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尿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庆法  张瑾 《中国医刊》1999,34(1):48-51
血尿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尿血”,也被称之为“溺血”、“溲血”。综合古代医家对尿血的认识,其病因有以下几种。①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表邪化热下迫,灼伤络脉导致小便出血。如《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②外感...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血尿属于祖国医学“血证”“尿血”“溺血”“溲血”的范畴。关于慢性肾炎血尿的病机,古代医籍多责之于热,《素问》就提出“热在下焦”“热移膀胱”的观点。然而除了少量病人有肉眼血尿的表现之外,多数病人则表现为镜下血尿,尿色多正常,甚至尿色清长,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伴有咽部症状的IgA肾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所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风热之邪,上犯咽喉,风热入里或直入少阴,结于下焦,灼伤血络,故见尿血.急性期多为风热邪毒或湿热之邪搏结于咽喉,循经下犯至肾;迁延期则多为气阴两虚证.临证采用尿血宁、养阴清肺汤等加减,药用荆芥、连翘、金银花、赤芍、玄参、僵蚕、蝉蜕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俗称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等,并且排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在中医文献中无明确该病名的相关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将其归属“尿血”“溺血”“溲血”“血证”等范畴。何渝煦教授根据黄元御“溺血”理论,认为本病以水寒土湿、脾陷木郁为本,膀胱湿热、少阴虚火为标。故运用黄氏宁波汤加减辨治原发性肾小球源性血尿,以泻湿燥土、升木达郁为法。  相似文献   

5.
血痹是风邪侵袭人体,血液凝涩于肌表,以致肌体局部麻木不仁的一种疾病。其始见于《内经》。《素问·痹论》云:“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灵枢·九针论》云:“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即病邪入于阴,阴盛则寒,寒使血液凝涩,而致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更进一步阐明了血痹的成因是“卧出而风吹之”.而仲景所论血痹,亦宗《内经》之旨,并结合临床实践,将其作为具有特定涵义之病名,而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血痹奠定了基础。但仲景叙证简略,治法尚未完备,故对血痹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一、关于血痹之成因对于本病的产生,仲景指出:“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  相似文献   

6.
从热论治肾盂肾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盂肾炎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热、尿痛为主症,在急性期除主症外,尚可见寒战,高热,腰疼及小便短涩等。属祖国医学“淋病”范畴。 《金匮要略》说:“热在下焦者,则溺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诸病源侯论,淋病诸侯》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因此,肾虚而感受湿热之邪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湿热的产生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血尿是小例中夹杂有血丝或血块,病程在半年以上,或伴有腰酸、腹胀、小溲涩痛等。顽固性血尿多见于泌尿生残系疾病,如隐匿性肾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也有原因不明显,治疗较为棘手。《金匮要略》中载:“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前贤认为血尿之证,多因热蓄肾与膀胱所致,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肝经湿热下注,脾虚统摄无力等也是形成血尿的重要病机,治疗时要切合病机,辨证立法,处方施治,才能取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仲景治杂病,十分重视治瘀,《金匮要略》对瘀血病的论述甚为详尽,其法颇为灵活,为后世研究瘀血证奠定了基础。此问题笔者略还管见,不妥之处,敬请赐教。工病因病机1.1血寒:《妇人杂病》云:“血寒积结胞门”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血受寒则凝而结瘀。凡外感寒邪,阴寒内盛均可抑遏机体阳气,使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则寒与血搏而致瘀。互·2血热:《肺搭肺痈咳嗽上气病》云:“热之所过,血为凝滞。”《妇人杂病》云:“热入血室,其血必给。”热为阳邪,能伤津耗液,热郁于血损伤血络,或热宝血结,使血流不畅而成瘀。后世王清任调:“…  相似文献   

10.
探本溯源从痰论治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演变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作了比较明确的描述:“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热病》载:“痱之为病也,身无病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内经》强调“虚邪客于身半”,奠定了后世为“中风”命名的基础。在《内经》中,对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为致病原因的认识,尤其强调“风邪”致病的首恶地位,“风为百病之长”,且“风邪善行数变”,而“中风”多急骤发病的特点,这是“中风”病名得以提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肺肾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又互相影响.《冯氏锦囊秘录》[1]云:"治肾病必先求之于肺."临床中许多医家倡导从肺人手治疗肾脏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其中的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1外邪入侵是导致肾脏病的重要原因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外邪密切相关.肾脏病常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素问·水热穴论篇》云:"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诸病源候论》云:"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均指出风邪可引起血尿、浮肿.风为百病之长,又易兼挟它邪,如湿、热、寒等,共同致病.《杂病源流犀烛》[2]云:"阳水多外因,或涉水冒雨,或感风寒暑湿."又谓:"有肿而因于风者;有肿而因于寒者;有肿而因于热者;有肿而因于湿者."  相似文献   

12.
紫癜病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流溢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小儿紫癜病包括西医学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古代医籍元紫癜病名,类似症状的描述见于“血证”、“斑毒”、“肌衄”、“葡萄疫”等病名,其中记载的病因病机与紫癜的外感病因相似,属于血分有热。《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云:“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浮热则流溢,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鼻衄,从口出者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者,则为便血,涌人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诸窍等出血者,是血随经络虚处者溢,自皮孔中出也。”近几十年来,对紫癜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发病不仅有外感、血热诸因素,与五脏功能紊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 ,中风属危急重症 ,研究者颇多 ,见仁见智 ,或主外风 ,或主内风 ,论治必言熄风 ,殊不知中风既成多无风。邵念方教授通过对中风理论的分析研究 ,积三十余年临床经验 ,结合当今中风理论研究成果 ,提出“中风无风论”。现就个人体会 ,对此新思想探讨如下。1 中风发病源于风 ,中风既成则无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灵枢·刺节真邪》云 :“虚邪偏客于身半 ,发为偏枯”,即是内虚邪中之“外风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即是“内风论”。仲景又承袭《内经》内虚邪中之“外风…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临床肾脏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大多数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亦可见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源性血尿在临床上,多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在临床上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两大类,且以镜下血尿较为多见。肾小球性血尿属中医学"尿血"范畴,古籍中有"溲血""溺血"之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乔成林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小球性血尿病机主要分为虚实两类,实证主要包括下焦湿热证和热入营血证;虚证包括脾肾不固证,阴虚内热证。文章对乔成林教授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经验进行总结,系统阐述了其对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辨病辨证治疗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邪则热变最速”。温邪道传或内陷心包,则易出现神志改变,轻则嗜睡,恍惚,甚则昏迷谵狂。救不及时,则神机幻灭,故辨明神昏之病因病机、病变阶段殊为重要。医著论文言及神昏多责之邪陷心包,而径投“三宝”未必应手。实际上,卫、气、营、血均可出现神志失常,兹结合《温热论》及临床实际略言一二。1 邪在卫分 一般而言,温邪初起,邪浅易治,较少出现神志改变。但温邪、暑湿侵袭肺卫,一旦不得及时外解,骤逼人里,肺卫失宣,闭塞气机,邪热扰乱神明则致神昏。1.1温邪在卫《温热论》19条…  相似文献   

16.
肾盂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根据其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和脓尿等特征,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毒侵入膀胱和肾所致。《素向玄机病原式·六气为病·热类》称淋为“乃热客于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诸病源候论》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  相似文献   

17.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症状。医籍多谓之为“泾溲不利”、“关门不利”、“小便难”。温病邪阻气机,阴津不足,常症见小便不利。若不审病机,动辄泽泻、猪苓,不但溺涩如故,反添加他症。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贫血”这个名称,但根据各类贫血的临床特征,历代医家不仅对本病有其名、而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侯及治疗方法均可散见于中医文献之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腹中论》又说:“病名血枯此得自年少时,有所大脱血”。《金匮·血痹虚劳》篇云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 ,乃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依据其临床表现 ,属中医“咳喘”、“痰饮”范畴。病位在肺 ,涉及它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素问·咳论》)是也。常以本虚标实论治。盖虚者 ,气虚、阴虚、阳虚是也 ;实者 ,寒饮伏肺、痰实犯肺、痰热壅肺是也。笔者根据中医理论 ,结合临床体会 ,兹将本病的辨证论治浅述如下。1 病机概说中医理论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很多 ,病机也较复杂 ,归纳起来大凡有二 :一是外邪侵袭 ,诱发宿疾。外邪者 ,六淫之邪也。外邪袭体 ,或从口鼻而入 ,或从皮毛而受。肺主气属卫 ,肺卫受邪 ,则肺气不宣 ,…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而肠氵辟又是对痢疾的统称。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六淫《诸病源候论》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本条指出脾虚虽为本,但风邪侵袭是本病的病因,久而不愈则为“久痢”,是本病的病机。 1.2 饮食不节《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氵辟”。肠氵辟之主症是便血、下白沫、下脓血、飧泄、身热,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甚相吻合。 1.3 湿热滞肠《血证论》中总结出“是以大肠之病,有由中气虚陷,湿热下著者。有为肺经遗热,传入大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入肠者”。其所论虽中气虚为本,但湿热下注、肺经遗热、肝经血热渗入肠则为客邪。 1.4 肝气乘脾《内经》云:“厥阴之胜……肠鸣餮泄、少腹痛”。即因抑郁恼怒、情志不遂为病因,肝木克脾土为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