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的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与胃 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加之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许 多医家和学者寄望于中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属 “胃痞”、“胃院痛”及“嘈杂” 的范畴,尤其以“胃 痞”居多。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相 关,脾胃虚弱,气机失常为其病机关键。以此为依 据,临床上运用辨证论治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现结合笔者及有关专家的临床经验,专就本病的中医 治法略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写为CAG)是内科临床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毛水泉浙江省绍兴市公费医疗门诊部黄丽丽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病证范畴。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其归纳为肝胃不和、脾胃虚...  相似文献   

3.
阴火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胃宁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前期病变,研制有效治疗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痞闷不舒或嘈杂等。该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气阴两虚兼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所以我们在胃炎Ⅱ号的基础上重新组成了胃宁,黄炜铭号来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文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忠 《河南中医》2006,26(9):16-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疑难病症之一,由于其病史较长,病情顽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医家每感棘手。笔者有幸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文霞教授侍诊,深感其治法独到,辨证精细,疗效卓著。现将赵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虚中夹瘀”为病本赵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起病多因患者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损伤脾胃;或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损伤脾胃;或由长期过服理气香燥之品克伐胃气致胃气虚损。“胃为多气多血之乡”,“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安。”以上诸因均可致胃气虚损…  相似文献   

6.
养阴护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0):2804-2804,282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疾病之一,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2003年3月-2005年4月笔者用自拟养阴护胃汤对本病治疗,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心下痞满”、“胃痞”等证候范畴。余临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小有体会,现简介如下,与同道共商。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 CAG)属于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者,尤以老年人多见。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 CAG 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甚至有学者认为一旦 CAG 形成之后便不可逆转。中医无 CAG 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如痞闷、胀满、胃痛、纳呆、暖气等,一般认为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脾胃病范围。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它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但病机错综复杂,多表现为虚中夹实,寒热错杂,涉及多个脏腑。现从“脏腑”辨证论治角度对该病进行简要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体会长春市宽城区医院(130052)刘玉珍萎缩性胃炎属酉医内科消化系统难治愈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院痛”、“胃胀”、“胃痞”、“嘈杂”等范畴。本病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运用医辨证分型治...  相似文献   

11.
王子明  王玉娟 《光明中医》2023,(22):4340-434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以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特定的病名,一般纳入“胃脘痛、胃痞”范畴。基于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认为该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久病导致脾胃枢机不利,升降失调,气机圆运动被打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可归于中土不运、相火不降、木气郁滞、胃失运纳,导致轮停枢萎。治疗应当补中气运中枢,运四维复轮行,最终达到轴行而轮运,恢复一身之气正常的圆运动。此文基于“圆运动”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冀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脾胃阴虚气滞血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4,19(2):11-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胃粘膜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 ,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之主 ,更以粘膜固有脾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倾向物征[1] ,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理想的疗效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脾胃虚弱 ,中焦气机不利 ,土虚木克 ,肝郁犯胃 ,郁火伤阴 ,升降失常为其病机。笔者认为脾胃阴虚、气滞血瘀学说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而养阴益气活血化瘀可能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措施。1 脾胃阴虚为根本现代医学病理认为[2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改变基本一致 ,胃镜下胃粘膜薄而光滑 ,胃壁管紊乱或消失 ,表面呈…  相似文献   

13.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2,17(2):39-41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 ,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理想疗效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脾胃虚弱 ,中焦气机不利 ,土虚木克 ,肝郁犯胃 ,郁火伤阴 ,升降失常为其病机。幽门螺杆菌 ,以下简称 (HP) ,作为外邪的致病因素 ,只有在脾胃虚弱 ,正气不足 ,抗邪能力下降的情况下 ,才能随着定植并破坏胃粘膜屏障 ,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 ,引起胃炎的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具有病程长 ,不易治愈的特点。笔者运用自拟清解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3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保 《中医研究》1995,8(5):24-26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我见河南453000新乡市公费医疗医院李海保主题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属“胃脘痛”、“痞症”等病范畴,主要症状有胃脘隐痛,或痞胀壅塞,虚嘈暖气,饮食减少,或消瘦倦怠等。我们根据20余年的病例资料统计表...  相似文献   

15.
胃痞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详论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其发微穷理,钩沉释歧,颇多珠玑,成为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亦有以胃痞命名者。从目前所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对CAG的命名以及涵义、特点等仍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见解歧见较深,因此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加以分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金亚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泉 《中医杂志》2005,46(5):335-336
金亚城主任医师从医50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导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特点 金师认为,按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的描述,当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为脾胃虚弱,情志不和,饮食不节,以及幽门螺杆菌(HP)等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肝胃不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上,胃脘胀闷、胁肋胀痛为肝胃不和的典型症状,也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又是动力障碍型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胃动力障碍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从"病""证"对应来看,萎缩性胃炎所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有着许多共同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腺体萎缩或伴有代偿性增生病变为主的胃粘膜病变,临床上主要以胃脘疼痛,嘈杂、痞闷不适为主要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老年患者多见,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我院浙江省名中医王福仁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自拟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现认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1]。西医从抗幽门螺杆菌(HP)、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入手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005年5月~200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胃癌前状态,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现代中医研究认为,该病属于“脾虚胃脘痛”、“胃痞”,脾胃虚弱既是其主要病因之一,又是其病机关键之一。本文根据“脾虚证是以消化代谢功能低下为主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综合证候群”的中医基础理论,主要观察了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CAG大鼠消化系统多脏器和骨骼肌病理形态及细胞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克学  单兆伟 《陕西中医》2006,27(12):1600-1600,F0003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作为一种癌前状态,在中医称之为“胃痞”,“胃痛”,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中外学者已将胃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胃癌前病变。手术或西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对干预及逆转胃癌前病变效果较好。笔者有幸侍诊于著名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教授,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兹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