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他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3.
1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阳性率国内外均有报告。但至今国内在同一健康人群中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报告尚较少见。为探讨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在同一人群中的阳性率及其相互关系,并了解炊事员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和感染情况,我们于1981年7~8月进行了此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从国内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正常人群乙肝携带者为10~15%。由于传染面广,危害严重,因而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有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除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出外,其他五种均可在血清中测出,通称为“两对半”。我院自1985年开展“两对半”以来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在我区发病较多,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摸清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抗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在牧区蒙古族居民中的分布,我们于1979年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进行了有关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实验室检查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检查了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存在情况。3例献血者(12%)HBV DNA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均阳性,而且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IgM抗体(抗-HBc)也阳性。2例献血者(8%)HBV DNA阳性,HBeAg阴性,HBeAg的抗体(抗-HBe)阳性,缺乏抗-HBc的IgM。21例HBV DNA阴性的  相似文献   

9.
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抗元抗体系统,除BIumbery首先发现的沃大利亚抗元、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元(HBsAg),及其相应的HBs抗体,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元(HBcAg)和核心抗体外,还知道有一九七二年Magnius报告的e抗元和e抗体系统。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把e抗元和e抗体称为HBe抗元和HBe抗体。这种抗元和抗体系统在日本是村上发现的,村上把它叫做X抗元。 该e抗元和e抗体系统,与HB抗元阳性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     
盯似幻套式聚合阵链反应检测人乳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王小青…//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卯6,31(l)一36一37 对40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产妇乳汁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闭代R)进行HBV~DNA检侧。其中抗原阳性2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21例,合并乙肝e抗原(珊eAg)阳性4例。抗体阳性巧例,乙型肝炎表抗(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一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EEe)一项至三项阳性者。选10例血清HBV阴性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结果:抗原阳性组HBV一DNA检出率为44%(11/25),其中4例HBsAg合并HBeAg、抗HBc阳性者均检出H…  相似文献   

11.
WHO(世界卫生组织)ICU(重症监护病房)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CR(聚合酶链反应)HE染色(伊红-苏木精染色)ELISA(酶链免疫吸附试验)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艾滋病)IL(白细胞介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c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IgA、IgG、IgM、…  相似文献   

12.
一、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结果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血清学结果是宿主和病毒及其特有的抗原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最低限度有两种不同的抗原-抗体系统与乙型病毒肝炎相关联:① HBsAg和抗HBs,② HBcAg和抗HBc。最近,另一抗原-抗体系统(e抗原和e抗体)已有论述。尽管乙型肝炎病毒这一抗原成分的意义尚待阐明,初步资料看到,e抗原与有感染力的病毒密切相关,因而与传染性有关。此外,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分子生物学 (一)HBV的命名、形态。自从1963年Blumberg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抗原(Au)以后,证明此抗原与乙型肝炎传染有关,改称为乙型肝炎抗原(HBsAg)。以后对此抗原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命名颇不一致。1976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病毒专家委员会对其名称作了统一和修改,随着乙型肝炎病毒及相关抗原的研究不断发展,现认识到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个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e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流行区之一.为了探讨乙肝五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 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此五项检查简称为乙肝五项指标检查中出现任何1项阳性时对于筛选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作用,现将我院采用FLISA法检测的1 560例乙肝五项指标阳性标本(受检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结果中至少有一项为阳性)结果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宜州市及周边地区对乙型肝炎病毒早期感染情况,对2009年1-12月到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人员共19001人进行乙型肝炎定量两对半检验,发现了具有强传染性的早期感染(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e抗体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阴性,抗-HBclgH阳性高滴度,HBV-DNA阳性)占2.92%,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免疫金多元层析法快速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免疫多元层析试验用于快速准确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方法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颗粒。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点膜器成线状固相在硝酸纤维薄膜上,分别用来检出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通过金标记单抗或抗原而显色,条带清晰,结果易于判断。结果 用本法与ELISA对比检测115份标本。其中HBsAg 、HBeAg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6.3%。HBsAg ,抗—HBe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7.4%,五项阴性两法的符合率为100%,重复试验、中和试验证实本法检测结果准确,特异性强,且不需任何仪器设备,整个试验过程仅需5min。最长时间为15min。结论 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特异性强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早记载是1883年,在德国接种含有人血清的痘苗所致,直到196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发现才得以确认。1976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专家委员会统一病名为:HBV 为乙型肝炎病毒,HBsAg 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cAg 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为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关系的 e 抗原。相应的抗体用抗—HBs,抗—HBc、抗—HBe 为标志。它在世界范围流行,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两对半”是指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虽为阴性而其它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仅此一项阳性并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分为三部分:一是外壳,含有表面抗原(HBSAg),二是核心,含有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HBeAg),三是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DNA多聚酶(DNAP)。HBV感染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可检出三种抗原和相应抗体,即抗·HBS、抗—HBC、抗—HBe。通过病人血清中HBV的各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二对半)的动态变化来了解HBV在体内的感染状态及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