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曾因输卵管妊娠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后不孕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因双侧输卵管阻塞(无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结果: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天数、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卵泡数、获卵子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后(注射HCG日)输卵管切除侧的卵巢体积、卵泡数、获卵子数小于或少于对侧卵巢(P〈0.05);但在卵泡早期两侧卵巢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的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在短期内虽然不影响卵巢体积,但却降低了同侧卵巢的储备功能,手术可能影响了卵巢的血液供应和超排卵效果。临床上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患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因手术影响输卵管的血液供应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输卵管.  相似文献   

3.
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性不孕是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最常见的适应症,约占IVF的50%,其中许多患者是因异位妊娠曾行输卵管切除术导致不孕.输卵管切除是否影响卵巢功能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关于输卵管切除手术对卵巢的反应性及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比较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后患者与未行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促超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以了解输卵管切除术是否会影响卵巢功能和IVF-ET的妊娠结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B组为41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对照C组为50例双侧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患者,对照D组为40例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比较4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及其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时间、注射hCG日的E2水平、冷冻胚胎数及受精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Gn的用量高于其他三组,其中与C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注射hCG日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8.2%,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相比,窦卵泡数、注射hCG日卵泡数及最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对侧(P〈0.05)。输卵管双侧切除患者中输卵管切除时间≥2.5年侧的注射hCG日卵泡数及最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切除时间≤1年侧(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可改善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VF-ET周期中的Gn用量,减少获卵数,降低了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性,并且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泡输出率(follicular output rate,FORT)对卵巢反应性的评估能力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共研究3 292例控制性超排卵患者,每位患者均以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recombinant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rFSH) 225 iu启动?根据FORT值将其分为低?中?高3组?回顾性研究了3组间控制性超排卵数据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在高FORT组最低,在低FORT组最高?排卵前卵泡数(preovulatory follicle count,PFC)及注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当天雌二醇 (estradiol,E2)在高FORT组中最高,在低FORT组中最低?获卵数?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在低?中?高3组间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在3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在高FORT组中最高?结论:FORT是研究卵巢反应性的有力工具,高FORT组将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泡输出率(FORT)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预测效力。方法按FORT值将200个IVF-ET患者分为高、低2组,回顾性分析2组间控制性超排卵数据及实验室指标。结果高FORT值组降调后窦卵泡数少于低FORT值组[(10.9±3.5)与(11.1±6.2)个,P<0.001],而HCG日E2水平明显高于低FORT值组[(2 701.2±102)与(2 183±86)pg/ml,P<0.001)],但2组间基础FSH及E2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排卵前卵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FORT值组获卵数(11.8±0.6)与(8.6±0.4)个;MⅡ卵数(10.0±0.6)与(7.4±0.4)个;可移植胚胎数(7.4±0.4)与(5.7±0.3)个;胚胎种植率37.7%与23.3%;临床妊娠率62.8%与33.8%,均高于低FORT值组(P<0.05)。结论 FORT可有效地预测IVF-ET过程中卵巢的反应性,高FORT值患者将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控制性超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性超排卵(COH)大力推动了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发展,但超生理水平的内分泌环境也使子宫内膜的发育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产生影响。本文就ER有关的标志物及COH对其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136例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诱因及临床监测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36例患者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OHSS 发生的高危因素: 双侧卵巢被激发过多卵泡、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妊娠。(2) OHSS 大多发生在应用促排卵药物后3~10 d。(3) 妊娠患者OHSS 病程长、症状重、白蛋白应用量大。(4) 扩容防血液浓缩、静脉滴注白蛋白为治疗OHSS 的有效措施;重症患者穿刺引流胸腹水可缓解症状。结论 OHSS 为促超排卵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应予正确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复IVF/ICSI-ET治疗对卵巢反应性影响以及提高重复周期临床妊娠率的方法.方法 对本中心97例不孕症患者208个长方案超促排卵IVF/ICSI-ET治疗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第1次IVF/ICSI-ET治疗相比,第3次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42.9%,P<0.05),但在获卵数、MⅡ卵、胚胎形成以及优质胚胎获得上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宫腔镜检查或子宫内膜清创术后,第2次治疗时,子宫内膜声像清晰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声像仍然欠清晰者(38.5% vs 16.7%,P<0.05);经输卵管切除术和造口术后的IVF/ICSI-ET治疗临床妊娠率为54.5%,明显高于输卵管积液穿刺术者20.0%(P<0.05).结论 在3个VF/ICSI-ET治疗周期内,卵巢反应性无明显改变.重复超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应更加关注盆腔情况与子宫容受性的改善,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索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我院生殖中心在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A组:尘埃及细菌滤过空气净化系统)及后(B组: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两组周期不同年龄段(≥35岁和<35岁)的正常受精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差异.结果 对于年龄<35岁的IVF-ET患者,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后两组不孕年限、平均获卵数、优质卵数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优胚率和卵裂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对于年龄≥35岁的IVF-ET患者,应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前后两组不孕年限、平均获卵数、优质卵数、正常胚胎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优胚率和卵裂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结论 实验室和手术室使用零污染空气净化系统能明显改善IVF-ET胚胎发育潜能,提高临床妊娠率,有效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输卵管原因不孕患者IVF-ET中子宫内膜的超声监测及年龄对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 输卵管原因不孕妇女05例,男方精液正常,采用长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法,于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类型均无差异,但是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 mm;而且20~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5岁以上组.结论 hCG日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回声类型对ⅣF-ET结局无明显预测性,但妊娠所需的子宫内膜厚度至少为7 mm,20~4岁组的妊娠率高于≥5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后休息时间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IVF-ET患者174名,根据移植后休息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为移植后静卧15 min,对照组为移植后静卧2 h。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妊娠100例,总妊娠率为57.5%(100/174),其中实验组妊娠率为51.7%(30/58),对照组妊娠率为60.3%(70/1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卧床休息时间不影响IVF周期妊娠率,因此不建议助孕患者过多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辅治方案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8年人类第一例体外受精后代在英国诞生以来及随后建立的超排卵技术,不孕症的治疗便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后来短短20年间,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已发展成为生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治疗不孕症的常规手段之一。理论上讲IVF-ET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获取卵子、精子,使本来在体内发生的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然后再将受精卵或胚胎放回母体内。  相似文献   

15.
1978年7月25日首例运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而分娩的试管婴儿诞生,它为人类助孕技术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此后,相继出现如:经腹腔精子与卵子移植技术(POST)、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技术(GIFT)、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着床前遗传诊断技术(PDG)等衍生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进行全面补充,使助孕技术更趋于完善。通过对此项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回顾,会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此类技术并为其更健康地发展提供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鲜胚周期助孕结局的因素,以进一步改善其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90个周期)首次IVF/ICSI-ET助孕失败并接受再次IVF-ET鲜胚移植周期的情况,对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IVF/ICSI-ET获得临床妊娠23例、未孕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组妊娠周期移植后黄体支持加用补佳乐剂量(4.73±2.49)mg/d与(3.5±2.63)mg/d、联用HCG剂量(1 318.18±945.48)IU/次与(636.36±953.46)IU/次显著高于首次未孕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47;t=2.83,P=0.01)。再次IVF/ICSI-ET获得临床妊娠组自身前后周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联用HCG(OR=1.001)、是否进行内膜修整(OR=0.143)与再次IVF/ICSI-ET临床妊娠结局相关(P<0.05)。再次周期未孕组与妊娠组各单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修整、适当的黄体支持是影响再次IVF/ICSI-ET助孕是否妊娠的重要因素,重视这些环节是提高和改善再次IVF助孕结局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安胎中药滋肾育胎丸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各环节起效所需的用药持续时间。方法选取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符合中医辨证肾虚型不孕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GnRH-a长方案降调,Gn促排卵。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治疗1组促排周期第3天开始使用滋肾育胎丸,治疗2组促排卵前1个周期第3天开始使用至胚胎移植后2 w。结果 3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取卵数、卵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临床妊娠率高,生化妊娠、胎停率、流产率低于治疗1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配合滋肾育胎丸能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前1个周期配合持续使用滋肾育胎丸能够改善卵细胞质量,降低流产率,提高临床受孕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指标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及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效能。方法队列研究分析行体外受精(IVF)/
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ICSI) 的331个取卵周期病例,并将病例分为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以及高反应组3组,采用ELISA方法检
测患者月经第3天的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同时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基础窦状卵泡数(AFC),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激素(E2)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血清AMH水平、AFC、血清FSH水平、FSH与LH比值
(FSH/LH)、年龄均与获卵数×1000/促性腺激素(Gn)总安瓿数相关(P<0.001);而基础E2与其不相关(P>0.05)。AFC及血清AMH
水平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87~0.924)和0.832(0.764~0.900),对卵
巢低反应的最佳预测界值点分别为AFC≤9个,AMH≤1.88 ng/ml。AFC是预测卵巢高反应的最好单一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
为0.787(0.728~0.847),最佳预测界值点为AFC≥15个。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联合AFC、血清AMH水平以及血清FSH水
平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卵巢低反应,但联合各指标并不能提高对卵巢高反应的预测效能。结论AFC、血清AMH水平、血清FSH水
平、FSH/LH、年龄均是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但是其敏感性、特异性不同。AFC作为单一指标对于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最好。联
合AFC、血清AMH水平及血清FSH水平能提高对于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效能。而对于卵巢高反应,联合多指标不能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年龄26至38岁且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应用微刺激方案(研究组104例)和应用标准长、短方案(对照组198例)促排卵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104个微刺激周期中,共97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3.1±1.6)枚,临床妊娠3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4.0%(33/97);对照组中198个行长、短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共187个周期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10.2±5.7)枚,临床妊娠9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9.7%(93/18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为(4.7±2.1) d,使用总数为(5.7±3.7)支(每支剂量为75 U);对照组使用天数为(9.16±1.87) d,使用总数为(30.9±10.3)支,两组使用时间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行IVF-ET助孕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明显低于标准长、短促排卵方案助孕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