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舒张功能的影响。(2)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120例,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3-6个月,并重复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善情况。(3)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副作用。(4)结论: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可使大部分轻,中度高血压患得到控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对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50例,给予口服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总疗程6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30例,给予121服福辛普利10mg,每日1次,总疗程3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 福辛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30例,给予口服福辛普利10mg,每日1次,总疗程3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福辛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的逆转情况,探讨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LVH与逆转的一项临床生化指标。方法筛选EH伴LVH组患者56例,EH无LVH组患者66例及正常血压对照组36例,予以EH患者贝那普利5~20 mg治疗24周,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和BNP,并对BNP和LV-MI、E/A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H伴LVH者BNP浓度明显高于EH无LV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EH伴LVH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测定可望作为判断EH患者LVH与逆转的一个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EH)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立作用的危险因子[1],LVH能否逆转,将直接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我院在联合应用苯那普利与非洛地平对EH患者LVH的逆转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早期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在治疗前后被测定。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肌舒张功能用彩色多谱心动仪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血浆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含量降低,快速充盈峰速(E)与心房收缩峰速(A)之比升高,而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治疗前后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前胶原和改善左心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56例及高血压组9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分别测定左室内径(LAD)、舒张末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壁厚度(PWT),计算左室肌重、左室肌重指数(LVMI)。分别测定LVH组、NLVH组二尖瓣下血流E峰及A峰,并计算A/E比值,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LVST、PWT及LVM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98例高血压组病人中有48例LVH,占49.0%,其中34例二尖瓣下血流A/E〉1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占70.8%;而NVLH50例,二尖瓣下血流A/E〉1仅10例,占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左室肥厚可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56例及高血压组9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LVST、PWT及LVM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血压组有48例LVH(49.0%),其中34例二尖瓣下血流A/E〉1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70.8%);而NVLH50例,二尖瓣下血流A/E〉1仅10例(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压升高可使左室后负荷增加,使左室收缩遇到的阻力增大,久而久之出现左室肥厚。左室肥厚可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且常出现在收缩功能障碍之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非洛地平逆转原发高血压 (EH)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 将 6 8例原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E峰、A峰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E、PA及PE/PA。结果 与非洛地平组相比 ,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PE、PA及PE/PA均显著改善。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非洛地平可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但逆转左室肥厚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伊贝沙坦150~300mg,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伊贝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室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伊贝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恤压(EH)左塞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将122例EH伴IN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盟下降(P〈0.01);三组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组比A、B组更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用对LVH的逆转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美华  孙召金 《河北医学》2011,17(5):589-592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病人115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个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替米沙坦组稍优于贝那普利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药对心率均无影响。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 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贝那普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早期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在治疗前后被测定.左心室肥厚指标及心肌舒张功能用彩色多谱心动仪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血浆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含量降低,快速充盈峰速(E)与心房收缩峰速(A)之比升高,而室间隔厚度(ⅣS)、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治疗前后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前胶原和改善左心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EH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与双氢克尿噻合用 ,B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于服用前及后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Dd)、左室重量指数 (LVMI)、Ep、Ap、Ep Ap、IRT、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6个月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IVST、LVPWT、LVDd、LVMI较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Ep Ap明显高于服药前 (P <0 .0 1) ,IRT较前明显缩短 (P <0 .0 5或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Ep Ap、IRT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 )。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合用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逆转LVH的作用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有协同作用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0例尿毒症维持血透伴左室肥厚(H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并与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11例肥厚性心肌病(HCM)和11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发现,HD、HHD和HCM组的E/A分别为0.91±0.35,1.01±0.52和0.62±0.15(P<0.05);Ei/Ai分别为1.10±0.54,1.60±1.09和0.60±0.35(P<0.05)IRT分别为114±13,101±27和132±23(P<0.05)。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E/A分别与患者血压呈正、负相关,而与尿毒症毒素不相关。提示:HD患者心脏损害与HHD相似,控制高血压对防治左室肥厚(LVH)、改善心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102例,经洗脱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2)患者口服复方缬沙坦(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 mg),对照组(n=40)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均治疗3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比值及E峰减速时间(D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周后血压、LVMI、IVRT、DT及E/A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37&#177;10)mmHg和(22&#177;6)mmHg〕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6&#177;10)mm Hg和(11&#177;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MI、IVRT、DT减少幅度〔(18&#177;7)g/m^2、(22&#177;9)ms和(90&#177;18)m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4&#177;6)g/m^2、(18&#177;7)ms和(81&#177;20)ms〕,E/A比值升幅(0.68&#177;0.3)亦显著大于对照组(0.48&#17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缬沙坦及缬沙坦在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前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坎地沙坦8~12 mg,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坎地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坎地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郎芸 《中外医疗》2009,28(31):78-79
目的观察络活喜、洛汀新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50例中.重度患者并心肌肥厚口服络活喜5mg,1次/d,口服洛汀新10mg,1次/d,治疗20周。结果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络活喜。洛汀新联合治疗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状况,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H)对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的影响及其发生机理。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导管检测观察28例继发有PH先心病(CHD)病人的LVDF,并与20例无PH的CHD病人对比分析。结果:继发有PH的病人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流速(AV)、速度时间积分(AV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1),E峰流速(EV)、速度时间积分(EVI)无明显改变(P>0.05),AV/EV、AVI/EVI增大(P<0.01),左室等容舒张期(LIVRT)延长(P<0.05),且肺动脉压与AV/EV比值成中等相关(r=0.4189~0.4246,P<0.01)。结论:PH可致LVDF减退,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PH所引起的室间隔运动异常、肥厚、两室间充盈的相互影响及左室三维几何形态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