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92例AMI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CK-MB)测定,并观察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对AMI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MAI患者中,CRP<20mg/L者48例,CRP>20mg/L者44例。两组患者CPK、CK-MB检测结果,其峰值及变化时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92例AMI患者中,CRP>20mg/L组,随访6个月内心脏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阵发性室速、急性左心衰竭、心肌再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等)发生率为81.8%,CRP<20mg/L组为41.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RP>20mg/L对判断AMI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释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血清cTnT测定。结果 AMI患者cTnT峰值显著升高 ,最大峰值曲线呈早期双峰 ,后期双峰及单峰三种类型。最大cTnT浓度与最大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有相关性 (r值为 0 73和 0 78,P均 <0 0 0 1)。cTnT最早升高时间约在AMI后 3小时 ,可持续 2周或更长时间。结论 检测血清cTnT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cTnT呈早期最大峰值双峰曲线的变化与梗死后血清cTnT第 14小时与第 38小时浓度比值 (PV14/ 38)对判断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我院98例老年AMI患者,均行PCI治疗,检测PCI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以PCI术后≥125 pg/mL为升高,反之为正常。单因素分析NT-proBNP升高组与正常组一般资料,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筛选变量,再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NT-proBNP不同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NT-proBN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CI术后NT-proBNP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PCI时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卒中、置入支架数目、无复流、支架直径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98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21.43%(21/98),且NT-proBNP升高组发生率为68.00%(17/25),显著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AMI患者血清中NT-proBNP浓度的变化并以此研究探讨NT-proBNP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AMI患者82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经治疗和随访观察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预后组,其中预后良好组57例,不良预后组25例。同时选取50名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提供的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样本用以对比,比较3组血清NT-proBNP浓度。结果预后良好组与不良预后组NT-proBNP2有明显差异,且预后良好组患者NT-proBNP2相比NT-proBNP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临床资料进行鉴别的基础上,排除可使血清NT-proBNP升高的某些心肺疾病、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病症后,血清NT-proBNP可作为AMI预后危险分级的一项快速、简便、有效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5.
莫忧  谭学瑞 《中国医药》2013,8(1):137-139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有5%~50%可获得心外膜冠状动脉的再灌注而无心肌的再灌注,即为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包括:远端血管栓塞、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个体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差异性。一些无复流患者的血流可以自行恢复,但持续无复流的患者预后较差,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钙蛋白Ⅰ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105例AMI患者在入院时取静脉血作血清cTnI浓度检测,按急性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的不同将病人分组,比较各组内存活与死亡病人的血清cTnI浓度。结果 0~3、~6、~12小时组内死亡病例入院时血清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P值均<0.05)。结论 较高的入院时血清cTnI浓度提示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替罗非班组(n=9).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AMI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24、48及72 h进行DE-MSCT检查,分别于AMI前30 min、AMI后30 min、再灌注后10 min、2 h、24 h、48 h及72 h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缺氧诱导因子(HIF)-lα浓度.结果:(1)替罗非班组梗死心肌体积和无复流体积在再灌注后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中,AMI后30 min、再灌注后10min~72 h各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较AMI前升高;再灌注后,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再灌注后.血清HIF-lα较AMI前明显升高,再灌注后24、48及72 h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再灌注后缺血心肌发生炎症反应;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梗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心肌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B-型尿钠肽(BNP)变化及意义。方法①溶栓组于溶栓即刻、溶栓后2、4、6、8、10、12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②未溶栓组于症状出现后2、4、6、8、10、12、14 h测定血中CT-1和BN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的浓度。结果①AMI后2~7 d,患者NBP水平明显升高,平均为(544.5±321.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T-1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2.43±1.30)h升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可在(4.09±2.14)h时达到高峰;②未再通组CT-1水平低于再通组,而BNP浓度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未再通组CT-1和BNP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结论①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较高浓度的C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早于CK-MB升高的时间;BNP升高时间相对较晚;②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可检测到明显升高的CT-1但随着病情改善迅速降低,而BNP水平反而降低,故认为CT-1和BNP可以作为判定AMI溶栓治疗是否再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9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替罗非班组(n=9)。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AMI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1、24、48及72h进行DE-MSCT检查,分别于AMI前30min、AMI后30min、再灌注后10min、2h、24h、48h及72h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结果:(1)替罗非班组梗死心肌体积和无复流体积在再灌注后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中,AMI后30min、再灌注后10min~72h各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较AMI前升高;再灌注后,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再灌注后,血清HIF-1α较AMI前明显升高,再灌注后24、48及72h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再灌注后缺血心肌发生炎症反应;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梗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心肌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发作后五个时间点的cTnI、CK-MB以及Mb血清浓度,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后所有检查时间内的血清cTnI、CK-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血清Mb浓度在患者胸痛发作后0-6h、12h、24h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Mb。结论同时检测cTnI和CK-MB两个血清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卢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48-1749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心肌肌钙蛋白T的关系。方法:60例心绞痛患者(其中稳定型26例,不稳定型34例)和体检正常者20例进行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尿酸、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不稳型心绞痛组又显著高于稳型心绞痛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和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变化与心绞痛病情相一致,且血清尿酸与心肌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肺腺癌转录相关转录本1(MALAT1)、微RNA-1(miR-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继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病人27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术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Lown分级将病人分为心律正常组(0级,166例)和心律失常组(1~5级,104例)。收集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MALAT1、miR-1水平,Pearson法分析AMI继发VA病人血清MALAT1水平与miR-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ALAT1、miR-1水平对AMI病人继发V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MI病人继发VA的影响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组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Gensini积分、右冠脉病变比例及血清MALAT1(1.28±0.34)、miR-1(1.24±0.33)水平明显高于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第7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预后中的判断价值。方法161例AMI患者依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35例),延期PCI组36例和药物治疗组90例,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为对照组。观察第7天不同cTnI水平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MI患者发病第7天cTnI水平[(5.76±4.2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15±0.10)μg/L](P〈0.01);按第7天cTnI转阴率分析:总转阴率39.1%,其中急诊PCI治疗组转阴率(68.6%)高于延期PCI组(36.1%)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8.9%);按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cTnI阳性组总MACE发生率(34.7%)高于cTnI阴性组(1.6%)(P〈0.01);发生MACE者第7天cTnI值(13.99±8.39)μg/L明显高于不发生MACE者(3.65±2.55)μg/L(P〈0.01);按cTnI水平分析:心脏性死亡、总MACE的发生率随cTnI的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cTnI〉9.0μg/L者最高。结论发病第7天cTnI水平在AMI患者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是预测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增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前、结扎后1、2、3、4、6、12、24 h、3、5、7 d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cTn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Tn-T含量在3 h开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 h达到高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一直持续到术后7 d。结论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血清cTn-T含量在3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占伟海  毛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9-29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为AMI早期诊断提供较合理的临床依据和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AMI患者66例,以开始发作胸痛到就诊时间为分组依据,将胸痛0~4h作为E组(39例),胸痛4~8h作为F组(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即时采集血清样本.进行IMA、cTnI以及hs-CRP的浓度水平检测.结果 E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除IMA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外,cTnI和hs-CRP的浓度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F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均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IMA、cTnI以及hs-CR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AMI早期确诊,为病情治疗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基因多态性和血清ACE活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检测38例AMI患者及32名健康体检者ACE基因,χ2检验比较心肌梗死组、对照组间ACE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CE活性水平。对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ACE基因型有明显的分布差异。三种基因型III、D、DD的频率在AMI患者分别为5/38(13%)、14/38(37%)、19/38(50%),在对照组则分别为8/32(25%)、17/32(53%)、7/32(22%)。I、D等位基因频率在AMI组分别为24/76(32%)、52/76(68%);对照组分别为33/64(52%)、31/64(4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浓度相关,DD、ID、II基因型的ACE浓度分别为(61±16)U/L、(49±14)U/L(、38±14)U/L。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CRP在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浓度相关,DD型表达最高,II型最低,ID型介于两者之间。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  相似文献   

18.
张建庆  鲁立新  蔡磊  李舜  闫敏 《安徽医药》2023,27(10):2063-206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微 RNA-208(miRNA-208)、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 PCI治疗的 AMI病人 1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将病人分为 MACE组( 46例)和非 MACE组( 1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miRNA-208和 p21的表达水平。分析 miRNA-208和 p21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关系。结果 与 MACE组相比,非 MACE组 AMI病人血清中 miRNA-208(1.05±0.21比 1.32±0.26)相对表达水平增高, p21[(1.85±0.39)比( 1.43±0.36)] kU/L表达水平降低( P<0.05)。 miRNA-208与 p21水平联合预测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曲线下面积( AUC=0.85)高于单一指标预测( 0.79和 0.74)。 miRNA-208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低于 miRNA-208低表达组( 12.36%比 31.82%)p21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高于 p21低表达组( 32.65%比 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miRNA-208[HR 95%CI:0.80(0.40,1.15)]与 p21[HR 95%CI:4.41(2.41,11.35)]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密切相关( P<0.05)。结论 AMI病人 PCI术后血清中 miRNA-208、p21水平与预后有关,且 miRNA-208低水平和 p21高水平 AMI病人发生 MACE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选择素血清学水平及其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A561C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方法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可溶性血清E-选择素水平,并对不同亚组及其基因型间血清E-选择素水平介导白细胞的渗出对178例冠心病患者和162例健康对照者的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RFLP)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亚组可溶性E-选择素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3组组间比较,AMI组E-选择素血清水平较S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心病组中E-选择素 G98T基因型GT基因型与GG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61C基因型比较发现AC基因型E-选择素空腹血清学水平高于AA基因型者(P<0.05);E-选择素 G98T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间GT与GG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0,P<0.05), GT基因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2.356倍(OR=2.356,95%CI=1.020~5.442).A561C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间AC与AA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6,P<0.05),AC基因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558 倍(OR=2.558,95%CI=1.160~5.641).结论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影响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E-选择素 G98T 和A561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有相关性,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