询问病人,检查体温单原始记载及体温单上实际绘制的体温,进行调查分析。2调查结果2.1漏测有体温记录而未测温,共15处。往往是由于病人外出检查等,病人未测温,而护士在绘制体温时,记录成正…  相似文献   

9.
输液与非输液侧腋窝温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的测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衡量机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体温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并可明确诊断。而目前最常用的测温部位是腋窝 ,为了使测量温度更准确 ,我们对同一病人输液与非输液侧腋温进行了观察比较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住院病人共 12 0例 ,全部为一侧手或前臂输液病人 ,其中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岁~ 73岁 ;其中发热组 3 8例 ,非发热组 82例。均采用经校对后误差在 0 .1℃以下的普通玻璃体温计。输入液体温度 18℃~ 2 2℃ ,输液 3 0min后 ,同时测量同一病人输液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尚未见有护理人员绘制体温曲线时专用的工具 ,为此 ,我们详细观察了护理人员绘制的临床常见热型曲线 ,同时结合体温表格特点设计了一种护理用检温尺 ,其结构如图1所示。特点 :(1)在检温尺一面设置手柄可让护士更加方便、灵活使用 ,并可避免绘制体温曲线时手部皮肤直接接触体温单 ,保证页面整洁。 (2 )特殊的外观设计使之更加适合绘制体温曲线。 (3)在检温尺的两侧分别设计了绘制体温曲线和脉搏曲线时专用的符合标志孔 ,使绘制的体温与脉搏曲线清晰、标准。 (4 )检温尺底边的刀片架可将剃须刀片置于其上 ,作用是对所绘制的曲线进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体温单的绘制是临床护理工作重要的基础技术操作 ,但目前尚未有专用的绘制工具 ,使操作繁琐、不规范且效率低。现结合表格项目及特点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体温绘制尺 ,介绍如下。1 体温单绘制尺 (见图 1)1—体温标志孔 ;2—脉搏标志孔 ;3—手柄 ;4—画线槽 ;5—数字孔图 1 体温单绘制尺示意图2 使用方法  专用绘制尺上面设置一手柄 ,可使操作更加方便、灵活 ,并可避免绘制曲线时手部皮肤接触 ,保证了页面的整洁。手柄上面有两个画线槽 ,作为连接体温、脉搏线用 ,可准确绘制直线 ,防止手部不稳而致画线歪斜或出现曲线。画线槽两端有体温、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Thermonitor智能体温计、欧姆龙(OMRON)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效果,为持续数字化体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评价研究设计,方便抽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用水银体温计、iThermonitor智能体温计和OMRON红外线额式体温计在30 min、60 min、90 min时测量病人体温。将iThermonitor体温计和OMRON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的读数结果与水银体温计(金标准)结果相比较。[结果]共纳入122例病人,共计366个体温测量点。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发热151例次,非发热215例次;iThermonitor测量结果为:发热145例次,非发热221例次,灵敏度为91. 4%,特异度为96. 7%,误诊率为3. 3%,漏诊率为8. 6%,总符合率为94. 5%,比数积为315. 4,Kappa值为0. 887。红外线额式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发热210例次,非发热156例次,灵敏度为80. 1%,特异度为58. 6%,误诊率41. 4%,漏诊率为19. 9%,总符合率为67. 5%,比数积5. 7,Kappa值为0. 366。[结论]iThermonitor监测体温效果较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监测效果好,且能24 h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适用于昏迷不能配合的病人或需要监测体温变化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测体温和脉搏的数据在体温单上用红蓝笔绘制成曲线 ,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正常与否 ,一目了然。而血压数据却仅在体温单下方横格内以数字形式显示 ,1天内只能记录 1次 ,既没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不能显示出高血压患者 1d内血压的动态变化 ,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国家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于 1999年 10月颁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 ,明确了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等 ,将收缩压≥ 18.7kPa和 (或 )舒张压≥ 12 .0kPa定为高血压。如在体温单内增加血压绘制曲线 ,将更加丰富体温单的信息内容 ,可更全面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测试检验智能体温单信息系统的时间效率和准确度,以提高临床护理信息化水平。方法根据国家及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设计并完善智能体温单系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0名护士,分别采用传统手工和智能系统采集2011年3月21-30日所有住院患者信息并绘制体温单,记录操作时间和出错情况。结果智能法生成的体温单符合文件规定,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智能法生成的体温单视觉效果更为清晰;两法绘制体温单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体温单护士工作年限对手工法与智能法执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体温单信息采集与绘制相比,智能体温单系统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和差错,这对于减轻护理负荷及提高体温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对发热病人采取的降温措施有两种:一是药物降温,二是物理降温。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要求,应将降温30min后所测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我科对180例住院发热病人退热时间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降温措施后30min所测得体温有大部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是衡量机体状况的可靠指标,临床上称它们为生命体征.当机体患病时,T、P、R、BP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T、P、R曲线的绘制和血压的记录可反映出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测量生命体征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由于业务素质、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参差不齐等原因,出现测量误区,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住院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排便次数都是由护士测量及询问后记录在体温本上,然后将数值绘制在体温单上,通过观察其变化,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反映出病情的好转及恶化,协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及资料的保存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大多数医院住院患者使用的体温本表格多为同一规格,且只有T、P、R、大便次数、小便次数项目,没有BP、SpO2血糖、出入量等项目的记录,护士往往在测量及询问后将T、P、R、排便等数据记录在体温本上后,再使用另一张纸记录BP、SpO2、出入量等数据,将数值转抄于患者病历中后,体温本可留存,但纸张丢弃了,对于原始数据的保留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体温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和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是分析诊断疾病的一种简单而又十分有意义的手段。在常用的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及直肠温度测量中 ,腋下测温因为安全、简便、不易交叉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在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体温测量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病人自觉无发热不适 ,而腋下温度升高。为此 ,我们对 36例高位脊髓损伤病人进行了口腔、腋窝及直肠温度的测量 ,以探求其各部位体温的正常值及其相互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病人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均为完全性高位脊髓损伤病人 ,年龄 16岁~ 5 2岁 ,平均 37岁。病程均 …  相似文献   

19.
护理学基础     
072491住院病人体温记录单的改进/唐枝媛…//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58增设体温单类型,对现用体温单的格式、监测时间点、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减,以使体温单得到充分利用并能更准确、准时、全面、直观的反映病人体温等体征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参2(原文摘要)07249210%盐水冰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研究/蒋丽萍…//护理与康复.-2007,6(8).-509~510按住院顺序将高热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降温,冰袋用包布包裹放置于患者双侧腋下、腹股沟处。两组患…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变,临床特征有发热、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我院就出血热发热病人1年来应用情开灵注射液观察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出血热发热病人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9~60岁。全部病人均经检验确诊,全部病人体温均经腋下测量,测量可靠准确。病人体温通常在38℃~40℃,持续约3~7天后体温下降。1.2治疗方法及结呆出血热发热病人给予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人5%葡萄糖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