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抑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用HAMD抑郁量表将107例初发脑梗塞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梗塞神经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在107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1.1%,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是脑梗塞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与中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353例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中医体质、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等评分。把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与非卒中后抑郁组。对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D患者中,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因素,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与PSD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中风病患者中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更易伴发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约有1/3的卒中生存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PSD),大多为轻、中度抑郁。PSD是卒中后情感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卒中次数、抑郁症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可能和其发  相似文献   

4.
王珍珍  张春红  王丽  白玮婧 《河南中医》2016,(11):1925-1928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社会参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受教育程度、病程、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等因素有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不仅要了解疾病的趋势,更要积极治疗,改善家庭功能,提高照料者的护理能力,积极协助患者康复训练,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燕虹 《中医药研究》2009,(11):1373-13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檀  刘俊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63-1764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发病率和相关因素。方法:观察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统计PSD的发病率,并通过填写自制的PSD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PSD的发病率。结果:符合PSD诊断的患者74例;被调查的因素中有统计意义的有:性别、MSSS评分、ADL评分、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无统计学意义的有:年龄、病灶侧性、卒中性质。结论:PSD发病率为37.37%。可以认为:女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等5项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年龄大小、卒中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病灶发生在左侧还是右侧等3项因素与PS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卒中证候与PSD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36名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中医辨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评价PSD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与卒中证候的相关性。结果:453例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4.2%(453/836),不同中医证候患者PSD检出率差异不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证候与PSD证候无关,痰、瘀等因素在PSD每一证候中均有分布,这些病理因素始终贯穿卒中整个病程。卒中后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是PSD的发病因素。结论: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睡眠及生活质量差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婷  黄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05-1107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同时研究PSD的发生与中风病 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一般资料、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 数(BI)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把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对PSD的相关因素及相关中医 证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5.88%,最后筛选出的PSD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关系, BI。同时发现PSD的发生与阴虚阳亢证、火热证及气虚证有相关性。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PSD的发病与生物、社 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的证候密切相关,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火热证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9.
自拟活血解郁汤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综合征51例,并与48例奋乃静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活血解郁汤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达9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脑卒中住院患者90例,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2%。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发生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偏瘫等因素有关,而与患者性别、病变性质无关。结论年龄≤50岁和≥60岁,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接近额极,有偏瘫者抑郁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常见病。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 ,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 (PostStrokeDepressionPSD)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近年来对PS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于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均有文献报道。本文就中风后抑郁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发病机制1.1 概述PSD的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多。美国每年患中风的 6 0 0万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2 2 %~6 0 % ,且在中风后 6个…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常见病.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步态分析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煜 《吉林中医药》2010,30(2):124-126
步态分析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通过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图分析的测量,反映出偏瘫步态的特征,步态指标对临床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偏瘫治疗前后步态进行对比性研究可以评定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娜  韩艾 《吉林中医药》2011,31(2):156-15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基础针法。继之取穴: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水道、归来、膀胱俞、三焦俞等。用0.30 mm×75 mm毫针,针气海穴、关元穴,直刺,使针感向外阴部放射,进针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膀胱;其余穴位用0.25 mm×40 mm毫针,根据部位不同进针1~1.2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针刺3周。耳针法:取穴膀胱、三焦、肾、尿道。结果:54例患者,痊愈30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4%。结论:针刺治疗尿潴留,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瑛  王旭东 《吉林中医药》2009,29(4):363-364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临床上除脑卒中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出现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脑卒中病人的40%~50%左右,其中重度抑郁大约占10%。脑卒中患者伴发抑郁,将延缓脑脑卒中后的康复,导致死亡的危险性增加约24倍。随着脑卒中病人的增多,本病的发病也有上升趋势。目前脑卒中后抑郁作为治疗学单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由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阈下抑郁为抑郁症新的亚范畴,女性及老年人发病率高,春分及秋冬前后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较相似,可将中医"郁证"特点与抑郁量表等自评量表相结合进行诊断,其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行为心理干预疗法。加强对阈下抑郁的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瑞竹 《光明中医》2009,24(3):588-589
本文概述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观察,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自拟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益肾疏肝颗粒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曾启全  彭卓嵛 《陕西中医》2009,30(5):520-521
目的:观察滋养肝肾、疏肝解郁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益肾疏肝颗粒(柴胡、白芍、菟丝子、枸杞、熟地、山药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益肾疏肝颗粒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简称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作为干预手段,以口服阿米替林作为西药对照组,以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为指标衡量疗效,并通过SDS、HASD情绪评估量表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心理情绪障碍的作用。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了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元粉 《中医杂志》2004,45(9):710-712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选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及特异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百忧解等),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