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艳  田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90-190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儿童患者241例,其中男130例,女111例,4—6岁160例,7~13岁81例。  相似文献   

3.
刘芳  杨娜 《新疆医学》2010,40(11):103-104
牙科畏惧症(denta fear),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2ty),是指对牙科治疗过程以及治疗中某些环节的害怕和焦虑,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出汗、高声叫喊、呼吸困难、躲避或者拒绝治疗等。儿童(此处界定为1~12岁)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差,更易出现上述症状,临床上把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和恐惧的心理状态称为儿童牙科畏惧症.  相似文献   

4.
王玉凤 《疑难病杂志》2008,7(12):749-750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对牙科诊治过程的某些环节所产生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对牙科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躁不安、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DF影响患者与牙科医生的合作.常常延误病情,使诊疗质量下降,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的身心疾病,了解和分析DF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DF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玮 《海南医学》2011,(20):123-12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诊于口腔科的老年人比例快速增长。患者因患有牙科畏惧症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害了他们群的身心健康。本文就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流行状况、特点、相关因素、危害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戎 《甘肃医药》2012,(6):422-423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或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是人们在牙科治疗中产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表现。目前,"牙科畏惧症"已成为我国牙病早期就诊的一大障碍,大大降低了早期就诊率,由此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痛苦加深,诊治过程延长,医疗费用升高。本文就牙科畏惧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危害及预防进行概述,以期引起口腔医疗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彻底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求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延至成人期.因此,了解其发病原因,在治疗中掌握儿童的心理状况,并采用一系列心理护理方法至关重要.现将近1年来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3岁~14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合作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年龄及性别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口腔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儿进行治疗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240名牙病患儿牙科畏惧症的图片测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初步探讨中国儿童的牙科畏惧状况,为儿童牙科教育提供一种思路。方法 对240名牙病患儿牙科畏惧症进行图片测试。在畏惧儿童接受图片教育前后进行行为评价。结果 畏惧儿童数在幼小与大龄儿童之间、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之间有显著差异,而无性别差异。用测试图片进行牙科保健教育,教育前后的畏惧行为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图片测试是一种适合低龄儿童的较好的方法,图片有助于儿童接受牙科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10.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牙病患者就诊时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高声叫喊、颤抖躲闪和拒绝治疗。这种对牙科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进而降低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严重者甚至在就诊过程中诱发各种意外事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89例牙科畏惧症的分析,了解牙科畏惧症产生的原因。结果认为:牙科畏惧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既往牙科经历有明显关系,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区成人牙科畏惧症924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部分成人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的流行情况及其构成因子。方法用DF调查量表(dental fear inventory,DFI)对来诊的成人患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牙科畏惧症检出率为86.1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牙科患者DF发生率存在差异,DF的五个构成因子中器械畏惧和卫生条件畏惧男女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牙科畏惧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儿童对于牙科治疗的畏惧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畏惧心理常常导致患儿的病牙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为了寻找能够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的方法,本院口腔科儿童牙病门诊在就诊者中随机筛选出具有牙科畏惧心理的患儿,在治疗中采用儿童综合护理,比较了护理前后患儿的心理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筛选及评价标准依据改良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牙科畏惧症患儿清醒镇静下进行牙病治疗的安全性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儿童牙病科门诊60例患有牙科畏惧症的患儿,年龄3~10岁,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使患儿处于清醒镇静下接受牙病治疗.记录HR、SpO2、RR、镇静和行为分级,治疗结束后随访不良反应及家属满意度.结果:60例患儿中,55例镇静效果满意,Ramsay分级为Ⅱ~Ⅲ级,Frankl评分和Houpt评分分别为(3.6±0.5)分与(4.6±1.2)分,顺利完成预期治疗;5例镇静效果不理想,改为深度镇静后完成治疗.所有患儿治疗中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不良反应,95.0%的家属愿意患儿下次牙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清醒镇静下进行牙病治疗,安全性高,镇静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甚至因此而逃避治疗的现象。这类患者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对牙科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工作极为不利,从2007年6~12月,笔者对350名牙科畏惧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 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人根管治疗三阶段牙科畏惧症的变化,探讨根管治疗病人牙科畏惧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成组设计、同期随机对照、双盲法对治疗对象进行干预或不干预,在治疗前、中、后进行问卷和血压、心率测量。【结果】根管治疗病人在开髓、根备、根充后3个不同阶段的根管治疗牙科畏惧症量表得分均数有差别。【结论】成人根管治疗牙科畏惧心理普遍存在,畏惧原因主要来自牙髓探查和开髓阶段的疼痛,环境和服务是影响根管治疗病人牙科畏惧症的外源因素。  相似文献   

18.
虽然口腔治疗的技术不断发展,但牙科畏惧症(DF)依然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威胁大众口腔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成人DF的临床表现、病因、不良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点。以便提供心理指导和临床辅导,能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方法通过对临床200例急性牙病患者的问卷调查及临床观察做出统计。结果通过对牙科畏惧的心理分析,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能使87%的患者完全放松的接受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稳定,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焦虑等不适感,有利于患者顺利地接受口腔科治疗,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结论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无论初复诊。约80%以上的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者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有义务给患者讲解病情的诊断,治疗经过,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时所应用的器械,尽量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同时再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改善诊室环境,减少候诊时间等,尽量多的替患者着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牙科畏惧症的心理特点。以便提供心理指导和临床辅导,能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方法通过对临床200例急性牙病患者的问卷调查及临床观察做出统计。结果通过对牙科畏惧的心理分析,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能使87%的患者完全放松的接受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稳定,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焦虑等不适感,有利于患者顺利地接受口腔科治疗,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结论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无论初复诊。约80%以上的患者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者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有义务给患者讲解病情的诊断,治疗经过,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时所应用的器械,尽量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同时再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改善诊室环境,减少候诊时间等,尽量多的替患者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