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Ag-NORs)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试和方法,对125例正常及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rDNA转录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多发性骨髓瘤(MM),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普遍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指标可以灵敏地反映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和机体免疫状况的相互关系,并可作为各类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的实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健康人及恶性肿瘤患者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KL型图像分析系统对28例健康人和10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测定淋巴细胞核仁面积比值(LS%)。结果健康人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转录活性下降。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可以作为检测机体免疫状态和病情发展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Ag鄄NORs)的影响。方法采用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淋巴细胞Ag鄄NORs。结果使用葛根素前、后T淋巴细胞Ag鄄NORs分别为(5.67±0.95)%、(6.19±1.16%),二者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使用葛根素治疗后T淋巴细胞Ag鄄NORs含量增加。结论葛根素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胃正常、炎症和癌及癌旁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用War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用嗜银染色技术显示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变化。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无关,而与胃粘膜活动性炎症相关。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直接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100例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乳腺组织5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乳腺交界性肿瘤6例,乳腺癌42例。结果表明:AgNOR颗粒数量及分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性差异.特别是核内的AgNOR颗粒平均数改变更为明显。因此.该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030012)李星五山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实验室(030012)高鸿鹏古县人民医院周福太使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的方法,对胸腹水中的良恶性细胞进行定量检测,可对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9.
用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技术及亲和组化法研究大肠癌AgNOR变化的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gNOR颗粒均数2.96±1.65,直径均值1.606±0.423,异形颗粒均数为28.512±1.203,粉尘状颗粒核均数17.625±0.813。大肠癌ER阳性率37.7%。经相关性分析,AgWOR计数与ER阳性率无相关意义,而银染颗粒直径、异形率、粉尘状颗粒核计数与ER阳性率呈正相关性关系。r分别为0.903、0.943、0.96,P均<0.01。本研究认为,ER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反应大肠癌的异型性上与AgNOR各参数变化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同时出现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内的前列腺癌称为前列腺偶发癌。我院1985年11月~1995年4月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380例,偶发癌13例,用胶银染色技术对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观察,旨在探讨核仁改变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8~2012年,本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4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判断手术切除程度,并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4例脑胶质瘤患者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复发7例,复发率10.9%。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能较好地保留重要的神经血管功能,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死亡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强化胶质瘤的MR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已手术确诊的30例原发脑胶质瘤MR诸征象及增强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征象与肿瘤病理的关系。结果:无强化胶质瘤有一定的特征性,发病部位以双侧额叶居多,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中等大小占多数,轻度水肿效应较多等。结论:MR检查可提高对无强化胶质瘤的认识,并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对比剂Gd-DTPA对颅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 28例脑胶质瘤患者(Ⅲ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3例、Ⅳ级胶质母细胞瘤15例),先行MRI平扫,包括T1WI轴位和矢状位扫描、T2WI轴位扫描、T2WI轴位FLAIR扫描.在FLAIR序列上选取肿瘤最大层面,设置感兴趣区进行三位多体素或者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经肘静脉团注15 ml磁共振对比剂Gd-DTPA后行增强扫描,在肿瘤强化明显后再次行1H-MRS,位置及扫描参数与平扫 MRS完全一致.采用Philips波谱分析软件,比较注射对比剂前后胶质瘤强化区代谢产物NAA、Cr、Cho、NAA/Cr、ChdCr、NAA/Cho值.结果 胶质瘤平扫与增强MRS的瘤体强化区代谢产物NAA、Cr、Cho、NAA/Cr、Cho/Cr、NAA/Cho值分别为(0.20±0.08、0.19±0.09)、(0.24±0.15、0.23±0.15)、(0.51±0.16、0.53±0.17)、(1.02±0.69、0.99±0.63)、(2.76±1.46、2.79±1.51)、(0.41±0.20、0.38±0.1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d-DTPA对波谱图像无影响,1H-MRS宜在增强扫描后进行,更准确地反映病变区域的代谢物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死及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脑梗死、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将DWI序列图像与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陈旧性脑梗死42%表现为等信号,58%表现为低信号。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瘤周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较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更早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能区分新旧梗死灶,并与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P16与Ki67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学诊断与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对86例患有宫颈糜烂的育龄期妇女行宫颈组织活检、HE染色常规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与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分析: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宫颈组织(NILM)18例(阴性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级、CINⅡ~Ⅲ级和CINⅢ级)43例;P16与Ki67免疫组化分析:P16与Ki67在高级别CIN宫颈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及NILM损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与Ki67双阳性标记对于辅助诊断CIN 病理分级有益,其可以作为鉴别宫颈癌前病变、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识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胶质瘤U87中的CD133阳性(CD133+)和阴性(CD133-)细胞,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方法 通过磁珠选择分离U87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利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芯片检测2种细胞总体基因,分析结果,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结果 基因组学研究中,CD133+和CD133-U87细胞比较,差异性基因数为840个;其中,上调基因759个,下调基因81个.在各基因功能分组中,与翻译调控功能相关的基因,差异性基因所占比率最大,为14.9%;各功能组之间差异性基因比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了CD133+和CD133-U87细胞差异性基因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术中核磁共振成像(iMRI)功能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LGG)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7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辅助手术手段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功能障碍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中核磁组全切率为73.9%,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2%,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单纯导航辅助组全切率为63.6%,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结论 iMRI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结果优于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而未增加术后功能障碍风险,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